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 徽派建筑的四大特点

据史料记载,徽派建筑最早兴起于东晋,在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婺源形成了叫"水挺"的建筑风格 。北宋时期,在安徽绩溪县开始形成"水溪人家"的建筑风格,徽派建筑基本成型 。
南宋时期,受到北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以"小、灵、巧"为主要特点的近似古扬州的建筑风格,同时主建筑更加高大醒目 。
明代出现了"叠拱""卫拱"的建筑风格,将各建筑物联通起来,形成前后贯通且封闭式的系统 。清代注重庭院内与庭院外的山水的结合,以"活水"和奇花异石来装点园林与建筑,造型更加精巧和精致 。
我们现在看到的徽派建筑,多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 。
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
徽派建筑有四大特点 马头墙
提起徽派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头墙 。马头墙有"封火墙"之称,主要是用于阻隔火源 。所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
【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 徽派建筑的四大特点】因为徽州的地理环境,耕地本就不多,所以人们居住的都十分密集,又是木质结构,一旦着火,如果没有及时扑灭,整个村子就可能毁于一旦 。
马头墙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又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
叠落有致的马头墙远观如山岳,使得整个村子与远处的山脉相映成辉,更体现山水相依的徽派建筑风格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三雕
三雕指的是"木雕""石雕"以及"砖雕" 。在徽派建筑的梁架上都会雕上华美的木雕 。"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便是徽州三雕的实际体现 。三雕装饰的重点是门楼,门罩,窗台,窗罩,梁柱,额枋等 。
三雕以刀代笔,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折射出的是工匠们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徽商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了当地这一精致奢侈行业的繁荣 。明清时徽州百工竞技,因此使得徽雕艺术达到辉煌的境地 。
牌坊
牌坊是徽州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文化重要一环 。牌坊的历史很长远,春秋战国时便开始作为村落中的门来使用,称为"衡门" 。
随着时代的演变,又变作标志性建筑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明清时,徽州人文荟萃,居高官者甚多,加之徽商财力雄厚,树立牌坊日益鼎盛 。
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作为桥梁、墓道、祠堂、里坊、衙署门前的标志性建筑,另一种则是旌表坊 。
用来褒扬功绩,彰表忠烈人物的 。徽州的牌楼有四种等级,依次为御赐、恩荣、圣旨、敕建,从内容看牌坊又分为忠、孝、节、义坊 。
祠堂
祠堂在徽州当地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祠堂起源于宗庙,是家族祭祖开会的地方 。从祠堂的规模就可以看出一个家族的盛衰情况 。
受"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的文化熏陶,徽商待到成为富商大贾之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建立祠堂,树碑立传,光宗耀祖 。
祠堂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宗祠,一种是支祠,一村一般只有一座宗祠 。
建筑是沉默的历史,也是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缩影 。所以从徽州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儒道文化,看到徽商的进取、简约、精致、大气 。
现代的建筑也多受徽派建筑的影响,开始从钢筋水泥、光怪陆离中回归田园,回归自然,这是设计和艺术的回归,也是心灵的回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