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形式特点,对联的形式与规则

对联的形式有__、__、__、__四种 。着急,诚谢!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 。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 。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 。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 。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

你要求四种,那就是对仗的四种形式,如下:
顶针联 回文联 叠字联 数字联
对联分为哪几种形式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的形式有哪些 展开全部


顶针联
组合联 拆字联 镶字联
谐音联 同韵联 音韵联
缺字联 歧意联
巧意联
矛盾联 倒顺联 无情对
复叠联 当句对 绝对
改联 春联 行业联
长绝联 无对联 其他妙联
同字异音联 异字同音联 回文倒顺联
拆字合字 叠字复字 针顶联
数字联 谐音双关 戏答联
隐字联 歇后联 谜语联
趣联巧对 同偏旁部首联

名胜对联 新堂联
集句联 婚联 寿联
白话联 挽联 中堂联
喻讽联
春联的形式有哪些? 对联从类型上讲,主要有工对,宽对,机巧对三大类型,也就是说以这三种形式出现 。林正三在《对仗17法》中把对联类型分为十七种,对联类型被归纳为17种 。常江《楹联构思途径》中把对联类型归纳为三十多种 。
实际上,对联就是工对,宽对,机巧对三种形式 。机巧对如“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机巧对通常指对联中的无情对,拆字联还有谐音对联 。
工对,现代对联理论规定,平仄,词性,内容都要对仗,才是工对,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宽对,根据所谓的对联六要素(字数相等,平仄相对,结构相同,词性相当,概念相当,内容相对)来评定 。上下联字数相等,除了一些行为艺术家写的对联,如“袁世凯千古,中华人民万岁”(暗喻袁世凯对不起中华人民)之外,一般对联都是上下联字数相等 。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是平仄放宽,“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是词性放宽,都属于宽对 。
对联也就工对,宽对,机巧对,三大形式 。
对联都有哪些形式 【对联的形式特点,对联的形式与规则】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 。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 。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 。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 。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 。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 。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 。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 。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 。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 。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 。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 。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 。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 。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 。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 。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 。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 。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 。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 。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 。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 。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 。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理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 。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 。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 。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