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 东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每次看到有人说周朝历史八百年的时候 , 我总有一种想笑的冲动 。
整个西周东周加起来确实有八百年 , 但这里面的水分太多了 。
都快注入三分之二的水了 , 这周朝还是周武王当年的周朝吗?
实际上 , 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兵杀死后 , 周朝已经名存实亡了 , 整个西周历史275年 。
如果说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时期还算是勉强维持天子威仪的话 , 那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时期就是天子颜面尽扫了 , 各国诸侯完全不当天子一回事 , 如果想干架我又不怕你 。
大伙看看 , 这哪是天子啊 , 连一个诸侯都不算 。自周桓王以后的周政权全成了空壳子 , 几百年的西周历史都没有出现过一个灵光乍现的“中兴之主” , 剩下的只有苟延残喘 。
这个时期的诸侯个个想自立山头 , 互相不服 , 个个想当老大 。
这时候“分封制”的弊端与祸害也最大地暴露出来了 。
首都无兵可调 , 天子没有威严 , 诸侯爱理不理 , 理了又不听 , 听了又不做 。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怎么想法设法让自己的地盘更大 , 自己经营的生意更多 , 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封国壮大起来 , 时机适当的时候咱也“问鼎”一下 , 什么天子?这土地在我手里 , 地盘在我手里 , 百姓在我手里 , 我的地盘我做主 。
礼崩乐坏的时代就这样在诸侯们的“春梦中”开始了 , 春秋争霸的局面风风火火展开了 。
那问题来了 , 为什么东周那么快就步入春秋的死局当中呢?
这还要从周平王说起 。
一、周平王“弑父杀君”名不正言不顺
当年由于周幽王宠爱褒姒就把申后给废了 , 申后的父亲申候不干了 , 联合犬戎攻破京都镐京 , 直接把周幽王杀死 , 而后拥戴申后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外孙宜臼为王 , 史称周平王 。这么一论周平王就等于间接犯下了“弑父杀君”的大逆之罪 , 这在周朝的礼孝廉耻中谁能忍得了?不管周幽王有多混蛋 , 多么昏庸无道 , 百姓这边也是最为不齿这种行为的 , 加上诸侯不拥戴 , 人心这一块基本没了 。没有了人心所附 , 东周政权就像一扁处于惊涛骇浪的小舟一样 , 风雨飘摇 。
二、周平王迁都洛阳
周平王迁都洛阳也是形势所逼 , 因为当时犬戎把镐京都洗劫一空了 , 满目疮痍 , 土地荒芜 , 又加上地震自然灾害 , 百姓的生活无以为继 。但迁都洛阳后弊端也显露出来 , 洛阳虽然是天下之中心 , 但四面受敌 , 尤其是战乱还没完全平复的情况下 , 这种做法是极度危险的 。之后在戎狄的不断蚕食下 , 周天子控制的土地竟然只剩下洛阳附近的方圆200里地 。
三、周朝内乱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 东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周幽王死后 , 周朝既然出现了“二王并立”的滑稽局面 , 菜叶网 , 而且这种局面维持了二十多年之久 。当时周平王被申候所立 , 但名不正言不顺 , 而朝中另一股势力拥戴了周幽王的弟弟为余臣为周携王 , 从此开始了内乱二十余年 , 一方面消耗了周朝的既有力量 , 另一方面也大大削弱了皇权 , 使得皇家威严大打折扣 , 让诸侯们从心理上有机可乘 。
四、依仗诸侯的力量建国
当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 , 并没有把镐京以及附近的百姓迁过去 , 这等于是在一块土地上重新建国 , 难度可想而知 , 所以这时候周平王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帮忙建国 , 这一帮忙不要紧 , 东周就从这时候已经逐步走进了诸侯的控制之中 ,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从这时候已经开始酝酿了 。
以上几种原因造成了周朝快速陨落 , 诸侯雄霸一方 , 长达五百多年的残杀即将拉开序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