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梁远诗词 鹅湖山下稻梁肥的全诗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王驾写的《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
这是晚唐诗人王驾写的《社日》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注释](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猪栏 。鸡栖:鸡窝 。扉:门 。(3)桑柘:桑树和柘[音“啧”]树 。
[译文]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 。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
--------------------------------------------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 。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 。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 。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 。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 。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 。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 。“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 。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 。“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 。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 。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 。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 。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 。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 。“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 。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 。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 。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
参考资料:百度
鹅湖山下稻梁肥全诗 《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译文: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 。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
词句注释
1、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 。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不但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 。
2、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一年两稻,故方仲春社日,稻梁已肥 。稻梁肥: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 。粱:古代对粟的优良品种的通称 。
3、“豚栅”句:猪归圈,鸡归巢,家家户户的门还关着,村民们祭社聚宴还没回来 。豚栅(tún zhà),小猪猪圈 。鸡栖(qī),鸡舍 。对,相对 。扉,门 。
4、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 。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 。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 。醉人:喝醉酒的人 。
扩展资料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 。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
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 。
此诗写了鹅湖山下的一个村庄社日里的欢乐景象,描绘出一幅富庶、兴旺的江南农村风俗画 。全诗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社日的情景,却表达出了社日的热闹欢快,角度巧妙,匠心独运 。
创作背景: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 。此诗作于其归隐之后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日
鄂湖山下稻梁肥的全诗 帮帮忙 这是晚唐诗人王驾写的《社日》,全诗如下: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
[作者介绍]王驾,生卒年不详 。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 。唐昭宗(李晔)大顺元年(公元890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员外郎 。《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有文集六卷 。
----------------------------------------------------------------
[注释](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猪栏 。鸡栖:鸡窝 。扉:门 。(3)桑柘:桑树和柘[音“啧”]树 。
----------------------------------------------------------------
[译文]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 。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
----------------------------------------------------------------
[赏析]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 。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 。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 。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 。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 。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 。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 。“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 。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 。“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 。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 。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 。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 。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 。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 。“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 。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 。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 。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
有关自嘲的诗句 《自嘲》------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 --辛弃疾
左丘自嘲诗
风花雪月最伤神,左丘一线人碎魂 。
爱在红尘心却死,一书一笔了一生 。
神仙只度伤心客,你我才是有缘人 。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
著名书画大师启功的自嘲诗
中学生,副教授 。
博不精,专不透 。
名虽扬,实不够 。
高不成,低不就 。
瘫趋左,派曾右 。
面虽圆,皮欠厚 。
妻已亡,并无后 。
丧犹新,病照旧 。
六十六,非不寿 。
八宝山,渐相凑 。
计平生,谥曰陋 。
身与名,一齐臭 。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于2005年6月30日逝世,享年93岁 。这是他在66岁时自撰的墓志铭 。
易中天原在武大,生活清贫却也无甚抱怨,然而不久一同学病逝,去安慰嫂夫人时,发现其家中家徒四壁,只有小凳子可坐 。易中天题对曰: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叹人间从此惜年少
生计九流 家徒四壁 问天意何时纵斯文
自嘲
一分轻薄二分狂,牢落风尘唱别腔 。
案头每喜词放诞,镜里常悲鬓如霜 。
亦有薄才难致用,可怜厚,为稻梁 。
折尽野梅三千树,墟里寒烟暮苍苍 。
自 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
七律·五十生日自嘲
短鬓萧骚 华声论坛
半是风流半是颠,常于酒肄散青钱 。
狐朋可胜新朋义,狗友争输旧友贤?
饮会酣时无雅量,吟当苦处有清玄 。
谁知不惑为何物,枉过人生五十年 。
《自嘲》
作者: 萧月随风
2012年12月31日,是日北风怒号,天寒地冻 。
世事多艰难,家道少清寒;
徒羡繁华梦,诗冷热肝肠 。
纸上行世界,心海孤舟荡;
但凭掌中笔,涂鸦亦自强 。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难堪的事 。“自嘲”,可使人摆脱窘迫和尴尬,已成为现代人平息风波、平衡自我的良药 。在这方面,前人的自嘲诗给我们留下了诸多范例 。
借自嘲以解围:古代有位书生叫詹义,他 73 岁才考中秀才,不久就来了一位媒人给他提亲 。尴尬的他自嘲道:“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巧用数字加减,使媒人会心一笑,转身离去 。
借自嘲以宽慰:面对社会贫富不均,差别悬殊,人们心理难免失衡 。唐人王梵志就通过自嘲解决了心理矛盾:“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语言通俗,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
借自嘲以讽人:元朝郑广曾经是个海寇,受招安做了官,同郡僚属很是瞧不起他 。一日众官论诗时,他上前吟道:“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 。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自认盗贼,率直可爱,极尽揶揄,讥讽有力 。
借自嘲以解愁:相传湖南某秀才过年时在古庙里躲债,他自嘲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无钱去买又无赊 。思量只好将身卖,问遍长沙不要爷!”困境中以诗求乐,既是含泪的苦笑,又不乏“留得青山在”的宽心 。
借自嘲以改错:明人沈石田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信中说:“送上琵琶请笑纳 。”打开一看,却是枇杷 。沈幽默地回信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 。”他的友人很不好意思,自嘲道:“枇杷不是此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直接承认“当年识字差”,恐怕比遮遮掩掩要好得多 。
借自嘲以明志:鲁迅先生有一首著名的《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自嘲中显示爱憎鲜明的立场和伟大的人格 。
人生难免会遇到尴尬、难堪、挫折和困难,此时不要消沉,不要忌讳,要适当学会自己调侃自己,通过自我贬抑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使自己心理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平衡 。
(转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20/20/39955486_623754288.shtml)
关于古代战争的诗句 越多越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凉州词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原.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器是凶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
君已富士境,
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
吞声行负戈 。
出门日已远,
不受徒旅欺 。
骨肉恩岂断?
男儿死无时 。
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
送徒既有长,
远戍亦有身 。
生死向前去,
不劳吏怒嗔 。
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
倏忽数百群 。
我始为奴朴,
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
杀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
军行入高山 。
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
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
虏其名王归,
系颈授辕门 。
潜身备行列,
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
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 。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 。
边风
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 。大旗危欲折,孤将定何依?
送雁侵胡月,惊霜点铁衣 。可能吹妾梦,一为达金微?
边月
秦时一片月,万古照边州 。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 。
关山和泪到,圆缺及乡愁 。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 。
边尘
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 。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 。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
边角
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 。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 。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
边笛
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 。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
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 。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
边雁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 。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 。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
边马
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 。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 。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
边柳
叹息阳关柳,青青能几时?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 。
岁岁愁扳折 。依依绾别离 。故园有奇树,日夜忆连枝 。
边草
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 。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 。
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 。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 。
江城子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
形容打仗的诗句 描写战争的古诗句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8、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君子于役》)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12、(《左传-曹刿论战》)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描绘战争的古诗五十首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稻梁远诗词 鹅湖山下稻梁肥的全诗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
君已富士境, 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 吞声行负戈 。
出门日已远,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 男儿死无时 。
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
送徒既有长, 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劳吏怒嗔 。
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 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朴, 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
杀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 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
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
虏其名王归, 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 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
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 。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 。
边风
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 。大旗危欲折,孤将定何依?
送雁侵胡月,惊霜点铁衣 。可能吹妾梦,一为达金微?
边月
秦时一片月,万古照边州 。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 。
关山和泪到,圆缺及乡愁 。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 。
边尘
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 。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 。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
边角
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 。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 。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
边笛
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 。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
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 。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
边雁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 。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 。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
边马
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 。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 。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
边柳
叹息阳关柳,青青能几时?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 。
岁岁愁扳折 。依依绾别离 。故园有奇树,日夜忆连枝 。
边草
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 。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 。
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 。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 。
课本中的《木兰诗》 。
《七律·长征》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那就请你们去问问
宁静的辽阔耕地和原野,
还有白桦和杨林 。
请你们再去问问
埋在白桦树下的士兵,
他们的儿女将回答你们:
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不仅为自己国家
士兵们在那场战争中牺牲,
也为全世界的人们
能安然地步入梦境 。
……请你们去问问母亲们,
去问问我的妻子,
你们那时就该明白: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战争古诗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4、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8、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10、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君子于役》)
11、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1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战争现代诗
撕毁的面纱(反战诗歌)
——既然取名为贪婪和强暴
它就不可能永远蒙着面纱!
黑白循环的两端
灰色把天平捣碎
它说它才是休息的温床
所有的姐妹都已死亡
一首曲子 由它的袍袖来做休止符
袍袖里男孩每天呼唤父亲
而更多的人从树根上起身
收藏一片叶子 并
告别母亲
石马倒伏在草丛里,
一只跛脚踩住沙场的回忆,
许多蟋蟀鸣叫着
夜夜在它的鬓毛里做巢 。
一柄锈了的剑
悬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
供人观赏 据说
价值连城 。
那个男孩在旧玻璃上写字
看见他的老朋友燕子飞过
“燕子 燕子 你告诉我
故居的纸窗花
为何换上了新纱?”
的战争诗最好
随便举几个
西江月《井岗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
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首战争诗歌:
生命成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描写战争的诗句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黑云压城城欲摧 。《雁门太守行》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淮村兵后》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垂老别》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自河南经乱》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
一将功成万骨枯 。《己亥岁》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
鹅湖山下稻梁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的的诗情 王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注释](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猪栏 。鸡栖:鸡窝 。扉:门 。(3)桑柘:桑树和柘[zhè]树 。
[译文]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 。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 。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 。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 。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 。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 。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 。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 。“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 。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 。“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 。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 。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 。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 。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 。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 。“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 。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 。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 。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