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果有点甜,雪莲果吃起来感觉很甜

文/图 吴俊松
一、沃土困局
从农历春节开始,彩云之南就再没有一朵云彩飘过,红土地已逐渐干黄 。8年前,连续3年干旱的年景还历历在目,开始备耕的农人日渐发愁 。
自从湖南卫视在这里拍摄了“爸爸去哪儿”后,丘北普者黑就成了乡村旅游的“爆款” 。一夜成名,让当地有些措手不及,拓宽村道,修围墙,架摄像头,建游客中心,规划村庄,改造基础设施,肥沃的红土地上,连农人的劳作也成了风景 。丘北已名声在外,但人们如何也不能把红土地上的“小江南”与贫困联系在一起 。
春节刚过,拼多多扶贫小组就到了丘北,一扎就是三个多月,与丘北当地政府对接,作为社会力量,加入到上海对口扶贫云南的攻坚力量中来,培养“新农人”,推动当地的产销一体化的构建 。
在丘北,家家都有一二十亩土地,可丘北却还是深度贫困县 。“普者黑”火了,而更多的村庄和许多农户依旧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人们种植的雪莲果销售火爆,可到农民手里拿到的钱,依旧改变不了贫困户的生活面貌 。拼多多扶贫小组开始走访调研,制定扶贫计划和方案,针对困局抽丝剥茧,寻求破解之道 。
连续几个月没下一场雨,让建档立卡户赵海东一家一筹莫展 。家里的十几亩地农作物了无生气 。日子本来就紧巴巴,还得挤出250元钱,从临村买了一卡车水,储存在地下水窖中,以备不时之需 。
5月的最后一天,云南的多地下起了雨 。家家户户闻雨而动,各式各样的接水工具把屋檐滴落的雨水全部引到了地窖里 。人、畜以及农作物,都靠藏在房前屋后的地窖蓄水 。
为了抓住墒情,农户们冒雨耕作,斗笠上面,雨点冰凉,雨衣里面,汗流浃背 。终于把所有的地都种上了玉米种和菊花苗,赵海东的媳妇也病倒了 。一个多月前种下去的雪莲果,本该有一尺多高,因缺水,半数都还没抽芽 。一片片云飘过,一阵阵雨不时洒落,一道道雪莲果“山山”,新苗一簇簇地破土而出 。
据统计,拼多多平台销售的雪莲果,大部分来自云贵川尤其云南省东部地区 。雪莲果并非传统消费类水果,在“拼农货”体系的推动下,已经成为北上广深等消费者的新宠 。和所有农产品面临的状况相同,去年市场上的雪莲果卖火了,但农民在整个产业链条中获益仍是最少的 。雪莲果地头的收购价为0.5元/公斤,代办费0.1元/公斤,物流成本1元/公斤,耗材、人工0.6元/公斤 。平台销售价格以4元/公斤居多,经销商利润在1.8元/公斤左右 。
当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怪石嶙峋的土地如同一个个天然漏斗,腻脚乡打再深的井,都难以找到水源 。而海拔低的普者黑,田园水乡,好不自在 。两地距离二三十公里,相同年景,处境天壤之别 。靠天吃饭,是当地农业生产的普遍现状 。
与中国大多数缺乏规模种植条件的乡村一样,这里各家的耕地面积不算少,但相对土地分散 。如果以最低劳动力成本计算,每亩地一年至少需要15000元的人工 。然而,无论种什么,一亩地产值都不可能达到这个价值 。而实际平均每亩300-1000元的产出,其实连基本的人工费都苦不出来 。尽管农户已是不计劳动力成本,要增收脱贫,仍举步维艰 。
玉米、菊花、辣椒、雪莲果是丘北主要的经济作物,条件好的农户,则会投入成本更多的,回报也更高的三七和烟草 。不缺水的普者黑水乡一带则还会种水稻甚至莲藕、食用玫瑰花等 。农户根据投入成本能力,各家各户根据自家的条件自行选择 。相对其它经济作物,雪莲果种植成本和养护成本都很低,加上近几年销路上扬,丘北县腻脚乡种植雪莲果已达1万多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