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大学不缺有名的教授,而是缺少受人尊敬的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大学不缺有名的教授,而是缺少受人尊敬的教授

文章插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大学不缺有名的教授,而是缺少受人尊敬的教授

文章插图
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并不亚于火的发现和电气的诞生,它虽是技术变革的产物,却在深刻影响着人类思维 。互联网已成为人生长过程中不能回避的底座,这一基础在目前看来无法撼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专家王坚认为,数字化会成为现代人基因里的生存本能 。教育,镶嵌在互联网时代的机理中,数字思维已渗透于教育的脉络,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全链条 。采访王坚,正是某种意义上的互联网+教育,这种从数据思维投出的他视角或许更能看清教育的诸多问题 。王坚正用一种参与式的冷静观察,思考教育的常识问题,也给出了自己对于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观点与分析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大学不缺有名的教授,而是缺少受人尊敬的教授

文章插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专家 王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大学不缺有名的教授,而是缺少受人尊敬的教授

文章插图
教育应回归常识,教育常识的核心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新一轮科技变革正在广泛影响世界各个角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调整和改变的同时,还需保持相对的清醒和独立 。因为教育培养人才不能只被动地追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是至少要领先半步,超前于产业的发展 。社会发展对教育创新培养人才提出的要求和期待,迫使当下的教育要直面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寻找到破解路径 。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又将如何解决?王坚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他直抒己见,我们现在有些教育问题是被忽视的,教育应回归常识,教育常识的核心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
学校最重要的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王坚分别从老师和学生两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从老师层面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要超越自己 。王坚很反对大师这个称谓,单从教育的角度,在他来看大学的关键既不是大楼也不是大师,学校的核心价值应该是老师和学生 。
我们该怎样定义大师和老师,在很多人眼里大师是不太能被超越的,而老师一辈子最重要的、最了不起的终极目标就是学生要超过我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老师心中最基本的信念,但是一旦被称呼为大师以后,这个关系就变了 。这就是大师和老师两者之间的差别 。老师有可能是大师,如果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大家可能觉得很对 。但是,稍微反思下教育的关系问题,也不见得完全正确,逻辑是有问题的 。王坚笑道 。
从学生层面来说,最重要的是尊敬老师 。对于学生而言,王坚也认同一个基本的道理,学生只有尊敬老师,才会尊重所有的事物,他谈道,现在大学不缺有名的教授,而是缺少受人尊敬的教授 。但是我们需要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只有尊敬老师,才会尊敬所有人,才会有尊畏之心 。王坚进一步解释道,要告诉学生,只要老师有一个地方对自己有帮助,就要尊敬他一辈子 。能从100个人身上学到的东西,跟你从一个人学到的东西没有差别,但是本质上你没有办法从一个人身上学到所有东西,因为天下没有完美的老师,就像小孩子也不完美一样,教育面临的本质挑战,就是对象的不完美性 。
王坚对常识的定义是长久的经典,真正的基础 。他对常识问题的剖析,经常会从关系的角度切入,事物发展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这一逻辑理顺了,本质问题和症结就会显露,寻找事物发展的方向便会变得从容些,也会更有助于消除头脑中的冲动与迷茫 。王坚表示,我们其实有很多事没做好,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深奥的道理没搞懂,而是常识问题没弄清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