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民歌有哪些 傣族民歌抖音最火

1、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
2、民间歌曲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
3、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 。
4、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 , 有的为即兴编唱 。
5、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
6、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语称“喊嘛勒勐”,意为流行于城镇的山歌)、坝子山歌(傣语称“喊嘛勒姐”,意为流行于农村的山歌)两种 。
7、前者较柔和,后者较明朗 。
8、各地流行的喊嘛风格较接近,音乐的基本特点是:曲调较抒情,多用级进、小跳,宫、商、羽、徵等调式较多见,有时在结构内部出现调式交替或向下属方向的离调、转调 。
9、流行于各地的老调山歌(傣语称“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区的说唱山歌(傣语称“旦喊嘛”),皆可归于喊嘛一类,但风格略异 。
10、下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②喊同卯 , 是流传于瑞丽一带的山歌,音乐爽朗热情,多用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中七度下行跳进及结尾连续上行跳进及上滑音 , 颇具特色 。
11、喊同卯用于男女对唱情歌时,称为“喊必央爽”,意为相爱歌 。
12、瑞丽还流行缅甸傣区的山歌“喊傣亮”、“喊楞挡”等,音乐别具一格 。
13、下例是德宏瑞丽的喊必央爽:西双版纳的傣族山歌与情歌曲调基本相同,节拍鲜明,重音清楚,音乐明快,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间有七八度的跳进,多为宫调式 , 但强调徵、角音 。
14、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结束 。
15、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
16、叙事歌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调)、“拽”、“索”、“森”等 。
17、①喊秀,直译为绿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的瑞丽、芒市等地 。
18、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 。
19、②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德宏瑞丽地区 。
20、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 。
21、③桑烘,是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唱本流传 。
22、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 。
23、④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县边境孟阿地区 。
24、拽的音乐较抒情 , 速度稍自由,多采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 。
25、索的音乐较活跃,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 。
26、森的旋律性强,多为羽调式 。
27、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
28、悲歌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赛篾”、“喊玎”、“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 。
29、①喊海 , 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 。
30、②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 。
31、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 , 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的下滑音 。
32、③喊玎 , 意为玎琴歌 。
33、④喊蹩,意为口弦歌 。
34、演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
35、宗教歌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经慢调等 。
36、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 。
37、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 。
38、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等 。
39、歌舞音乐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 。
40、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等打击乐器伴奏 。
41、①孔雀歌,傣语称“喊罗永”,流行于德宏地区,歌唱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 。
42、音乐轻快活跃,多为徵调式 。
43、②打鼓调,傣语称“喊海光”,流行于德宏芒市、遮放一带,分跟鼓调(喊本光)及跟鼓说唱调(喊盏光)两种 , 二者音乐近似,前者用宫调式,后者用徵调式;歌唱与舞蹈穿插进行 。
44、③十二马调,傣语称“喊马细双”,流行于盈江、梁河等地 。
45、由12个男女青年腰间套上竹扎的彩色纸马边歌边舞,表现青年们在赶摆路上相遇对歌的情形及每年12个月中的生产活动 。
46、曲调抒情,多为商调式 。
47、④依拉恢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流行于西双版纳各地 。
48、每年泼水节赛龙船放爆竹时 , 人们载歌载舞,气氛热烈 。
49、唱词基本是3字句,音乐质朴,多由羽调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 。
50、⑤喊扎,为台上表演的歌舞,原是缅甸傣族民间歌舞剧中的曲调,亦在我国瑞丽地区流传 。
51、用七声宫调式或徵调式 。
52、曲调欢快、清新,风格独特 。
53、德宏地区象脚鼓舞除以上所举各种歌舞音乐之外,傣族地区还流行多种民间舞蹈,如象脚鼓舞、孔雀舞、鱼舞、马鹿舞、锣舞以及其他多种鼓舞等,均用打击乐器伴奏 。
54、说唱音乐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 。
55、傣族人民在逢年过节、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 。
56、这种半职业性艺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 。
57、各地流传的曲调有“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 。
58、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 。
59、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支声复调的关系 。
60、戏曲音乐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 。
61、傣剧包括多种男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 。
62、20世纪50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
63、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 。
64、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腔乐句长短不一 。
65、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 , 组成新型的傣剧乐队 。
66、傣族的民族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竖笛、木叶等;弹拨乐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锣、镲等 。
67、象脚鼓、锣、镲的合奏是傣族器乐合奏的主要形式 。
68、从50年代起 , 中国文艺工作者对民族音乐遗产进行了收集、整理、研究工作 。
69、在西双版纳成立了赞哈协会 , 组织民歌手的演唱创作活动 。
70、各族音乐工作者创作改编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 , 其中有傣剧《娥并与桑洛》,舞剧及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舞蹈音乐《孔雀舞》、《小卜少》、《追鱼》、《送粮路上》 , 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我的家乡》等 。
【傣族民歌有哪些 傣族民歌抖音最火】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