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牧童词

牧童词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
傍晚去放牛 , 赶牛过村落 。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 , 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
注释
⑴朝(zhāo):早晨;日出的时候 。
⑵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 。
⑶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 。茎直立,三棱形 。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 。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 。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 。块茎称“香附子” , 可供药用 。
⑷蓬蒿(hāo):“茼蒿”的俗称 。
⑸黄犊(dú):小牛 。
(6)荷:披着,背上 。▲
鉴赏
诗的大意是: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中 。沿河的陂岸 , 泉甘草美 , 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放到这儿来的牛可多着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牧童又何尝不想到山坡上和别的放牛娃去玩一会儿;可是讨厌的鸟儿,在天空盘旋 。它们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 。怎能丢下不管呢?牛性是好斗的 , 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 。这鸣声该不会是寻找触角的对象的信号吧?真叫人担心 , 一刻也不能离开它 。此时,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 。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那一边 , 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一面监视着这正在吃草的牛 , 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并且向牛说了下面两句警告的话 。这话里是有个典故的 。
原来 , 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 , 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这一横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牧童们谁都知道 。“官家截尔头上角”,是这牧童挥鞭时随口说出来的 。这话对无知的牛来说,当然无异“弹琴”,可是在牧童却认为是有效的恐吓 。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
唐朝自安史乱后,藩镇割据 , 内战不停 。官府借口军需而抢夺、宰杀民间耕牛,是极常见的事 。和张籍同时的诗人元稹在《乐府古题·田家词》里就有所反映:“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车驾车食牛肉 。”连肉都被吃光,那头上两只角截下熬角脂,自然不在话下 。这就是当时的客观现实 。对于这种现实 , 张籍这诗里并未作任何描写,只是结尾时借放牛娃的口,轻轻地点了一下,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人民对官府畏惧和对抗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 。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 。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 。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 。
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
什么是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的语言、形象、手法、意境等进行赏析 。
按高考考试说明的说法 , 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其中,“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诗歌中的“形象”可理解为诗歌的“意象” 。
“语言”通常指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含蓄性和凝炼性 , 以及语言的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
鉴赏“表达技巧”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
“思想内容”是指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 , 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观,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等 。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用得好,好在哪?这就是鉴赏语言 。
古诗词赏析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译文:春天寂静无声 , 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
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 , 本诗亦然.而"人闲"二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 , 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 。
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 ,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
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 。
“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二句写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意境:寂静的山谷中 , 人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
接下诗人又写出了更有诗意的一幕:“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
由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 , 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 。
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 。
这首诗写得形象逼真,生动自然,情趣无限 。
诗中虽然写的花落、月出、鸟鸣,但是“这些动的景物 , 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 , 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如何鉴赏古诗词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 , 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 , 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
武为人轻率 , 少谋略 。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 武不允 。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
《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
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 。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 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古诗词鉴赏 这是我们学校用的资料,一个超猛的老师编的 , 如果你增加悬赏分,我有更详细资料 怎样鉴赏古诗词(一)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明确鉴赏要求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二.分辨古诗类别 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 , 必须辨别不同题材的诗词,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的判断 ,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题材的诗: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 , 也称“情歌”、“闺怨诗” 。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
2004年浙江卷《菩萨蛮 李白》亦属于这一类 。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等等 。
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卷陆龟蒙的《新沙》就属于这一类 。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
有的点明主题 , 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等 。
此外,有些诗本身不是哲理诗,只是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 , 毕竟东流去”等,这类诗不归入哲理诗范畴 。
4、送别诗 ,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
2001年全国卷中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属于这类诗 。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
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
其内容描写离不开山水 , 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行抒情”为主的 。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只作记行诗,不可视作山水诗 。
2002年全国卷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属于这类诗 。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亦属于这一类 。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事不议论,让读者自己思考 。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 。
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
1996年全国卷《咏史》(元朝阿鲁威的散曲)亦属这一类 。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 , 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 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
9、咏怀诗 。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
10、怀古诗,这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作 。
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 , 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
1996年全国卷 11、山水诗,又称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通过描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来寄寓情感,常用寓情于景,借景写情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这类诗在古诗词中最常见,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 。
如:2003年全国卷中的王维的《过香积寺》 , 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两首:刘禹锡《望洞庭》 , 雍陶《题君山》,2003年北京卷中赵嘏的《江楼旧感》等 。
12.闲适诗,借写一点生活琐事人以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趣 。
这类诗在高考中也有出...
古诗词赏析 赤壁怀古 念奴娇 的词解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注释 (1)大江:长江 。
(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
(2)淘:冲洗 。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
周瑜精通军事 , 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
) (5)雪:比喻浪花 。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 , 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
(8)英发:英俊勃发 。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
樯,挂帆的桅杆 。
橹 , 一种摇船的桨 。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 , 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
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
现在人教是用“樯橹” 。
)(现有教材作“樯虏”“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
指古战场 。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 。
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 , 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 。
这里作通假字“花” 。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
(14)尊:同“樽” , 酒杯 。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
注:一尊还酹江月 , “还”字的读法 古时读音是 huán。
其实就是在现代 , 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 , 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 。
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 , 读作“huán” , 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 , 仍然读作“huán” 。
事实上在古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 。
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 。
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
此外 , 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 , “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 。
试想,“人生如梦” , 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 , 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 。
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 辵部 还 复也 。
从辵瞏声 。
户关切 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
注:其他版本 。
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 。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 , 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且皇逼诟糜卸嗌儆⑿酆澜埽?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 , 周公瑾姿态雄峻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 , 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 , 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 , 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
讲解 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
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 , 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
上片写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 。
“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
古诗词赏析 杜甫《春望》望 大 小白发愈搔愈希 , 簪子简直插不上 。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
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
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
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终至烦躁不安 , 频频抓挠头发 。
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熬煎,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
从章法上看,这一联是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 。
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 , 产生共鸣 。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
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 , 一道分析鉴赏 。
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 。
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 。
”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 , 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 。
【赏析牧童词】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 , 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
怎样应对高考古诗词中鉴赏题: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 , 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 , 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 , 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 , 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 , 58-96字)、长调(96字以上 , 三阙以上) 。
词有词牌 , 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
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