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狄仁杰的诗句

世人但喜作高官,执法无难断案难 。
宽猛相平思吕杜,严苛尚是恶申韩 。
一心清正千家福,两字公平百姓安 。
惟有昌平旧令尹,留传案牍后人看 。
——《狄公案》
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 。
《狄公案》是由清晚期一不知名作者不题撰人所著的公案小说,共六十四回,主要写的是唐朝名相狄仁杰在被贬为县令之后,因查案有功,被阎立本推荐之后与武三思等人斗争最后使庐陵王复位的故事 。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5JdBw-V5xIqF5novVSF1J8zoRfgdI0mKr0lh_UC02mtMeAmLa912C_0Mfzel6BgaalPbJs4Aedxy3FHM_RLt24c_W_SUZUCQyzUZyowZZe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 。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他犯颜直谏 , 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 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
哪位有关于“廉洁”为主题的一些诗词(古代、当代、现代)、历史典... 《桥灯》 桥上的灯 守着桥 为桥亮着 把桥照亮了 还不停息 把桥下的水也照亮 让桥以水为镜 日夜注意服务的形象 腐败分子李大伦的廉洁诗歌: 《感怀》 “从政为官三十年 , 回首往事心怡然 。
休言怀才谋大略,但愿清廉归平淡 。
平生只念苍生苦,富民强国求发展 。
历尽艰辛终不悔,一腔热血荐轩辕 。
” 《警醒》 “警示教育心震撼,前车之覆后车鉴 。
当年权重多风光,一旦贪婪跌深渊 。
地位是柄双刃剑,坚持改造世界观 。
廉洁自律何为最?权力金钱美色关 。
” 廉是一棵柏,岁月更替, 她总是四季常青 。
廉是一株竹,搏风迎雨,她千磨万击还坚韧 。
廉是一簇梅,傲霜斗雪, 她依然风骨犹寸 。
廉是一种品质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浩气满乾坤 。
” 廉是一种境界,“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
” 廉是一种官德 ,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
” 民心是镜 是贪是清? 民意是秤 。
是丑是美? 口碑鉴证 。
功过是非, 天地分明 。
善恶终报 ,  民心是镜 。
官场做人 民心不可欺,法纪不可违 。
善恶天地知,良心不可昧 。
报国当作为 ,  民苦须记心 。
当为孺子牛,官场做正人 。
慎独 作恶有报应,积德多善行 。
是非天地知,日日当自省 。
廉洁民心敬,坑民天不容 。
莫为贪欲害,坦荡一世清 。
为官八点 名利淡泊一点, 民苦重心一点 。
政绩淡化一点, 子孙多留一点 。
钱财淡漠一点, 法纪留心一点 。
交友淡雅一点,历史多学一点 。
清白 史中铭典故,历历说祸福 。
官场沉伦事, 悔恨追千古 。
名利不可贪 ,  钱财身外物 。
清白留子孙 ,  勤奋厉后人 。
门前的嘱托 心莫贪,昧心钱 。
眼莫花,婚外恋 。
嘴莫馋,酒肉宴 。
耳莫听,奉承言 。
手莫抻,乱用权 。
脚莫进,赌博间 。
身莫陷,枉法案 。
纪莫违 , 守清廉 。
自吟 不贪不赌不嬉艳 ,  粗茶淡饭心坦然 。
不违法纪严律己,勤俭本分作奉献 。
不为当官不为钱,尽职尽责遂民愿 。
为民谋利公仆责,一世清白无遗憾 。
欲贪畏 欲是坝中一汪水, 坝溃水泻难收回 。
贪是笼中一猛兽, 笼开兽会把人吞 。
祸莫大于纵己欲, 欲溺多少黑良心 。
【评价狄仁杰的诗句】 恶莫大于放任贪, 且看官场落马人 。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 。
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 。
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 , 治理邺地 。
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 。
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 。
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
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 。
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 , 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 。
其威名由此流传 , 《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 。
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 。
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 。
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
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 。
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
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 , 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 。
”黄霸还在年少时 , 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 。
在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 。
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
徐有功(?-702) , 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 。
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 。
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
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 。
徐有功为官之时 , 正值武周时期 , 上有武后作乱 , 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 。
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 , 三次被赦 , 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 , 尽管如此 , 他仍持志不渝 , 不阿谀奉承 , 一心执法守正 。
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
“杏林”、“桃李”、“高足”、“汗青”、各指什么1,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 。
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 , 为人治病 , 不取钱物 , 使人重病愈者 , 使栽杏五株 , 轻者一株 , 如此十年 , 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 。
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
2,桃李是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
桃李结果繁多,"桃李满天下"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极多,各地都有 。
唐朝宰相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个人,后来他们都成了当时的名臣 。
有人赞扬狄仁杰:天下桃李都出在您的门下了!因此后人就用"桃李"代称学生或所荐人才,如说"某某老师桃李满天下" 。
3,高足是有才能的弟子 。
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作敬辞出处:《古诗十九首》之四:“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
——《世说新语·文学》 。
4,汗青是史册的意思,但是,"汗"字没什么其他讲解,只是出汗之意;"青"也没有太多的含义,多表示蓝、黑或绿等颜色,比如青天即蓝天,青布指黑布 , 青山即绿山 。
在正式谈论历史记载意思的时候,还是多用"史册" 。
在诗词中 , 因平仄或是押韵以及亮音的需要 , 常有人喜用"汗青" 。
我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大禹治水 简要故事情节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 , 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 , 九年而不得成功 , 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 , 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
...
武则天的政治措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她注重农业的发展 , 能够将此做为重点.只要人民丰衣足食,就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后世历代也从她的政策中吸取好的.都注重发展此方面,生产力也大大发展.因此在我国作为一个农民居多的国家,必须将这个问题摆在首位.其次,注重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有才能的庶人都被录用,以后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仿效,注重网罗人才,为自己统治更加巩固起了重要作用.要想时代发展,人才作用相当重要,因此当今社会人才都会好好的运用.最后一点 , 她在科举制度改革中,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这是我国教育作出了典范 , 能够更加重视人的利用....
名联背后的故事(急8:30分之前要)拆字同形联第二 上联:二人天合 。
下联:一了子平 。
古时候,江南一些地方有一种婚俗,新娘上轿之前女家先要对上姑爷家的轿对 。
有家姓罗的人家,大姑娘出嫁时,姑父家派来迎亲的轿子门上有半副联云:二人天合 。
寥寥四字,竟将帮办喜事的“礼生”难住了 。
原来上联运用析字格,‘二、人’合成‘天’,‘天合’又是‘天作地合’的简称,以此称颂两家婚事 , 十分得体 。
新娘的父亲是位老秀才,即对出下联云:一了子平 。
以‘一了’两字恰好组成‘子’字 。
子平出自《后汉书》:向子平,朝歌人,淡于名利 , 不随世俗,儿女婚事毕,即嘱家人曰:“当如我死也 。
”之后云游四方,家人不知所终 。
后来 , 人们便把完成儿女婚事叫“子平之愿” 。
此联上联出得好,下联对得妙,合事合情合理,技巧含意均契,上下联堪称双壁 。
上联:新月一钩云脚下 。
下联:残花两瓣马蹄前 。
此联拆一个‘熊’字 。
上联:牛角刀解牛 。
原对:缺! 吾联:马大可骑马 。
下联的马大可为小说《通天塔》中人物 。
上联: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 。
下联:木门闲客至,两山出大小尖峰 。
吾联:大马驮货还,两口回二人夫 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 , 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 望天空 , 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 , 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过年苦,苦过年 , 年年苦过年年过 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二曲天音,乐乐乐师之心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炭去盐归 , 黑白分明山水货 竹横麻竖,青黄不接短长帘 竹横麻竖,青黄交错软硬帘 月照纱窗 , 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花圃,阵阵畹华梅兰芳 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绝对 从前 , 金陵城里有一大户人家,主人姓徐名祖荫,家财万贯又知书达理,可就是家里人丁不旺 , 娶了三房妻室都未得一男半女,直到娶了第四房小妾才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静仪 。
虽说是个女孩,可全家大小还是欢喜得不得了,视作掌上明珠,令人称奇的是这女孩儿自小聪慧异常,三岁即能读书过目不忘,四岁便能吟诗作对,尤其是对联句有常人不及的天赋 。
一次 , 徐祖荫独自在花园中散步,见到满园鲜花争相绽放,不禁触景生情,托口吟出一联:“满堂花醉还多事 。
”一旁正随丫鬟玩耍的小静仪忽然应声道:“顽石无言最可人!”徐祖荫听了不禁大为惊奇 , 要知道当时她还不到五岁?。蛘庖院?nbsp;, 徐祖荫更加宝贝这个女儿,并将琴、棋、书、画悉心相授 。
静仪长到十七岁,出落得跟出水芙蓉一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 。
此时远近都知道徐家有一个美若天仙的才女,一时求亲的王公贵族趋之若鹜,几乎踏破了徐家门槛 , 然而这徐家小姐择婿不求富贵显赫之家,声称只要有人能对出她所出三联,无论老幼她都将嫁与此人 。
半年过去了,来应征的人当然不少,可还真没有一个人能对出小姐出的三个上联,这倒让徐祖荫伤透了脑筋 。
这一日,有一姓王名宝钥的英俊小生来徐府求见徐小姐,说是从千里之外赶来的 。
徐祖荫见王宝钥气宇不凡,不由先喜了三分,连忙到后堂与女儿说了 , 待会出联时切不可太偏太难,以免人家对不上来,错过了良缘 。
静仪听了口上答应 , 心下却不以为然 , 心想:“若无真才实学我还是一样打发他走人!”可等到花厅相见的时候,也不由在心中赞叹,有了几分喜欢 。
徐小姐娇羞地说道:“公子,请听好了 , 奴家要出上联了 。
”宝钥欣然道:“小姐,请!”静仪吟道:“青衫磊落,莫非太白转世?”宝钥听了,明白她是在夸自己 , 立刻应道:“环佩叮当,原来天女下凡!” 两人心意相通,相视而笑 。
静仪又吟道:“文章千古好 。
”宝钥托口道:“仕途一时荣 。
”一旁的徐祖荫抚掌笑道:“妙,妙极!我看今天就到这里 , 第三联过两天再对不迟 。
”说罢吩咐摆宴为宝钥洗尘 。
接下来的几天,静仪与宝钥终日不是闲庭散步,就是抚琴清谈,两相爱慕,却绝口不提对联之事 。
最后还是宝钥先提出要小姐再出最后一联 , 好结良缘 。
静仪沉吟了一会才说:“这第三联不对也罢!”宝钥道:“这是为何?” 静仪先是不答,后禁不住他的一再追问,说道:“先前两联只因家父有言在先,叫我不要为难公子,所以出得简单 。
这二日来与公子相随,感觉甚是投缘,所以不对也罢 。
”宝钥年轻气盛,听了这话深以为辱 , 当下断然道:“小生本为联句求亲而来 , 岂可因大人与小姐眷顾便负初衷?即请小姐出第三联,小生若对不上来即当告辞回乡,再不敢提提亲之事!” 静仪见他对自己一腔深情置之不顾,心中气极,也不由恼道:“这可是你说的!” 恰巧徐家有一仆人正在用锤子往墙上钉一根木楔 , 静仪见此当即吟道:“壁上钉楔楔钉壁 。
”宝钥听了顿时呆了一呆,未料得她竟然出...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