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国人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安居乐业什么意思

【安居乐业:国人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安居乐业什么意思】



安居乐业的故事出自《道德经》:“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表示人们生活美满、安定 。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聃 。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 。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 。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相互争斗、掠夺的现象 。他渴望无忧无虑、安逸的生活方式,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
老子隐居嵩山撰写《道德经》,他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小,人民稀少 。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 。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 。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连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各国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自得其乐,从来不发生战争与摩擦,过着悠哉乐哉的自由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就叫安居乐业 。


班固在《汉书·货殖传》中谈到,古代的士、农、工、商四种职业者,是不允许杂居的 。士人在学习读书的地方相互讨论仁义,工匠在官府里相互讨论技巧,商人在市场上相互议论财利,农民在田野中相互议论农事 。他们从早到晚从事一种职业,不会见异思迁 。所以,他们的父兄即使教导不严,也能教育好子弟,他们的子弟即使不用下大力气也能学会本领 。他们各自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虽然见到奇异的、华丽的物品,却因为不适于他们的习俗,也不会接受,这就好像西北地区戎族、狄族和东南吴越在风俗习惯上不能融合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欲望少而事情简单,财物充足而没有争夺 。于是统治者再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统一他们,老百姓们就知道了廉耻,懂得了礼貌,重视仁义而轻视财利 。这就是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不需要采用严酷的政治而能治理国家的大致原因 。


成语“安居乐业”:意思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