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音乐经典歌词之《送别》 送别歌词

一首经典的音乐 , 除了优美的旋律 , 是否有能打动人心的词很重要 , 一首传唱度高、质量高的词是非常难制作的 , 需要词作人丰富的情感、实践经历 。短短一百几十个字能打动人心又能讲出故事还要描绘意境 , 写出共鸣与味道 。
接下来 , 我和大家一起来挖掘一下华语音乐这些年来 , 歌词优秀代表作品 。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 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 , 地之角 ,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 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 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 , 地之角 ,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 惟有别离多 。
这短短92个字 , 至今无人超越 。
现在很多评论《送别》的人专注在 , (长亭、古道、笛声、夕阳、零落、浊酒、梦寒、徘徊、知交、别离)这些词上评说 , 我觉得这样不够全面 , 现在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李叔同 。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 , 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 , 谱名文涛 , 幼名成蹊 , 学名广侯 , 字息霜 , 别号漱筒 。
他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 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 , 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 , 后剃度为僧 , 法名演音 , 号弘一 , 晚号晚晴老人 , 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
他这一生非常精彩 , 短短62年做了一个朝代的事情 。
1918年(戊午民国七年)39岁入虎跑定慧寺 , 正式出家 , 号弘一 。
他幼年时就受到了佛教的熏染 。据说 , 他降生之日 , 有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 , 大家都认为这是佛赐祥瑞 。后来 , 李叔同将这根松枝携带在身边 , 终生不离 。他的父母都笃信佛教 , 他的大娘(李世珍的大姨太)郭氏也是虔诚的佛教徒 , 叔同跟她学会了念诵《大悲咒》《往生咒》 。他的长嫂信佛 , 曾教他背诵佛经 。叔同小时候 , 常在家与三弟一起学僧人作法 , “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当袈裟 , 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 。也许这和他出家有很大的关系 。
他在出家前写的《送别》 , 有记载说弘一法师在俗时 , “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 , 大雪纷飞 , 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 , 说:“叔同兄 , 我家破产了 , 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 , 挥泪而别 , 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 , 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 , 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 , 仿佛也没听见 。随后 , 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 , 把门一关 , 让叶子小姐弹琴 , 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 , 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
了解一个文人 , 或者是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文人 , 情怀格外重要 , 下面就有一个典故记载了李叔同伟大的情怀
怜虫摇椅
李叔同去学生丰子恺家 , 每次坐木藤椅时总要摇摇才下座 , 丰子恺刚开始不好问 , 但见他多次如此 , 就开口问他为何这样 , 李叔同答道 , 这个木藤椅可能会有小虫 , 这样摇摇后这些小生命就跑开了 , 坐下去后不至于杀生 。
李叔同这种怜悯众生的情怀 , 是他成为大师的重要基石
【华语音乐经典歌词之《送别》 送别歌词】
在我看来这首词写的不是送别朋友 , 而是思念 , 用一种离别的场景 , 依依不舍地写着恋恋不舍的思念 。特别是那句(来时莫俳徊)写出了多少期待 。也刺痛多少人的内心 , 有些朋友志同道合但同时间的关系 , 慢慢的不敢去打扰对方 。
我作为一个作词人 , 对于这首不朽之作我用再多的赞美也表达不出我的崇拜 , 古往今来有无数名人才子都对《送别》给予崇高的敬意 。
明天我们再一起来观赏下一首经典《东方之珠》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