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的由来 子虚乌有的意思

"子虚乌有"是一个成语 , 也可写成"乌有子虚″ 。意思是指虚构而不真实或幻想而不存在的事情 。也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 而精心设计 , 胡编乱造出无中生有的事情 。




虽然人们都知道"子虚乌有″是啥意思和怎样使用 , 但你晓得"子虚乌有″出自那里 , 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吗?
原来"子虚乌有″是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虚构的两个人物 , 一个叫"子虚” , 一个叫"乌有″ 。
在西汉时期 , 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一一公元前118年)写了一篇《子虚赋》 , 作品词藻富丽 , 结构宏大 , 使他成为了汉赋的代表作家 , 后人称其为赋圣和"辞宗″ 。他在《子虚赋》中写道:"楚使子虚使于齐 , 王悉发车骑 , 与使者出畋 。畋罢 , 子虚过奼乌有先生 , 亡是公存焉 。″




此典指司马相如借空虚没有而假托之事 , 写成《子虚赋》 , 意在讽谏 。司马相如 , 以"子虚″为空言虚语 , 是为称说楚国之美;"乌有先生" , 为哪些事 , 是为齐国诘难楚国 , "亡是公" , 为没有此人 , 是为阐明作天子之道理 。因而 , 凭空假借这三人写成文章 , 用以推想天子、诸侯在苑囿(养禽兽种树木的地方)游玩打猎之情景 。这篇文章结束 , 归结到"节俭"二字 , 想以此劝谏天子 。进献给天子后 , 天子颇为高兴 , 并重用了司马相如 。
用现在的话来说 , 就是在西汉时 , 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子虚赋》的文章 , 此文写得精彩绝伦 , 神彩飞扬 , 读过的人无不赞美 , 直到现在仍很有名气 。内容主要讲的是 , 楚王派子虚去访问齐国 , 子虚见到齐王后说道:"你看我们楚国的地盘有多大啊!人口众多 , 地域广袤 , 物产丰富 , 风景秀丽 。而你们齐国相对而言就小的多了 。″一旁的齐国大臣乌有听到后颇为不服气 。此时 , 齐王要率全国的游猎高手陪同子虚外出打猎 , 子虚看到齐国有这么多的打猎能手也很不服气 , 然后 , 子虚竭力向陪同的乌有先生吹嘘 , 楚国云梦地方的广大和楚王狩猎时的盛况 , 无与能比 , 并故意贬低乌有 。乌有很不服气的也夸耀了齐国 , 说各方面都胜过楚国 。两个人争论不休 , 把牛吹得很大 , 谁也说服不了谁 。
【"子虚乌有″的由来 子虚乌有的意思】其实 , "子虚″和"乌有″发生的故事 , 全是司马相如 , 凭空想象臆造出来的 。现在我们常讲的"子虚乌有″这个成语就是由此典故演变而来 。
日月穿梭 , 光阴似箭 。2000多年过去了 , "子虚乌有″这一深受人们享用的成语 , 依然原汁原味的传承至今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