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子失坠 盲子坠桥文言文翻译

盲子失坠(盲子坠桥文言文翻译)
原文 有盲子道①涸溪 , 桥上失坠 , 两手攀楯② , 兢兢③握固 , 自分④失手 , 必坠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⑤怖 , 第⑥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 , 握楯长号 。久之 , 力惫 , 失手坠地 , 乃自哂⑦曰:“嘻!蚤⑧知即实地 , 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⑨ , 沉空守寂 , 执一隅以自矜⑩严者 , 视此省哉!
注释

  1. 道:取道 , 经过 。
  2. 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 。
  3. 兢兢:恐惧的样子 。
  4. 自分(fèn):自料 , 自以为 。
  5. 毋:不要 。
  6. 第:尽管 , 只管 。
  7. 哂(shěn):讥笑 。
  8. 蚤:同“早” 。
  9. 夷:平坦 。
  10. 自矜(jīn):自负 , 自夸 。

译文 有位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 , 在桥上突然失足坠落 。他两只手抓住栏杆 , 胆战心惊地紧紧抓牢 , 自己料想一旦失手 , 必定会坠入深渊 。过路的人告诉他说:“不要害怕 , 只管放手 , 下面就是实地了 。”盲人不相信 , 抓紧栏杆大声哭号 。过了一会儿 , 没有力气了 , 失手落在了地上 , 于是他自嘲道:“嘻!早知道是实地 , 何必这么长时间自讨苦吃呢?”
大道理往往非常平实 , 沉溺于空想之中 , 守着方寸之地而固执自负的人 , 看到这个故事该醒悟啊!

文言知识
一、说“第”:“第”的本义是“按次序编起来” 。
“第”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 指“次序” 。如“等第”指“名次等级” , “第次”指“等级 , 次第” 。
  • 指“大官的住宅” 。如“府第” , “宅第” , “第宇” 。
  • 指“古时科举考试合格的等次” 。如“及第” , “落第” 。
  • 指“尽管、只管” 。如上文“第放下即实地也” 。
  • 指“但、只是” 。如《海瑞传》:“此人可方比干 , 第朕非纣耳 。”
二、说“毋”:“毋”的本义是表示禁止 , 引申用作否定词 , 相当于“不要”、“不” 。
上文中的“毋怖”即“不要害怕” 。又如 , “毋忧”即“不要忧愁” , “毋庸置疑”即“不必怀疑” 。
文言文中的否定词除了“毋”外 , 还有“莫”、“弗”、“勿”、“无”、“未”等 。
文化常识 在古代 , 双目失明除了“盲”之外 , 还有“瞽(gǔ)”、“瞍(sǒu)”等叫法 , 单目失明则称为“眇(miǎo)” 。
失明意味着无尽的黑暗、孤独 , 尤其是在古代那样的生活条件下 。即便如此 , 还是有很多人成就了一番伟业 。
【盲子失坠 盲子坠桥文言文翻译】接下来就介绍二位双目失明的励志名人 。
左丘明
春秋末期的史学家、文学家 , 《左传》的作者 。他在纂修《国语》的时候已经失明了 , 而《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史学界将左丘明尊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
师旷抚琴
师旷
春秋时期晋国人 , 他生而无目 , 自称盲臣 , 暝臣 。他博学多才 , 尤精音律 , 善弹琴 , 辨音能力极强 。据说师旷可以听到天庭之音 , 他同时精通鸟兽语言 , 他抚琴时 , 能使凤凰来仪 , 是神话传说中顺风耳的原型 。他又善卜卦推演 , 被尊崇为算命先生的祖师爷 。
出处 明·刘元卿《贤弈编》
启发与借鉴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 作者借这位“盲子”来警醒那些虽然“目明”但是“心盲”的人 。他们善意地提醒充耳不闻 , 圣贤的道理视而不见 , 固执己见 , 抱残守缺 , 只能蹉跎岁月 。
寓言的道理 , 放在当下依然适用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 要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 要敢于再次尝试 , 不要被自己凭空想象的困难所吓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