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消失 历史上的展昭结局

1062年,年近70岁的展昭,与63岁包拯道别 。此后,展昭就消失了,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据说,展昭的离开,是因为包拯的一句话 。包拯说了什么?展昭为何一定要走?
展昭,是包拯的忠心护卫 。
他侠肝义胆,能力不凡,几次救下包拯的性命,多次助力包拯判案、断案 。
只可惜,这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
在真实的历史上,包拯确有其人,但展昭却没有 。他只存在于《三侠五义》的记载之中 。
据说,包拯弥留时,曾对展昭说:“我死之后,你们定要隐姓埋名,不要任何人知道你们的去向 。”
自此,展昭消失了,不仅朝堂上没有他,连江湖里也没了踪迹 。
展昭去了哪里?
包拯为何要让展昭消失?
展昭的去向关于展昭的去向,有2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展昭成了皇帝的暗卫 。
这种观点认为,展昭虽然消失了,但他成了皇帝的暗卫,偷偷为皇帝卖命,因此无人知晓 。
但我认为,这种观点站不住脚 。
在书中,展昭对官场并不感兴趣,他只是感念包拯的恩义,才留下来帮助包拯 。另外,包拯去世时,展昭已年近70岁 。
【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消失 历史上的展昭结局】就算宋仁宗真的需要密探,也会找年轻力壮、身手灵敏的人,而不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头 。
第二种说法认为,展昭选择归隐山林 。
归隐山林,换言之,就是隐退 。
离开朝堂,离开江湖是非,寻一处幽静之处,当一个普通人 。
或许是山野农夫,或许是小康之家,总而言之,展昭放下了名利,更改了姓名,自此开始了隐士一般的生活 。
这种说法,是真正意义上的隐退 。
我认为,展昭大概率是归隐了山林,因为这种去向,更符合展昭的性格 。
包拯为何要让展昭消失?包拯弥留时,为何要让展昭消失?
我想,可以从2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
第一,展昭年近70岁,到了该归隐的时候 。展昭侠肝义胆、武力值爆表,可再厉害的人物,也敌不过岁月的刀 。
在《三侠五义》中,展昭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3回 。
这一回中,包拯上京赶考,在饭店偶遇道人和展昭 。
在包拯眼中,展昭气宇轩昂,武生打扮,年纪在20岁左右 。
“武生打扮,叠暴着英雄精神,面带着侠气……包公见此人年纪约有二十上下,气宇轩昂,令人可爱……”
这一年,包拯16岁 。
由此可知,展昭大约比包拯大4岁 。
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的生卒年在史料中有明确记载,于公元999年出生,公元1062年去世,享年64岁 。
包拯是在弥留时嘱咐展昭隐姓埋名,此时的展昭,已经年近70岁了 。
古人的寿命,普遍不长 。
展昭是习武之人,身体素质比一般人好,可70岁在哪个时代,都已经老了,不宜继续操劳 。
因此,包拯让展昭归隐,一定考虑了他的古稀年华 。
第二,得罪了太多权贵,让展昭自保 。包拯,是出了名的青天大老爷 。
在正史上,包拯弹劾过宰相、舒王的女婿、贵妃的伯父……对于贪官王逵更是弹劾了整整七次,最后一次还对着宋仁宗破口大骂 。
《中国通史》:“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
在小说中,包拯同样不畏强权、公正廉洁、为民请命 。
他不惧怕挑起宗室内争的襄阳王、反对当朝国戚庞吉、处置借放赈欺压和剥削百姓的庞昱……
在一桩桩脍炙人口的案件中,他早就已经将当朝权贵得罪了大半 。
而展昭作为他的左膀右臂,也被权贵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得牙痒痒 。
包拯心里很清楚,自己没被权贵报复,是因为宋仁宗信任他 。
可皇帝信任他,未必信任展昭 。
等自己去世,展昭等肝胆义士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
为了护住展昭,包拯在弥留之时,仍然撑着精神,嘱咐他们隐姓埋名,别让任何人发现 。
因为,此时离开,是一种自保的手段 。
展昭为何会消失得如此干脆?说实话,在功名利禄面前,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 。
为何展昭就能消失得如此干脆呢?
其实,在小说中,展昭的消失,早有伏笔 。
第一,游侠生活,是展昭的心中所愿 。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东西,有人执着于名利,有人执着于金钱,而展昭的执着,是游侠生活 。
受影视剧影响,大部分人认为展昭是个一心为民除害、除奸臣、忠于朝廷的“御猫” 。
可实际上,展昭的本意,并不是为朝廷效力 。
他最向往的,是游侠生活,是路见不平就出手,不受朝廷约束,与人分忧解难的岁月 。
《三侠五义》第11回,详细描写了展昭在进官场之间的生活 。
他游山玩水,遨游名山胜景 。
“自从土龙岗与包公分手,独自遨游名山胜迹,到处玩赏 。”
母亲去世后,展昭服丧百日,便把家中大小事务,都交给老家人展忠处理 。
而他自己呢?
他依旧游山玩水,遇见不平之事,还经常打抱不平 。
“到了百日服满,他仍是行侠作义,如何肯在家中 。一切事体俱交与展忠照管,他便只身出门,到处游山玩水,遇有不平之事,便与人分忧解难 。”
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 。”
但父母的生养恩情,也无法牵绊展昭的行侠仗义之心 。
由此可见,自由和侠义,是展昭最向往的事情 。
第二,入朝为官,是被赶鸭子上架的 。热爱行侠仗义的展昭,之所以入朝为官,纯属被赶鸭子上架 。
第二十二回中,包拯为报答展昭的救命之恩,在天子面前举荐了他 。
在这一回中,包拯细数展昭的功绩,提及金龙寺赶考、陈州放赈、庞吉花园破妖魔之际,展昭的功绩 。
此外,包拯还特地夸赞了展昭的盖世武功:
“若论展昭武艺,他有三绝:第一,剑法精奥;第二,袖箭百发百中;第三,他的纵跃法,真有飞檐走壁之能 。”
包拯很清楚,此时,天子就想要武艺超群之人 。
他这么说,就是想要让天子对展昭感兴趣,为展昭进朝堂铺平道路 。
当个好官,为朝廷效力,是包拯的毕生梦想 。
他感恩展昭,便本能地为展昭铺路,只是,这并不是展昭所喜欢的 。
当展昭得知,包拯为自己应下了圣旨,表现得并不怎么开心:
“展爷到了此时虽不愿意,无奈包公已遵旨,只是谦逊了几句:‘惟恐艺不惊人,反要辜负了相爷一番美意 。’”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展昭遵旨,是顾及了包拯的情面,并非心中所愿 。
后来,展昭通过测试,有了“御猫”的封号,还成了“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在开封府供职 。
大家都来恭喜他,可展昭并不开心 。
只是,皇权在上,他不能抗旨,也不能在皇帝面前否定包拯 。
第29回,展昭和丁兆蕙聊天,不自觉透露了心声 。
展爷道:“兄台再休提那封职,小弟其实不愿意 。似乎你我弟兄疏散惯了,寻山觅水,何等的潇洒 。今一旦为官羁绊,反觉心中不能畅快,实实出于不得已也 。”
……展爷道:“小弟从不撒谎 。其中若非关碍着包相爷一番情意,弟早已挂冠远隐了 。”
其实,展昭的归隐之心,早已有之 。
只是,碍于情分,他跟着包拯一起出生入死 。
如今,包拯去世了,他自然没有留下的理由,更不可能跑去当皇帝的暗卫 。
第三,为了保护家人,功成身退 。在电视剧中,展昭一直是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形象,似乎是个孤家寡人,没有爱情,也没有家庭 。
但在《三侠五义》中,展昭是有妻子的 。
第31回,丁家用激将法让丁月华与展昭比剑 。
这场比试,展昭赢了,然后,丁母告诉他这是一场联姻比试 。
此时,展昭不仅没生气,还很开心地接受了婚事,还互相换了剑,作为定礼 。
“展爷到此时,方才明白 。也是姻缘,更不推辞,慨然允许 。便拜了丁母,又与兆兰兆蕙彼此拜了,就将巨阙湛卢二剑彼此换了,作为定礼 。”
从书中的文字描述来看,展昭对这场婚事,还是很满意的,否则也不会这么利落地接受 。
包拯弥留时,展昭年近70岁,书中虽没有对他的后代进行描述,但想必,已经娶妻的展昭,肯定已经儿孙满堂了 。
展昭活得很清醒,也见惯了江湖险恶、朝堂风云 。
他很清楚,包公去世后,展家便失去了护身的屏障,肯定会遭到权贵的恶意报复 。
为了保护家人,展昭自然消失得干干净净 。
写在最后展昭的消失,或许有人会说,是贪生怕死 。
可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 。
展昭入开封府,协助包拯破案、斩杀贪官污吏,为的从来不是钱,而是侠义 。
展昭出开封府,归隐山林,也只是恢复了曾经的江湖气 。
他从未变过,一切随心 。
我很佩服这样的展昭 。
他不是任何人的附庸,虽是包拯的下属,可两人一文一武,惺惺相惜,更是知己 。
展昭追随包拯,追随的也不是这个特定的人,他追随的,是“侠之忠义” 。
在展昭的身上,我看到了忠义两全,也看到了中国人敬佩的侠义精神 。
《三侠五义》不是正史,是清朝人石玉昆对包公故事的总结汇编 。
在这本书中,展昭也好、公孙策也罢,都不是正史中的人物 。
但我想,在包拯的时代,一定有这样舍生忘死、不为名利的人追随 。
这些人,助力包拯铲除奸恶,却无法在正史上留名 。
而展昭和公孙策,便是他们的合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