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真的是历史罪人吗 杨玉环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玉环本是寿王妃 , 公公唐玄宗却强占了她 。人生尽头 , 她尊严尽毁 , 寿王却抱着娇妻 , 带着兵马 , 冷眼旁观 。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 , 人生际遇是真惨 。
她本来是寿王妃 , 有着“羞花”的容貌 。结果 , 公公唐玄宗盯上了她 , 最终 , 她进了宫 , 成了杨贵妃 。
如果说“扒灰” , 是指公公和儿媳发生不正当的关系的话 , 那么唐玄宗是“扒灰”的鼻祖 。
的确 , 唐玄宗很宠杨贵妃 , 但这只是宠 , 不是爱 。
在杨玉环地位攀升之际 , 她的死路 , 也不远了 。
大家都说 , 杨玉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 , 马嵬坡之死 , 是她咎由自取 。
可如果有选择 , 她愿意和寿王过一辈子逍遥日子 , 而不是在前夫面前 , 尊严尽毁 , 含泪自尽 。
杨玉环是怎么一步步走上死局呢?
这一切 , 都要从她被公公李隆基盯上时说起 。
寿王:亲爹给我戴绿帽寿王 , 是唐玄宗的第18个儿子 , 他的母亲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女人——武惠妃 。
武惠妃有多受宠?
这么说吧 , 如果她不是武三思的侄女 , 她就是当时的皇后了 。
唐玄宗一直想让她当皇后 , 只是群臣害怕武则天的事件再次上演 , 拼死进谏 , 最终唐玄宗放弃了封后 。
不过 , 虽然没有皇后的名份 , 但武惠妃掌管六宫 , 有着皇后的实权 。
为了武惠妃 , 唐玄宗还废掉了当时的太子 , 如果不是武惠妃突然去世 , 寿王或许就是下一任太子 。
母亲去世后 , 寿王的苦日子就来了:先是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没了 , 后是父亲听闻妻子貌美 , 强行叫去一看 , 然后抢走了……
《新唐书本纪第五睿宗玄宗》:十月甲子 , 幸温泉宫 。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 , 号太真 。
亲爹要给自己戴绿帽 , 能怎么办?
寿王含泪咽了这口恶气 , 而杨玉环则在唐玄宗的要求下 , 以给母亲窦太后祈福为由 , 去道观出家 , 法号太真 。
唐玄宗也知道对不起儿子 , 连忙给他找了个豪门贵女当正妃 。
几年后 , 唐玄宗将道观里的杨玉环接回宫 , 册封为贵妃 。
盛宠之下 , 得罪群臣唐玄宗通过一番操作 , 顺利将儿媳变成妃子 , 但这种操作 , 也就瞒瞒普通的老百姓 , 满朝文武 , 人尽皆知 。
皇权威严 , 大臣们不敢骂皇帝 , 但在心里 , 早已将杨玉环划入红颜祸水、祸国妖女的范畴了 。
如果杨玉环真的是祸国妖女就算了 , 偏偏她胸大无脑 , 空有美貌 , 没有半点政治敏感度 。
唐玄宗要封她为贵妃 , 她还真敢受 , 要知道 , 武惠妃爬到贵妃之位 , 用的是青梅竹马的情谊、熬上了十多年的资历 , 并且还生了儿子 。
而杨玉环呢?入宫不到1年 , 也没有生下子嗣 。
在后宫 , 越是受宠 , 越是容易树敌 。
更别提杨玉环这种没来由的盛宠 , 基本上 , 大家提到她 , 都只能用“妖女”来形容了 。
后宫 , 没朋友;前朝 , 没盟友 。
杨玉环的死局 , 从受宠之际 , 就已经注定了 。
唐玄宗自从得到了杨玉环 , 就开始连上朝都懒得去了 。他每天和杨贵妃一起 , 听听音乐 , 搞搞娱乐 , 吃点荔枝 , 看看美女 。
《资治通鉴》上晚年自恃承平 , 以为天下无复可忧 , 遂深居禁中 , 专以声色自娱 。
早期 , 唐玄宗为了治理国家 , 兢兢业业 , 励精图治;
晚年 , 唐玄宗沉迷酒色 , 追求艺术 , 奢靡浪费 。
唐玄宗做了很多荒唐事 , 比如大肆选乐工 , 亲自教乐工唱曲 , 和乐工们一起玩笑 。
《资治通鉴》又选乐工数百人 , 自教法曲于梨园 。谓之:“皇帝梨园弟子” 。又教宫中使习之 。又选伎女 , 置宜春院 , 给赐其家 。
杨玉环是个才女 , 她擅长音律和舞蹈 , 会吹箫 , 但不懂政治 。
《杨贵妃传》:姿质丰艳 , 善歌舞 , 通音律 , 智算过人 。
她陪着唐玄宗沉溺歌舞 , 却不知道 , 别人将唐玄宗的不思朝政 , 尽数安在了她的头上 。
哥哥祸乱朝纲 , 妹妹出面背锅杨国忠 , 是唐朝著名的奸臣宰相 , 受万人唾骂 , 而他 , 是杨玉环的族哥 。
杨国忠确实不是个好人 , 在祸乱朝纲这件事情上 , 他是个王者 。
他举荐将领攻打南诏 , 做的全是祸国殃民的事:
赢了 , 他会夸大军功 , 只为多得一份赏赐;
输了 , 他会夸大损失 , 只为多得一批补给 。
到了地方军队 , 他甚至会盘剥军费 , 把平民百姓组成军队充数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猛将精兵 , 皆聚于西北边 , 中国无武备矣 。
在杨国忠的带领下 , 南诏大获全胜 , 顺利脱离唐王朝的控制 。
杨国忠还是个心眼很小的人 , 朝中大臣只要和他不是一条心的 , 都要想尽办法陷害 , 最不济也要让他边缘化 。
每年 , 到了选官的重要时刻 , 杨国忠都会会把胥吏定好名单 , 招募的全是自己人 。
《新唐书》:国忠则召左相陈希烈隅坐 , 给事中在旁 , 既对注 , 曰:“已过门下矣 。”
但偏偏 , 唐玄宗就是信任他 。
于是 , 大家又把这笔帐 , 算到了杨玉环的身上 。
事实上 , 杨玉环和杨国忠 , 只是族兄妹 , 还不是亲兄妹 。
而且 , 在杨国忠之前 , 唐玄宗信任的李林甫 , 同样是个祸乱朝纲的种子选手 。
由此可见 , 唐玄宗信任杨国忠 , 可能只是因为这一类溜须拍马、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 刚好对了他的胃口 。
君王沉迷享乐 , 妃子来背骂名唐玄宗和杨玉环 , 真的是爱情吗?
仔细读史书 , 你就会发现 , 这压根就不是爱情 , 只是恰好杨贵妃被拎出来当了靶子 。
晚年的唐玄宗 , 那叫一个荒唐:
他不止宠幸杨贵妃 , 还把杨贵妃的姐妹都叫来后宫 , 一起并承恩泽 。
《旧唐书》杨贵妃传:“(杨妃)有姐三人 , 皆有才貌 。……并承恩泽 , 出入宫掖 。”
姐妹四人 , 共侍君王 , 倒也还好 。
问题是 , 杨贵妃的3个姐姐 , 可都是有夫之妇 。
《马鬼志》卷二引《纲鉴正史约》:“贵妃姊三人 , 皆有才色 , 帝呼之为姨 , 出入宫掖 , 并承恩泽 。”
许多史书都记载了这件事 , 由此推测 , 唐玄宗大概真的干了这么荒唐的事 。
《国史补》为了遮羞 , 找了个表面过得去的理由:约为兄弟 。
安禄山恩宠寝深 , 上前应对 , 杂以谐谑 , 而贵妃常在座 。诏令杨氏三夫人约为兄弟 , 由是禄山心动 。(取自《国史补》)
所谓的“约为兄弟” , 是上古姊妹共夫的遗存 , 目的就是为了延续香火 。
唐玄宗带有突厥血脉 , 在与杨家姐妹“约为兄弟”之后 , 让她们“并承恩泽”也就不过分了 。
但是吧 , 这个遮羞理由 , 实在是有点一言难尽 。
马嵬坡之乱 , 贵妃成靶子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之乱 。
这是一场由安禄山、史思明主导的叛乱 , 也是唐朝建国以来 , 第一次皇帝被逼到要离宫逃命的叛乱 。
很不幸 , 杨玉环成了平息这场暴乱的靶子 。
事实上 , 在每一次生死存亡时 , 大家都会把矛头对准某个人、某群人 , 天真地认为只要解决掉这个人 , 就能解决生存危机 。
杨贵妃这个胸大无脑 , 没有半点权势的女人 , 再一次成为了最好的靶子 。
是她 , 祸乱后宫 , 让唐玄宗不思朝政;
是她 , 让杨国忠祸害军队 , 残害忠良;
是她 , 让安禄山见色起意 , 起兵谋反……
可事实上呢?
唐玄宗不思朝政 , 是因为他晚年昏庸;
杨国忠残害忠良 , 是因为他本性就坏;
安禄山起兵谋反 , 是因为他野心勃勃……
这一切 , 和杨贵妃有什么关系呢?
若她真的是祸国妖女 , 此时 , 她绝对权柄在握 , 还会给别人可乘之机?
但事已至此 , 推杨贵妃出来背锅 , 是最好的选择 。
马嵬坡之上 , 唐玄宗带着随从和护卫逃亡 。太子李亨从中挑拨 , 激化矛盾 , 士兵们当即举兵 , 要求诛杀杨家一干人 。
最后 , 杨家人尽数死绝 , 杨国忠被凌迟 , 只留了杨贵妃 。
为了平息士兵的怒火 , 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 而此时 , 杨贵妃的前夫寿王 , 正带着兵马 , 抱着娇妻 , 冷眼旁观 。
写在最后杨贵妃的一生 , 是个悲剧 。
当唐玄宗染指她时 , 她没有半点反抗能力 , 只能被命运裹挟着 , 一步步走向死局 。
有人说 , 如果杨贵妃能劝说李隆基当一个明主 , 或许情况会不一样 。
但我想 , 大家高估了杨贵妃的影响力 。
唐玄宗把杨贵妃放在风口浪尖 , 却并没有给她保护 , 这真的是爱情吗?
如果真的是爱情 , 他如何能和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暗通款曲呢?
或许 , 帝王之爱就是这样:宠很多 , 爱很少 , 一旦遇上利益纠葛 , 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 。
而寿王 , 是个聪明人 。
他知道皇家无亲情 , 当父亲看上杨玉环时 , 他急流勇退 , 忍了这份屈辱 。
后来 , 他和京兆韦氏的女儿结婚 , 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 不想着皇位 , 不想着权势 , 反而守住了富贵 , 还生了20多个孩子 。
【杨玉环真的是历史罪人吗 杨玉环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人生的际遇 , 还真是说不清楚好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