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小知识 日全食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日食小知识 日全食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日全食是日食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日全食往往是由初亏开始复圆结束,可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 。那么你知道日全食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日全食的原理是怎样的?接下来一起从星座星象学的角度来分析,看看日全食的相关小知识吧 。
一、日全食原理
日全食现象是当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就会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就会发生日全食现象 。发生日食的时间必定在“朔日”,也就是农历初一 。
每年日食最多出现5次,如果出现5次,那么一定都是偏食 。地球上每年至少有2次日食 。在南北极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 。日全食大约1年半发生一次 。每次日食都是在日出时从某一点开始,然后沿着日食带在日没时结束 。从开始点到结束点大约绕地球半圈 。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
二、名词解释
1、初亏
月球相对太阳逐日自西向东移动,日食发生时如人面向太阳,月球必从右向左(或说自西向东)遮去太阳 。月球本影锥开始触及观测地之时称为初亏,观测效应是月球圆面与太阳圆面首次相切(月面左边缘与日面右边缘外切),偏食阶段始,日面右边缘先行亏缺 。
2、食既
日面被遮部分越来越大,当日面最后一丝光芒消失之时,月球圆面与太阳圆面第二次相切(月面左边缘与日面左边缘内切),全食阶段开始,这一时刻称为食既 。
3、食甚
月面中心和日面中心最接近之际称为食甚,为日食阶段的中心时刻,这时天空最暗 。
4、生光
月球继续向东运动,直到月球圆面与太阳圆面第三次相切(月面右边缘与日面右边缘内切),这一时刻称为生光,全食阶段结束,再次出现偏食 。
5、复圆
随着月球的运动,月球圆面与太阳圆面第四次相切(月面右边缘与日面左边缘外切),这一瞬刻称为复圆,整个日食过程结束 。
小结:以上就是日全食产生的原因解析,日全食通常一年半才会发生一次,发生的地点也是随机的,因此想要欣赏到一次完整的日全食现象是很难的 。
你可能还喜欢:
月亮在月全食时为何是暗红色的
下一次九星连珠是多久 会出现天灾吗
月全食的到来对双子座影响大吗
日食的种类 日全食发生的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