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在哪个流域 华夏民族在哪里诞生

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臣向晋文公强调晋国的地理优势,他劝晋文公放开手脚去称霸,晋国无论和哪个诸侯国打,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打输了,但是就算晋国输了,也没谁可以打到晋国本土 。
如果了解山西地理的话,会发现这位大臣的话是很在理的 。晋国地处我们现在的山西,山河环抱,易守难攻,这也难怪这位晋国大臣能够有这样的傲气 。
山西的这种傲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都有所体现,但是这不仅仅是因为山西的地利,还有山西对华夏文明的孕养之功和对五千年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
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山西都是独一无二的!
堪称“表里山河”的山西
一、 五千年文明的摇篮1、因盐而起
据史料所载,上古时期的尧帝建都于今天的山西临汾地区,舜帝和禹帝建都于今天的山西运城地区 。很多人会想,为什么这三位上古帝王都选择在山西建都?
这是因为在山西运城有一处天然的盐湖,这个盐湖的面积至今依然有一百三十多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三大硫酸钠型盐湖之一,迄今已经有五千万多年的历史 。
盐资源在当时的重要性就像今天的石油资源,谁控制了食盐,谁就拥有话语权 。
尧帝、舜帝和禹帝把都城设立在运城盐湖附近,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守护盐资源,进而保证自己对整个部落联盟的掌控力 。传说中的黄帝大战蚩尤,其核心也是为了争夺运城盐湖的盐资源 。
围绕着运城盐湖的一些历史都城
依托于盐湖之利,山西在上古时期可以说是天下最核心的地方 。
就算是到了先秦时期,山西依然能够左右天下局势,比如春秋时期的晋国,晋国从晋文公称霸诸侯到后来晋定公黄池会吴,整整制霸天下一百五十多年 。
要问春秋时期哪个诸侯国最强?答案必须是晋国,晋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虽然多次迁都,但是迁来迁去都是在运城盐湖的百公里半径内的圈圈里 。
晋国分裂之后,继承晋国盐湖的魏国成为了战国早期的最强者,魏国为了充分发挥盐湖的效益,把都城定在安邑(今运城)。
但是自从魏国把都城迁到大梁(今开封)后,秦国就开始盯上了运城盐湖,并且在秦孝公时期一度攻占了安邑,魏国由此走向了下坡路,而秦国是越来越强 。
安邑被秦国所占
2、因盐而兴
盐资源可谓是山西的第一桶金,有了这第一桶金,山西的发展态势在古代表现得很是强劲 。
秦汉时期,山西就算比起被张良赞为天府之国的关中也是不遑多让,《史记》中把河东、河南和河内称为”天下之中”,其中河东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西 。
换而言之,当时的山西绝对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
有一话叫,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 。山西依托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中发挥出了较大的影响力 。
汉景帝时期平七国之乱的周亚夫,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汉昭帝时期的霍光,三国时期的关羽、唐太宗时期的尉迟敬德、唐肃宗时期的郭子仪,还有一代女皇武则天,他们都是正儿八经的山西人!
晋商开拓的茶叶贸易线路
山西闻喜县的裴氏家族被誉为宰相家族,仅在唐朝时期就出了十七位宰相 。山西不仅出名臣名将,还出了享誉一时的晋商 。
山西因为地理原因,受战乱的影响不像河南、河北那么大,所以山西在封建社会的人口优势很大,人多了,就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养 。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的土地都开发得差不多了,加上早前山西很多贩盐的商人营造出的良好经商氛围,所以选择走出去经商的山西人就越来越多,发展到明清时期,晋商走向了巅峰 。
都说环境造就人,山西在封建社会能够涌现出这么多对华夏文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团体,足以说明山西的社会发展水平在封建社会是相当高的 。
敢于走出去的山西人
二、独一无二的贡献1、民族融合
山西北部地区直面草原,如果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发生冲突,其地就是首当其冲 。匈奴崛起后,汉高祖在晋北发生了”白登之围” 。
匈奴衰弱后,南匈奴归附,大量匈奴人被安排在晋北定居 。西晋衰微后,晋北的匈奴人开启了五胡乱世 。
鲜卑崛起后,拓跋氏在晋北建立了代国 。拓跋氏建立北魏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南征北战,一统北方大地,一直到迁都洛阳之前,北魏的都城都是在晋北的平城(今大同) 。
【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在哪个流域 华夏民族在哪里诞生】换而言之,平城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山西顺理成章是整个北方的中心 。
北魏疆域图
突厥崛起后,隋炀帝在晋北发生了雁门之围 。突厥衰败后,李靖等人在晋北定襄大破突厥主力 。沙陀崛起后,李存勖入主中原,建立后唐 。
沙陀衰败后,驻守河东的石敬塘借契丹之力入主中原,建立后晋 。契丹崛起后,河东刘崇建立的北汉依靠契丹的支持,一直支撑到宋太宗时期才灭亡 。
女真崛起后,将晋北大同定为西京 。
女真衰败后,铁木真攻打金国首先就是从晋北开刀 。蒙古衰败后,明太祖为了防范风险,在与蒙古交界的地方设九边重镇,其中晋北大同的战略地位堪称重中之重 。
如果不好理解山西在这种文明冲突和民族融合中体现出的历史意义,可以想象一下进入海洋经济时代后的广东 。
明朝九边重镇分布图
2、大槐树
元朝末年,天下纷乱,百姓们苦不堪言,待到明太祖朱元璋再造乾坤时,中原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是废墟、荒地和难民,独独山西却像世外桃源一般祥和 。
明太祖为了尽快让中原大地恢复元气,就实行移MZC,毕竟人是发展的根本 。
他先把目光放在山西南部地区的百姓上,并规定家里有四口人的需移M三口,六口人的需移M四口,八口人的需移M五口 。
所有的移M先得到洪洞县(隶属于临汾)办理移M手续,然后在官方的组织下向目的地进发 。对于移M者而言,路途遥远不是问题,需要割舍很多难以割舍的情感才是最大的问题 。
堪称伟大的大迁徙
据史料所载,从明太祖到明成祖,朝廷在山西组织的大规模移M就有八次,移M范围几乎覆盖天下各省,因为朝廷有规定,每个家庭只能按相应比例来移M,并不能全家一起移M 。
所以绝大多数的家庭被拆散,那个时候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远行基本就靠双腿,一旦和家人分隔太远,很可能就是”此生再难相见” 。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离开自己的亲朋好友?
移M们不管去到哪里,曾经在那棵大槐树下和亲人们挥泪告别的情形都记忆犹新,大槐树成了他们饮水思源的精神寄托,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根” 。
历史会记住他们的贡献,他们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