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什么时候投奔的刘备 廖化为什么活这么久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廖化这个人,在蜀国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不然也不会有那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那么关于廖化在古代上是一个如何样的人?他是为什么会受到诸葛亮的青睐和重用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廖化是个如何样的人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廖化如果听到这句话一定会觉得很冤,三国时期真实的廖化本来水平不错,比魏国的郭淮强,足以担当大将之职 。在《三国演义》里廖化是黄巾军的余党,不过正史里他本来是荆州士族子弟,开始是关羽手下的主簿 。吕蒙偷袭荆州以后,廖化和其他荆州官员一样,只能临时归附东吴 。不过廖化对刘备很忠心,他不久就诈死,等别人都不注意他的时候,带着自己的老母一起偷偷逃到益州 。在半路遇到正要讨伐东吴的刘备,刘备遇到廖化非常高兴,直接将他提拔为宜都太守 。
从这件事情看,廖化不仅忠心,而且做事有勇有谋 。又因为他是荆州人,在蜀汉后期属于重点培养的对象,所以他后来做到了右车骑将军、并州刺史、中乡侯,这个官职可以说非常显赫了 。固然,廖化能升这么高也是因为在蜀汉时他有不俗表现,根据《魏书》记载,廖化曾经和郭淮交手过一次 。郭淮命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前去攻击廖化 。结果廖化抓住魏军尚未汇集的机会,先率军击破游奕,然后回师攻打王赟,王赟中箭而死,郭淮大败 。郭淮也是魏国名将,在三国后期非常活跃,除了廖化外,蜀军中击败过他的,也就诸葛亮、魏延而已 。廖化这个表现应该说非常出色了 。
此外在魏国灭蜀之战时,年过七旬的廖化依旧战斗在一线,率军前往沓中增援姜维 。廖化路过阴平时,恰逢魏国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军3万来攻,廖化和他相持月余,将魏军挡在桥头 。廖化后来和姜维、张翼、董厥等人汇集以后,蜀军总兵力不过4、5万人,姜维是大将军,肯定兵力最多,廖化和张翼、董厥所率的部队应该差不多,这样算下来廖化当时身边最多惟独几千人 。能以几千人将3万魏军挡住1个月,没让魏军通过桥头攻击姜维后路,年过七旬的廖化也是老当益壮了 。所以综合来看,廖化智勇双全,能力非常出色,而且忠心耿耿,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
2、廖化翁为什么会受到诸葛亮的重用
事实上,廖化文武双全、韬略过人,只不过他走的是一条“复制”路线,注定要遭受后人的误读与曲解 。廖化,襄阳人(湖北),字元俭,早年投靠刘备时晚了一步,没赶上“桃园结义”,只好屈身在关羽的手下 。后来,关羽被杀,荆州落入东吴之手 。不得已之下,廖化只好忍辱负重,假降东吴,为复制“千里走单骑”埋下了伏笔 。
廖化忠心不二,不像徐庶,母亲一被一代奸雄曹操“请”走,他便急颠颠地跟去,名为重孝,菜叶网,实则变节 。而廖化“身在吴营心在蜀”,日日夜夜都在想着怎么重回刘备身边 。经再三斟酌,廖化想出了诈死的计策,于危机四伏中骗过了所有的人,带着母亲躲开吴兵的追捕,日夜兼程,赶往益州 。
公元221年,廖化成功回到了刘备身边 。此时的廖化已官居参军,和诸葛亮的爱将马谡平起平坐 。以此看来,廖化还是有谋略,有能力的 。不然,也不会受到诸葛亮的重用 。其间,与魏将游奕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获全胜,足以证明廖化具备军队指挥和作战才干 。
不论是正史还是小说,陈寿和罗贯中都给了廖化较高的评价,丝毫找不到其能力差的地方 。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误会 。大约在公元261年,蜀国立即遭受灭顶之灾 。70多岁的廖化老骥伏枥,披挂上阵,“复制”了一遍春秋战国时的老将廉颇,虽气势可嘉,但毫无创新,注定了廖化不能因此而“大红大紫”,彪炳青史 。
【廖化什么时候投奔的刘备 廖化为什么活这么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