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肺止咳,生津敛汗,益男子精——遇见最够味的本草,敛津收汗的药

导读:唐代《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故有五味子之名 。这名字有禅意 。细品,越品越有味道 。古医书称它荎蕏(音chízhū)、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具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 。
酸苦甘辛咸
 五味子的功效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 。
【别名】菋、玄及、五味 。
【性味】味酸、甘,性温 。
【归经】归肺、心、肾经 。
【功能与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用于久咳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盗汗自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
 南北五味子
俗话说五味慰五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味子虽小五味俱全 。中医认为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五味子以其五味而能补五脏气,养五脏 。
五味子有南五味和北五味之分,就像南方人和北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植物也是如此 。
【敛肺止咳,生津敛汗,益男子精——遇见最够味的本草,敛津收汗的药】南五味色鲜红、个头小、果粒小、肉轻薄,偏于敛肺止咳,治风寒咳嗽有奇效 。北五味紫黑色、个头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补心肾最益,治虚损劳伤最妙 。
南方人常说南五味好,北方人则说北五味好 。其实都是好药,有一句诗说,南五味,北五味,南北五味慰五脏 。解的就是这个纷争 。
 五味子要怎么吃?
新鲜的五味子很好吃,不仅颜色诱人,口感也很美 。入口酸、甜,有经霜的清爽和凉意 。吃五味子不吐核,吐核的都是外行人,不会吃 。核有微微的辛和苦,但核才是精华,越嚼越香 。外行人不懂这个,一吐核便是五味只吃了三味,差两味 。这样的滋味便不完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