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孩子怎么办,小孩子自卑怎么办

孩子本该有个幸福的童年,无忧快乐的成长 。而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孩子常常会无缘无故的郁郁寡欢,情绪低落,不敢和别人打交道 。他们感觉自己不够好,不配跟其他的孩子做朋友,自闭、内敛,躲在角落羡慕别人 。自卑的孩子怎么办?
自卑的孩子怎么办?
1.更新理念 。
孩子是一个具有N个侧面的“立体人”,不能总拿成绩作为唯一尺度来衡量他们的成败,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学习上,家长要多给孩子正面鼓励,民主宽松的氛围有利于给孩子的自信心加分,父母不妨在学业上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成绩落后时一起商量解决,而不是挖苦嘲笑 。
2.培养才艺 。
“腹有诗书气自华”,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文学、艺术等兴趣爱好,培养其特长,多才多艺会让孩子内心充实,信心自然跟着来 。
3.聚集成功 。
家长要重点关注孩子以往成功的经历,从其生活、学习、交友、竞赛等成功的事例中提炼出积极因素,给孩子打气,有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
4.挖掘“例外” 。
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时,比如害怕当众演讲,家长可以找出“例外”,把他某次演讲不紧张还得到很多人赞扬的场景重温一遍,用“例外”让孩子看见自己并非那么糟糕,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你当时怎么做到的?”逐渐使其克服心理障碍 。
5.不作比较 。
拿自家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这对孩子不公平 。正确的做法是,拿孩子跟以前比,只要这段时间有进步,就应该为他高兴 。
6.少去干涉 。
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交朋友,但不必对孩子间的交往过多干涉 。有的孩子会觉得和同龄人玩无趣,喜欢跟大点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 。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强行筛选孩子的朋友圈 。
7.悦纳不足 。
自身缺陷、家境不好,要悦纳 。有的不足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但可以坦然接纳它,与其和平共处,可以让自己在其他方面变得更优秀,以此扬长补短 。父母应多给予爱的支持,常听孩子建议、多给孩子陪伴,别让他们内心感到孤单 。
孩子自卑的原因:
第一、负面的家长影响
1.家长过高的期望
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 。家长由于自己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会比较高,即使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 。
让孩子学会在无意中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形成给自己定高标准的习惯 。一旦达不到父母或自己的要求,孩子则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萌生自卑 。
2.父母自身有自卑情绪
自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情绪,如果父母遇事总说“我不行”,孩子不但会模仿父母的这种处世态度,还会认为“父母都不行,我就更不行了” 。因此父母的这种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
第二、不当的教育方式
1.家长经常训斥孩子
有些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大孩子的过错,经常训斥孩子,有时还会对着孩子大声咆哮 。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 。
负面的语言是一种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安全感,很可能变得胆怯多疑、谨小慎微、自卑心重 。
2.家长不恰当比较
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比较,我们又不可能时时处处地在各个方面善加引导,反而成了导致自卑的一个重要因素 。
有的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尤其是在亲友前面和大众场合下 。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变得不求上进了 。
另一种是纵向比较,家长往往只看成绩,不去分析原因,只要分数有起伏,就会大发雷霆 。
第三、不良的成长环境
1.家长包办代替过多
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都有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的愿望 。孩子毕竟要融于社会,适应集体 。
所以,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必躬亲,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怪自己笨手笨脚,因为不会,所以继续仰仗大人的帮助,变成生活的低能儿 。
2.破裂的家庭环境
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觉得自己是被遗弃棋子 。尤其当看到别的同学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就更加伤心,感到很自卑,内心没有了努力向上的动力 。
【自卑的孩子怎么办,小孩子自卑怎么办】家长平时要多观察孩子,和孩子沟通,在沟通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使孩子走出心理误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