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诗词气贯九天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 , 查禁鸦片时期 , 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 , 然后对联作为诗的上阕 , 续作了下阕 , 成了一首诗 。
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  无欲则刚 。
所贯九天,唯正是高;风传万里,守清为芳 。
关于骑射的诗词
1、 万里归来年愈少 ,  微笑 , 笑时犹带岭梅香 。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2、 琼酥酒面风吹醒 , 一缕斜红临晚镜 。
小颦微笑尽妖娆 , 浅注轻匀长淡净 。
3、 亲属惜我老 , 相顾兴叹咨 。
而我独微笑 , 此意何人知? 4、 玉珂声琐琐 , 锦帐梦悠悠 。
微笑知今是 , 因风谢钓舟 。
5、 美人微笑转星眸 。
月华羞 。
捧金瓯 。
6、 柳眼向人微笑 , 傍阑干堪折 。
7、 社瓮酿成微笑 。
半缺瘿瓢共舀 。
8、 舆问阶上 , 簸钱时节 , 记微笑 , 但把纤腰 , 向人娇倚 。
9、 微笑遮纨扇 。
教展香裀 , 看舞霓裳促遍 。
10、 手把合欢彩索 , 殷勤微笑殢檀郎 。
11、 枕上芙蓉 , 如梦还惊觉 。
匀妆了 。
背人微笑 。
12、 轻盈微笑舞低回 , 何事尊前拍误招 。
13、 鱼与雁 , 两浮沈 。
浅颦微笑总关心 。
相思恰似江南柳 , 一夜春风一夜深 。
14、 黛尖低、桃萼破 , 微笑轻颦 。
早做成、役梦劳魂 。
15、 莫问新欢与旧愁 。
浅颦微笑总风流 。
16、 花如颊 。
眉如叶 。
语如簧 。
微笑微颦相恼、过回廊 。
17、 问梅何事 , 对岩东微笑 , 暗中轻馥 。
18、 西母醉中微笑 , 看蟠桃初结 。
19、 汀花岸草 , 佳人微笑 , 眼波横注 。
20、 微笑倚春风 , 似窥宋、墙头凝伫 。
21、 倚风含露 , 似轻颦微笑 , 盈盈脉脉 。
22、 西清微笑 , 为渠模写香色 。
常记月底风前 , 水沈肌骨 , 瘦不禁怜惜 。
23、 举杯重叹 , 帖云微笑 , 应道人痴 。
24、 手拈荷花微笑 , 传雅令、侑清欢 。
25、 新欲晚凉梳洗罢 , 半娇微笑下堂来 。
26、 探春常恨无颜色 , 试浓抹、当场微笑 。
27、 微笑语还羞 。
愿郎同白头 。
28、 绿杨欲舞 , 红杏微笑 , 春工渐侈 。
29、 白玉杯将青玉绿 , 据晴香、暖艳还如此 。
微笑道 , 有些是 。
30、 玉样松鲈今正美 , 想子真、微笑还招手 。
且为我 , 饮三斗 。
31、 送望眼 , 但凭舷微笑 , 书空无语 。
32、 无事微吟 , 会心微笑 , 逢场微醉 。
33、 懒浴新凉睡早 。
雪靥酒红微笑 。
34、 隔帐灯花微笑 , 倚窗云叶低收 。
35、 有时微笑 , 把伊绾个双结 。
36、 遥想寿椿堂上 , 饮霞觞、捧孙微笑 。
37、 摩诘本无病 , 微笑指蒲团 。
38、 春入南塘 , 粉梅花、盈盈倚风微笑 。
39、 正襟三诵悠然句 , 聊遣花微笑 。
酒休赊 , 醒眼看花正好 。
40、 微歌微笑蓦思量 , 瞥然抛与东流去 。
41、 佯拈花枝微笑 , 溜晴波一瞥 。
42、 问梅边消息有还无 , 似微笑应人 。
43、 粉面倚、天风微笑 , 是日暖、雪已晴时 。
44、 试问占先众卉 , 微笑不奈苦寒欺 。
何须问 , 定应未羡 , 桃李芳菲 。
45、 袅袅凌波浅 , 深深步月来 。
隔纱微笑恐郎猜 。
46、 相逢不肯语 , 微笑画屏前 。
47、 新妆对镜知无比 , 微笑时时出瓠犀 。
48、 弄珠游女 , 微笑自含春 。
49、 问年来、活人多少 , 只冁然、微笑说寻常 。
50、 春到南枝 , 梅蕊含微笑 。
珍重画眉人起早
跪求一篇关于诗词的散文 1.要求有片段,场景描写 2.语言最好稍微细...
在我眼中 , 唐诗是清清的的甘泉 , 宋词是飘香的花瓣 。
暮色四起的黄昏里 , 我轻轻掬起一捧甘泉 , 悄悄拾几瓣落花 , 沏一杯唐诗宋词茶置放案头 , 于是古典的芳香在室内袅袅升起 , 充溢满屋……书架上那套古典诗词《唐诗鉴赏词典》《宋词鉴赏词典》 , 是我今生的伴侣 , 梦中的桃花源 。
那里有山、有水、有风、有云、有雨、有雪 , 有“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的安宁悠闲;有“恻恻轻寒剪剪风 , 杏花飘雪小桃红”的旖旎和谐;有“落霞与孤骛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娴静空远;有“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的温馨浪漫 。
说起对诗词的热爱 , 还要追溯于久远的学生时代 。
小学时 , 因为能读的文字实在太少 , 所以课本上学过的诗词都能倒背如流 , 另外还找来哥哥们的旧语文课本来读 , 那时能接触的文字只有这些 , 我只有别无选择地背 , 却大都不理解 。
当然也体会不了其中的美 。
中学时 , 有幸从同学手里借到一本琼瑶的小说《庭院深深》 , 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菟丝花》等四十多本差不多都跃进我的视野 。
无论别人如何评价她的小说 , 我始终不承认看她的文字是虚度光阴 。
她的小说里把诗词诠释的那么好 , 至此我才真正领悟到古典诗词的魅力 , 懂得了什么是感动 , 我知道古典诗词的美将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
于是 , 没钱买的时候我就动手抄 , 许多的时光就在我抄诵诗词之际悄悄流走 。
很多年过去了 , 这一习惯使我收获了一手还算漂亮的正楷字和一颗淡然的心 。
当我上班第一个月自己拿了工资后 , 便欣喜若狂直奔书店 , 发疯似的买起有关书籍 。
直到今天仍难改对它们的痴迷和眷恋 。
每每和同事到县城 , 她们手提的是大包小包的化装品、服装和食物 , 而我手里只有厚厚几本书 , 但心中的快乐是一样的 。
晚上回家 , 无论是月照小院 , 还是夜雨敲窗 , 随手取过一本低声细读 , 顿觉琅琅上口、满心欢畅 。
口头心间流动的是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柔柔的风、淡淡的云 , 浮现在眼前的是青山细水、莺歌燕舞、清风浮云、诗情画意 , 真像是到了人间仙境、天堂圣地 。
(仙境只是传说 , 天堂遥不可及)这里是浓缩的文字精华 , 只要走进古典诗词的领域 , 即便是身在穷山僻壤 , 远离繁华的红尘 , 也永远不会孤寂!闲暇之余遨游在书海 , 横渡书里书外 , 细读古诗轻吟古词 , 携一身古典的情韵 , 心底有大量诗词做长期的滋养 , 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自有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 。
爱读古典诗词的女子比普通女子更多了一份灵气和飘逸 , 而且这份灵性绝不会像美貌那样 , 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老去或消散 , 相反它却会在岁月的洗淀下越发浓郁和悠长 。
这样的女子虽不能像花一样明艳 , 但可以像树一样常青 。
传统相声贯口八扇屏属于哪个种类的贯口
传统相声贯口八扇屏属于大贯儿 。
贯口 , 对口相声中常见的表现形式 , 也叫“背口” 。
“贯口”的“贯”字 , 是一气呵成 , 一贯到底的意思 。
常见的段子如《报菜名》《八扇屏 》《白事会》 都含有大段的贯口贯口分为大贯儿和小贯儿两种 。
大贯儿一般上百句 , 例如《报菜名》、《地理图》(并称“两大贯儿”) 。
小贯儿一般十几句到几十句不等 , 例如《白事会》中就有一些小贯儿 。
八扇屏 , 传统相声经典作品 。
运用“贯口”的手法 , 由甲简明扼要地介绍画屏上某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后 , 揶揄乙无法与古人相比 , 而找出笑料 。
“八扇屏” , 是八扇屏风的简称 。
屏风是清代官宦人家放在大厅里挡风或是作为屏障的家具 , 一般都是硬木框儿绢裱的芯儿 , 一共八扇儿 , 每一扇儿都画有历史人物故事 , 或写着诗词歌赋 。
这部作品 , 即因此得名 。
八扇屏中不止八个人物 , 据统计共有22个人物 , 而如今八扇屏在表演时大多只说其中的几个人物 , 很少有全本的八扇屏出现 , 因为“八扇屏”中的“八”代表数目多 , 从而只是说其中几个人物的也叫八扇屏 。
有关霸陵的诗词
忆秦娥·李白箫声咽 , 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 , 年年柳色 , 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 ,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 , 西风残照 , 汉家陵阙.灞陵:即汉文帝陵 , 在长安东 , 附近有灞桥 , 唐人折柳送别的所在.
关于寒食节的诗词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 , 破屋麦边孤 。
宿草春风又 , 新阡去岁无 。
梨花自寒食 , 进节只愁余 。
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 , 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 , 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 , 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 , 不妨游衍莫忘归 。
寒食节的诗句(三)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 , 乱后还乡亦可哀 。
风雨梨花寒食过 , 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
马穿杨柳嘶 , 人倚秋千笑 ,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官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寒 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 ,  他乡寒食远堪悲 。
贫居往往无烟火 ,  不独明朝为子推 。
和子由寒食【唐】苏轼寒食今年二月晦 , 树林深翠已生烟 。
绕城骏马谁能借 , 到处名园意尽便 。
但挂酒壶那计盏 , 偶题诗句不须编 。
忽闻啼贝惊羁旅 , 江上何人治废田 。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 , 途中属暮春 。
可怜江浦望 , 不见洛桥人 。
北极怀明主 , 南溟作逐臣 。
故园肠断处 , 日夜柳条新 。
寒食上冢【南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 , 破屋麦边孤 。
宿草春风又 , 新阡去岁无 。
梨花自寒食 , 进节只愁余 。
寒食节的诗句(二)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 , 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 , 清明几处有新烟 。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 , 兴味萧然似野僧 。
昨日邻家乞新火 , 晓窗分与读书灯 。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 , 游子寻春半出城 。
日暮笙歌收拾去 , 万株杨柳属流莺 。
关于柳树的诗词
咏柳诗 柳树属于杨柳科 , 品种繁多 , 据知有三千多种 , 遍布世界各地 。
我国的柳树品种也多达五十余种 , 尤以垂柳、河柳、旱柳、杞柳、黄花柳、长叶柳居多 。
自古以来 , 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 。
人们借助抒情媒介 , 通过感情渲泄 , 以柳入诗 , 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 其中就有咏柳的诗 。
诗说“昔我往矣 , 扬柳依依” , 诗借助柳絮依依 , 寄托怀往之情 。
很著名的咏柳诗当推古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了: 碧玉装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条 。
不知细叶谁栽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诗用丝条细带比喻柳条 , 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 , 别出心裁地呕歌了迷人的春天 。
在春风吹拂之下 , 柳树抽芽长叶 , 正是细如剪刀的春风 , “裁”出万条碧绿的柳条 , 装扮出这绿意盎然的春天 。
白居易的《杨柳枝》则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 , 弱不胜莺的风姿 , 描写得细致入微 。
诗道: 依依袅袅复青春 ,  勾引春风无限情 。
白雪花繁空扑地 ,  绿丝条弱不胜莺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 , 观察柳絮形状很细致 , 他的《池上絮》堪称鞭辟入里之作: 池上无风有落晖 ,  杨花晴后自飞飞 。
为将纤质凌清镜 ,  湿却无穹不得归 。
这里 , 杨花即柳絮 。
夕阳胡畔柳絮满天 , 杨花飘落水面 , 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 。
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绘 , 体现出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 。
唐代诗人吴融有一首《杨花》则又有另番滋味: 不斗浓华不占红 ,  自飞晴野雪朦朦 。
百花长恨风吹落 ,  唯有杨花独爱风 。
诗表的是对杨花的肯定 。
杨花虽然没有百花艳冶的颜色 , 但是却有着百花所没有的个性 。
它不惧怕风吹雨打 , 反而凭借风力 , 在空中像雪花似的自由自在飞舞 , 别具一格 。
清代周志蕙有一首《柳》诗云: 岁岁逢春春可怜 ,  争禁三起又三眠 。
丝丝愁绪随风乱 ,  濯濯丰姿著雨妍 。
古渡欲牵游子棹 ,  离亭留赠旅人鞭 。
一声长笛河槁晚 ,  回首苍茫几树烟 。
这首诗虽然题名为“柳” , 却抒发了游子的离情 。
岸边长长的柳条仿佛舍不得游子远去 , 要牵住即将启程的船 。
柳树被人格化了 。
暮色苍茫中 , 船上的游子也频频回首眺望河边如烟的垂柳 , 好象在向亲人作别 。
我国古代与柳有关的掌故就更多了 , 这里仅举一例 。
清代西征大将军左宗棠斩驴的故事和后人的颂诗 , 至今仍在西北地区广为传颂 。
清朝同治年间 , 俄国军队霸占北疆领土 , 朝廷派左宗棠为大将军 , 西征抗敌 。
同治五年(1866年) , 左军挥师入甘 , 但见沿途“赤地如剥 , 秃山千里 , 黄沙飞扬 。
”左即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 , 必以植树迎候 , 否则 , 无论巡抚、县令 , 提头来见 。
”军令如山倒 , 很快地 , 大军明天到哪 , 树就先天栽到了哪 。
左率军一路厮杀到北疆 。
返回时 , 沿途已是“千里陇原 , 柳絮娜娜” 。
在凯旋途中 , 左宗棠见一些树皮剥落 , 以致枯死 。
左下车细看 , 发现一棵树下系着一头驴子 , 它正在啃柳树的皮 , 左宗棠当即火冒三丈 , 下令侍卫 , 将驴牵到酒泉城内鼓楼下 , 然后击鼓传令 , 集合军民、官吏前来听令受训 。
左站在鼓楼上 , 下令当众斩杀驴子 , 并宣布 , 若有人胆敢破坏柳树 , 与驴同罪 , 格斩勿论 。
人们心胆俱惊 , 谁也不敢再伤一棵柳树 , 几年以后 , 柳树成荫 。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左大将军植树爱柳的功劳 , 就将左公西征时所栽的柳树起名为“左公柳” , 甘肃巡抚杨昌浚 , 还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 以赞颂此项功德 。
诗云: 大将西征人未还 ,  湘湖子弟满天山 。
新栽杨柳三千里 ,  引得春风度玉关 。
柳树柳诗 , 令人感叹 。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林则徐诗词气贯九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