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带诗意 小学生抒情诗

抒情诗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 , 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日暖玉生烟 。
此情可待万追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秋风清》
——唐·李白
秋风清 , 秋月明 。
落叶聚还散 , 寒鸦栖复惊 。
相思相见知何日 , 此时此夜难为情 。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 ,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 独与老翁别 。
《木兰辞》
——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 ,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 可汗大点兵 , 军书十二卷 ,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 木兰无长兄 , 愿为市鞍马 ,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 西市买鞍鞯 , 南市买辔头 ,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 木兰不用尚书郎 , 愿驰千里足 ,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 , 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 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 千余斤 ,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已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 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 , 寒梅着花未?
山水田园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 , 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 , 还来就菊花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沈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销二乔 。
《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
《咏石灰》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全不顾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题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韧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墨梅》其三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 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留清气满乾坤 。
以上古诗分别抒发了不同的感情 , 希望对你有帮助 。
抒情的古诗加意思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 ,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 , 十分动人 。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山月 , 低头思故乡 。
【注解】: 1、举:抬 。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 , 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 , 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 , 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 。
境是境 , 情是情 , 那么逼真 , 那么动人 , 百读不厌 , 耐人寻绎 。
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尽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
县 。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
【韵译】: 清晨 , 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 , 船行只一日时间 。
两岸猿声 , 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 , 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
【评析】: ??诗是写景的 。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 诗人流放夜郎 , 行至白帝遇赦 , 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 , 水急流速 , 舟行若飞的情 况 。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 , 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 , 点明水势如泻 。
??全诗锋棱挺拔 , 一泻直下 , 快船快意 , 令人神远 。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 , 玉碗盛来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 , 不知何处是他乡 。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 。
(2)但使:只要 。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 , 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 , 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 , 一醉方休 , 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 , 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 , 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
“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 , 只有敬亭山 。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
[译文]群鸟高飞 , 绝尽踪影 , 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 , 注视着敬亭山 , 敬亭山也看着我 , 彼此久看不厌 。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 , 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 , 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 ,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 , 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
长期飘泊生活 , 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 , 看透了世态炎凉 , 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 , 增添了孤寂之感 。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 , 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 , 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
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找了几个 , 好像没有翻译 , 但都有解析 , 不知是否和你的意思 , 希望采纳 , 谢谢……山居秋暝①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②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③歇④ , 王孙自可留 。
【注解】 ①螟:夜色 。
②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
③春芳:春草 。
④歇:干枯 。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 , 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 , 山雨初霁 , 幽静闲适 , 清新宜人 。
颔联写皓月当空 , 青松如盖 , 山泉清冽 , 流于石上 , 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 , 看到莲叶分披 , 发现了浣女、渔舟 。
末联写此景美好 , 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 , 含蕴丰富 , 耐人寻味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 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
渭城①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②轻尘 ,  客舍③青青柳色④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⑤无故人 。
【注解】 ①渭城:就是咸阳 , 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
②浥:湿润 。
③客舍:旅馆 。
④柳色:柳象征离别 。
⑤阳关:古关名 , 在甘肃省敦煌西南 , 由于在玉门关以南 , 故称阳关 , 是出塞必经之地 。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
赴安西必经阳关 , 即今甘肃敦煌 。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 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 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 , 依依离情 。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 , 广为传诵 , 成为饯别的名曲 。
或名《阳关曲》 , 或名《阳关三叠》 。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 , 听唱《阳关》第四声”句 , 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 ??所谓《阳关三叠》 , 是因为咏唱时 , 首句不叠 , 其他三句都再唱 。
然而 , 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 , 则应是首句不叠 , 其他三句重叠 。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①三湘②接 , 荆门九派通 。
江流天地外 , 山色有无中 。
郡邑浮前浦 , 波澜动远空 。
襄阳好风日 , 留醉与山翁③ 。
【注释】 ①楚塞:楚国的边界 。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
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 在今湖南境内 。
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
曾任征南将军 , 好饮 , 每饮必醉 。
【评析】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 , 咏叹汉水之浩渺 。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 , 由楚入湘 , 与长江九派汇合 , 为全诗渲染气氛 。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 , 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 , 渲染磅礴的水势 。
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 , 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
??全诗格调清新 , 意境优美 , 在描绘景色中 , 充满了乐观情绪 , 给人以美的享受 。
“江流天地外 , 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 不愧为千古佳句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 ,  漏断人初静 。
谁见幽人独往来 ,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  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也作:枫落吴江冷) 。
【简析】 这首诗写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
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 , 出补外官 。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 , 心中不满 , 发泄于词中 , 因而激怒新党 , 被捕入狱 , 历时百余日 。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暂居定慧院 。
这首词的境界 , 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 , 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 非胸中有万卷书 , 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 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 , 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 , 取神题外 , 意中设境 , 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 , 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 , 空灵飞动 , 含蓄蕴藉 , 生动传神 , 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
冷寒的 , 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 。
有恨的 , 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 , 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 。
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 , 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 , 难歇哀愤的心 。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 , 寺临兰溪 , 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 , 松间沙路净无泥 。
萧萧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注释】 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 , 下片情景生情 , 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  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 ,  城中增暮寒 。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 , 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
诗写遥望积雪 , 顿觉雪霁之后 , 暮寒骤增;景色虽好 , 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
咏物寄情 , 意在言外;清新明朗 , 朴实俏丽 。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 (2)望极春愁 , 黯黯生天际 。
(3)草色烟光残照里 , 无言谁会凭栏意 。
拟把疏狂图一醉 , (4)对酒当歌 , (5)强乐还无味 。
(6)衣带渐宽终不悔 , (7)为伊消得人憔悴 。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 , 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
【古诗,带诗意 小学生抒情诗】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
双调 , 六十字 , 仄韵 。
(2)危楼:高楼 。
(3)黯黯:迷蒙不明 。
(4)拟把:打算 。
疏狂:粗疏狂放 , 不合时宜 。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
当:与“对”意同 。
(6)强:勉强 。
强乐:强颜欢笑...
常见的古诗(诗意,道理思想感情)《赠汪伦》 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赠我情 。
诗意:我乘船将要远行 , 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 ,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 ,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赏析;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 , 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 , 而用了曲笔 , 只说听见歌声 。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 , 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 , 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 , 只闻其声 , 不见其人 , 但人已呼之欲出 。
汪伦的到来 , 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
人未到而声先闻 。
这样的送别 , 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
诗的后半是抒情 。
第三句遥接起句 , 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 , 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 , 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 , 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 , 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 , 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
潭水已“深千尺” , 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 , 此句耐人寻味 。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 , 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 , 便是凡语 。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
”(《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 , 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 , 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 , 空灵而有余味 , 自然而又情真 。
诗人很感动 , 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 , 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
古诗春日偶成的诗意时近中午 , 云淡风轻 , 我在花丛柳树间随步慢行 , 已来到前面的河边 。
人们都不知道我内心的快乐人们还以为我像孩子一样 , 贪玩呢!本文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
译诗 云淡、风轻、花红、柳绿 , 加上近午的日光 , 长流的河水 , 一幅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身处这宜人的景色 , 我完全陶醉了 。
可是谁知道我内心的快乐 , 甚至还以为我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浅评《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 诗题一作《偶成》 , 作于公元1058—1062年春 , 程颢陕西鄠县主簿时 。
任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 , 即景生情 , 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 , 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 , 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 。
前两句写景 , 后两句抒情 。
天空中 , 淡淡的白云 , 轻柔的春风 , 和煦的阳光;地面上 , 红花 , 绿柳 , 碧水 。
从上到下 , 互相映照 , 短短十四个字 , 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 。
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 “偷闲学少年” , 出语新颖 , 平淡中寓有深意 , 这种“怡然自得”之乐 , 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
全诗色泽协调 , 情景交融 , 在程颢的诗作中 , 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
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 , 加上近午的日光 , 长流的河水 , 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 , 使人陶然若醉 , 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 , 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 。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 , 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 , 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 , 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
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 , 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 , 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 , 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 , 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
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 , 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
风格平易自然 , 语言浅近通俗 。
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 , 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故乡的怀念 。
李白的古诗和诗意将(qiāng)进酒 (李白)〖唐〗{乐府诗集}君不见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 , 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cén)夫子 , 丹丘生 , 将进酒 , 杯莫停 。
与君歌一曲 , 请君为我倾耳听 。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 , 但愿长醉不复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 , 唯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 , 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 , 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
(径须:直截了当 。
)五花马 , 千金裘(qiú) ,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 与尔同销万古愁 。
译文: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 , 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
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 , 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 。
烹羊宰牛聊以享乐 , 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
岑夫子 , 丹丘生 , 继续喝啊 , 切莫停下 。
我要为你们唱一曲 , 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钟鸣鼎食有何富足 , 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 , 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
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 , 畅饮名贵好酒 , 尽情欢乐 。
主人啊 , 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 , 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牵来名贵的五花马 , 取出豪奢的千金裘 , 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 , 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 , 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一到六年级的古诗诗意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 朝露待日晞 。
阳春布德泽 , 万物生光辉 。
常恐秋节至 , 焜黄华叶衰(cui) 。
百川东到海 , 何时复西归 。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 , 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 , 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 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
之后 , 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 , 内容丰富 , 题材广泛 。
本诗是其中一首 。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
晞:晒干 。
阳春:生长茂盛 。
布:散布 , 洒满 。
德泽:恩泽 。
焜黄:枯黄 。
颜色衰老的样子 。
华:同“花” 。
衰:为了押韵 , 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
徒:白白地 。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 , 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 , 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 , 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 , 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 , 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 本诗借物言理 , 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 , 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 , 深知秋风的厉害 。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 ,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 , 让青春白白地浪费 , 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 , 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 , 努力向上 , 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 ,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 , 催人奋进 。
寒 食 ——韩 翃(lí)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作者背景 韩翃(生卒年不详) , 字君平 , 唐代诗人 。
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 , 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 , 与钱起等诗人齐名 , 时称“大历十才子” 。
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 , 当时有两个韩翃 , 大臣问选谁 , 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 , 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
注词释义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 , 焚火三天 , 只吃冷食 , 所以称寒食 。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
斜:为了押韵 , 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
传:赐给 。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 , 受到特别的恩宠 。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
古诗今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 , 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 。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 , 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
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 。
”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 。
在唐代以前 , 汉朝最为强大 , 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 , 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 。
寒食三天焚火 , 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 。
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 。
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 , 但诗人写得很委婉 , 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 , 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 , 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 , 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 。
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 , 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 , 就叫含蓄 。
我们仔细一琢磨 , 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
七步诗 ——曹 植 煮豆持作羹 , 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 , 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后人缩略版) 煮豆燃豆萁 ,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 , 字子建 , 曹操第四子 ,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 著名诗人 。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 , 得到曹操的喜爱 , 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 , 后来郁郁而死 。
他的诗语言精练 , 词采优美 , 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 , 相当于现在的锅 。
萁:豆秆 。
漉:过滤 。
豉:豆豉 。
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 , 有咸、淡两种 , 供调味用 。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 , 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
豆秆在灶下焚烧 , 豆子在锅里哭泣 。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 , 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
”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 , 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 , 能出口成章 , 下笔千言 。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 , 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 , 想迫害曹植 , 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 , 否则就把他处死 。
曹植应声而起 , 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 , 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 。
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 , 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 , 煎熬锅里的豆子 , 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 。
曹植用这个比喻 , 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 , 应该是骨肉情深 , 真诚相至 , 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 , 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
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
这首诗比喻贴切 , 用语巧妙 , 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 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 , 唐代诗人 。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
贵族出身 , 曾为唐玄宗侍卫 , 后来发奋读书 , 成为有名的诗人 。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 , 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 , 风格古淡隽永 , 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
古诗诗句及诗意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 吴姬压酒劝客尝2 。
金陵子弟来相送3 , 欲行不行各尽觞4 。
请君试问东流水 , 别意与之谁短长? 全部注释 1.金陵:今南京 。
酒肆:酒店 。
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
2.吴姬:吴地的女子 , 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
压酒:压糟取酒 。
古时新酒酿熟 , 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
3.子弟:年轻人 。
4.欲行:要走的人 , 指李白自己 。
不行:送行的人 , 指金陵子弟 。
尽觞:干杯 。
这是李白离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 。
全诗热情洋溢 , 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 。
全诗流畅明快 , 自然天成 。
语虽明浅 , 却清新俊逸 , 情韵悠长 。
尤其结尾两句 , 兼用拟人、比喻、对比、设问等手法 , 构思新颖奇特 , 借滔滔不绝的大江流水来倾吐自己的真挚感情 , 亲切而且深情 , 有强烈的感染力 。
李白《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句可参读 。
《四溟诗话》:"太白《金陵留别》……妙在结语 。
……谢宣城《夜发新林》诗:'大江流日夜 , 客心悲未央 。
'阴常侍《晓发金陵》诗:'大江一浩荡 , 悲离足几重 。
'二语突然而起 , 造语雄深 , 六朝亦不多见 。
太白能变化为法 , 令人叵测 , 奇哉!……刘禹锡'欲问江深浅 , 应如远别情' , 不如太白'请君……谁短长' 。
" 【诗文解释】 风吹柳花满店香 , 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 。
金陵的年轻朋友们多来为我送行 , 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 。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 , 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词语解释】 吴姬:吴地女子 。
压酒:酒熟时将酒汁压出 。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
子弟:年轻人 。
尽觞:喝干杯中酒 。
觞:酒器 。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惜别的诗 , 虽然短 , 却情意深长 。
全诗语言如同白话 , 但很有特色 , 洋溢着乡土气息 。
诗人写情饱满酣畅 , 起伏跌宕 , 清新自然 。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图 。
春风暖人 , 柳絮飘扬 , 诗人即将离开金陵 , 独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为别 。
飞扬的柳絮飘满小店 , 香气醉人 。
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 不觉涌上心头 。
金陵子弟来送别 , 使诗人离别场面变得热闹起来 , 但是 , 越热闹 , 越会体现出离别后的寂寥 。
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离别之伤 , 而是情绪饱满 , 哀叹而并不悲伤 , 表现了诗人风华正茂、风流潇洒的特点 。
麻烦采纳 , 谢谢!
古诗十九首的诗意美《行行重行行》为女人诗 。
是表现思妇的盼夫心情的 。
从“思君令人老 , 岁月忽已晚 。
弃捐勿复道 , 努力加餐饭 。
”一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之情 。
青春流逝的很快 , 但是自己却没有丈夫陪伴 , 只能独守空房 。
《青青河畔草》同样是描写女人对配偶的思念之情的 。
丈夫远出 , 妻子独守空房 , 感觉寂寞难耐 。
写得真实而又坦诚 。
《青青陵上柏》写的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 对及时行乐这一生活态度的赞同 。
但是在词句的隐约间好像有能感觉到仕途不顺的淡淡失落 。
和朋友们骑着一点也不名贵的马 , 在洛阳这样的大都市游玩 , 游玩的过程中看到了豪门的宅邸 , 又见到了寻常百姓的小巷 。
如果单纯描写游玩的欢乐 , “长衢罗夹巷 , 王侯多第宅 。
”这一句就不一定非要写 。
所以我觉得这首诗除了表现作者对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的赞同 , 同时也表现了仕途不顺的失落之情 。
我认为在《今日良宴会》和《生年不满百》中 , 作者同样在抒发自己对及时行乐的认同感的同时写出了自己在仕途上拼搏所留下的感悟 。
“今日良宴会 , 欢乐难具陈 。
弹筝奋逸响 , 新声妙入神 。
”是描写宴会气氛的热烈 , 大家很开心 。
“何不策高足 , 先据要路津 。
无为守贫贱 , 坎轲长苦辛 。
”则是说要在仕途的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 , 取得一个有利的地位 , 这样就可以免得以后受苦 。
“为乐当及时 , 何能待来兹”说的也是要及时行乐的道理 。
《西北有高楼》描写了作者听到高楼上有人弹奏音乐 , 曲调很悲伤 , 于是作者就想象出了一个缺少理解理解的人在孤独的弹奏这样一个情境 。
发出了“愿为双鸿鹄 , 奋翅起高飞 。
”的感叹 。
希望生命中能有很多好朋友陪伴 。
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人际关系 。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我认为很有浪漫色彩的描写爱情的诗 。
前两句说“涉江采芙蓉 , 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 , 所思在远道 。
”给人的感觉是很质朴温柔的 。
一个女子在水边采摘芙蓉花 , 心凉想念着远方的爱人 , 心想着把采摘来的芙蓉花送给他 。
而后两句说“还顾望旧乡 , 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 , 忧伤以终老 。
”我认为这是在描写那个男人的的情感 。
这个男人身在远方为前途奋斗 , 虽然个人前途还不明朗 , 却依然挂念着在家乡的爱人 , 身不在一处 , 但盼心在一起 。
没有功利色彩 。
这首诗就是这样用简单的四句诗 , 分别表现男人和女人的表现 , 将美好的爱情展现给我们 。
表现了也同时赞扬了没有功利和礼教色彩的爱情 , 我觉得这是最人性的表现美好爱情的方式 。
而在《明月皎夜光》中 , 有“昔我同门友 , 高举振六翮 。
不念携手好 , 弃我如遗迹 。
”一句 。
这就很清楚的表现出作者是对朋友间感情的不牢固有感而发 。
我觉得《冉冉狐生竹》一诗中诗人的主要情感所表现的是女人对男人的一种依附关系 , 同时也表现出了男人在中国古代社会乃至到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地位与相应带来的巨大压力 。
“思君令人老 , 轩车来何迟 。
”说的是女人埋怨丈夫娶她晚了 , 但是后面又说“君亮执高节 , 贱妻亦何为 。
”表现出妻子依附着丈夫 。
丈夫有了飞黄腾达的一天 , 他也再不能说什么了 。
《庭中有奇树》说的是独守闺房的思妇把树枝折下来送给远方的爱人 , 表现出她的深深思念和堆积聊生活的厌倦 。
和此诗相似的是《孟冬寒气至》 , 写女主人公收到了远方寄来的礼物 , 对其精心收藏 , 爱不释手 。
没有抒情的词语 , 但是真挚的情谊和炽烈的情感却显露无遗 。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客从远方来》三首诗中 , 诗人都是把自己置身在了不同的空间方位 , 产生出了微妙的感受 。
他们分别是:近距离的感情交流受阻后的无奈;未能建功立业的失落;和与朋友天涯咫尺的欣慰 。
《东城高且长》和《驱车上东门》都表现了失意的文人将自己的生活重心从奋斗转向了及时行乐 , 其实我觉得他们是在寻求补偿 , 话语上虽然说得很轻松 , 但实际上流露出的是仕途失意的悲伤之情 。
《去者日已疏》是诗人见到古墓变为田地 , 揭示出时间给人带来的角色转换 。
《凛凛岁云暮》和《明月何皎皎》展示的都是典型的思念诗 。
主人公一个是思妇 , 一个是游子 。
思妇在岁暮给远方游子寄去衣被 , 晚上梦见了自己的爱人 , 但是在梦中自己的爱人却离她而去了 。
思妇醒来后 , 心情感伤 。
《明月何皎皎》则是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
综上所述 , 我认为《古诗十九首》在内容上主要分三大类: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宦途失意者的伤时失志之悲;一些知识分子的生活点滴之感和情怀 。
《古诗十九首》具有很高的的艺术成就 。
它长于抒情 , 情感真挚而且富于概括性 , 同时也很委婉 。
情景、物我交融 , 构成优美的艺术境界 。
语言浅近自然而又工整细致 。
因此 , 《古诗十九首》的整体风格可以概括如下:在语言上 , 《古诗十九首》没有很艰涩的词语 , 用很明白易懂的话道出要说的话 。
在叙事上 , 最大的特点就是直率真诚 , 这在封建社会是很不常见的 。
它的语言又是浓缩的 , 沉淀已久的 ,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
适中的很多名言警句都简洁生动 , 哲理深而诗意浓 。
古诗十九首还揭示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
涉及到了以下的这些关系:永恒与有限的关系(《青青陵上柏》、《驱车上东门》);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