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挖心的故事 比干做了什么


比干挖心的故事 比干做了什么

文章插图

比干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人物,他是商纣王帝辛的叔父 。也就是说,帝辛的父亲帝乙和比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只不过帝乙是嫡出,比干是庶出 。
虽说比干是帝辛的叔父,实际上也是帝辛的大臣 。在夏商周那样的朝代,由于等级森严,一般老百姓是没有机会当朝中大臣的,只有君王的亲戚,等级非常高贵,才有这样的资格 。

比干挖心的故事 比干做了什么

文章插图
(比干雕像)
比干不但是帝辛的大臣,而且还是不一般的大臣,他的职位是少师,相当于帝辛的宰相 。帝辛的朝中大事,都交由比干来处理 。不过,比干又是一个十分悲催的宰相,他在各方面都和帝辛的主张不一致 。比干主张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同时在管理上,也主张不应该用严厉的刑罚来摧残老百姓 。
但是帝辛不是这样的观点 。帝辛是一个功业心很强的人 。他认为依靠商朝的实力,完全能够打败周边的那些少数民族部落,获得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的财富和百姓 。同时,他认为对国内的老百姓,应该严格管理,只有用严厉的刑罚处罚那些犯了罪的人,才能让老百姓安分守己 。
比干对帝辛这种好大喜功和残暴不仁的行为多有规劝 。当帝辛发动大军攻打徐夷的时候,比干就劝帝辛不能这样做 。但是帝辛并不听比干的话 。虽然帝辛后来打败了徐夷,获得了他们的不少人口作为俘虏,但是商朝的国力却得到了极大的削弱 。
接着,帝辛又发动了与东夷的战争,灭掉东夷,获得了东夷的大批俘虏 。不过,却也让国力再一次得到削弱,国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因此,西周才造起反来 。西周名义上是商朝的诸侯国,帝辛大怒,准备发动与西周的战争 。比干一如既往地提出反对意见,并且在出兵的时候,行动缓慢 。这一次,帝辛再也忍不住,一怒之下杀掉比干 。

比干挖心的故事 比干做了什么

文章插图
(帝辛画像)
帝辛是怎么杀比干的,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不过,清朝演义小说《封神演义》中,写的则是当时帝辛有病,妲己说,需要用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做药引子 。比干明明知道妲己这样做,是想让自己死,可却也没有办法,忠君爱国的比干,当初剖开胸膛,把心取出来扔在地上 。
比干把心取出来扔在地上的时候,胸膛并没有流血,他也没有死,而是面如淡金地走出朝堂 。当很多大臣问他的时候,他都没有说话,而是骑着马往民间走去 。
他来到民间,遇见一个卖无心菜的妇人 。比干问她,无心菜没心能活,人没心,会不会死 。如果那个妇人说不会死,比干就会一直活着 。但那个妇人说的偏偏是,没有心怎么会活呢!
比干听了这句话以后,大叫一声,从马背上跌了下来,七窍流血死掉了 。
问题来了,比干为什么听到妇人那句话后,就流血而死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先得来看看,《封神演义》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

比干挖心的故事 比干做了什么

文章插图
(周武王画像)
这部小说,写的确实是西周代替商朝的那段历史 。不过,并不完全是真实的历史,其中有非常多的虚构的成分,尤其是对神魔介入改朝换代的一种虚构 。
这部小说讲的,就是天道的道理 。也就是说,改朝换代的规律是什么?是君王是否有德行,是否获得天下老百姓的拥护 。如果这个君王有德行,能获得老百姓的拥护,那么,这个君王就能够获得江山 。获得江山的君王,也因此能够守住江山 。这就是天道 。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天下有德者居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