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grammar focus,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一、课文内容梳理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哲理之思” , 所选的课文都寄寓了作者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 。
《紫藤萝瀑布》借紫藤萝今昔的繁盛枯荣 , 来表现作者对“疾病的痛楚”“生死的疑惑”的思考 ,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作者于行进中见到紫藤萝 , 回忆往昔 , 由花儿的枯荣 , 联系到生命的无止境 , 表达了对人生如长河的感悟 。
《一棵小桃树》以小桃树从“蓄着我的梦”的桃核到长成小树的故事 , 来暗喻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 。文中既有对儿时的回忆 , 又有对奶奶亲情的难忘 , 还有对人生挫折的体会 , 这些都比较贴近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 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 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 。
《外国诗二首》选的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 前者表明对生活逆境的态度 , 后者表达对于选择人生道路的思考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 , 相信未来 。主题比较常见 , 也比较容易理解 。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诗歌说话的口吻 , 并理解其中富有诗意的句子 。这首诗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 , 就在于它的平和、温暖、娓娓道来 , 这正是遭受生活挫折的人所需要的 。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 如何选择 , 以及回望选择的沧桑感慨 , 如同“to be, or not to be”一样富有哲理 , 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了许多形象 , 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 , 注意理解其中的象征含义 。
《古代诗歌五首》选的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峰》、陆游《游山西村》、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将五首诗编入一课 , 便于集中学习背诵古诗 , 达到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积累的目标 。
《登幽州台歌》诗句简短 , 但视野宽阔 , 意境雄浑 。《望岳》高度概括泰山的壮美 , 并将大自然与诗人的广阔胸怀融合 , 寄托了他的壮志 , 其中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成为歌咏泰山的名句 。《登飞来峰》没有过多写眼前之景 , 重点写自己登高的感受 , 最后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富有哲理 。《游山西村》结构严谨 , 主线突出 , 全诗无一“游”字 , 而处处切“游” , 写出了山村的景色和农家的情致 , 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有景色的动静变化 , 又富有人生的哲理 。《己亥杂诗(其五)》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 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反用陆游词“零落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 成为名句 。
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 , 或托物言志 , 总体上都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思考有的离学生的体验近一些 , 比如《一棵小桃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所表达的对生活挫折的态度 , 学生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有的则需要生活阅历的积淀 , 比如《紫藤萝瀑布》中关于生死病痛的思考 , 《未选择的路》中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 , 对学生的理解提出较高要求 。这种难易课文的搭配 , 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 , 也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感悟和思维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