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梦到上坟是什么意思 梦到上坟预示着什么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 , 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
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 。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立夏有三候 ,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
主要习俗有迎夏仪式、尝新活动、斗蛋游戏、立夏“秤人”等 。
全国各地立夏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尤其是南北方差异更大,今天跟大家说说南北方立夏吃的传统美食,大家立夏吃什么!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 , 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
北方立夏吃四种面食
1、面条
立夏时节 , 正是小麦登场的时节,老北京讲究吃面,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据说,立夏吃面这个习俗源于晋代 。那时,吃面是为纪念北方麦收后的喜庆尝新,又寓意来年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有句话说得好:入夏面新上天 。其寓意立夏吃面可强健体魄 , 为人们带来好运 。
2、夏饼
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 , 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现代多以海蛎饼代替 。而夏饼经常用于母亲送给已出嫁的女儿 。在立夏吃夏饼 , 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说 。
3、春卷
春卷分饼和菜两部分 , 卷菜的饼一定要是新鲜做的的烫面薄饼 , 讲究圆、薄、滑 。擀好的饼一定要再上面轻轻抹一层油,为的是不让饼和饼之间粘连,同时吃起来口感也较为爽滑,配着卷在里面咯吱咯吱做响的蔬菜 , 一软一硬,口味一流 。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 。春盘始于晋代,初名五辛盘 。据说宋时福州有个书生,为了温书应试,整天埋头攻读,常常废寝忘食 。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劝他也没用;就想了个办法:把米磨制成薄饼,以莱肉为馅,包成卷筒形,既当饭,又当莱 。这种小吃后来定名为春卷,并逐渐流行于城乡各地 。
4、扒糕
另外,老北京人立夏时还要吃扒糕 。扒糕做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用荞麦面制作的 。夏天凉吃,冬季可用油来煎着吃,佐料配以腌胡萝卜丝、蒜泥、辣椒油 , 还有就是用芝麻酱、芥末酱、酱油、醋等混合勾兑的酱料 , 吃起来很好吃 。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 。此时茶树春梢发育最快,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
1、立夏饭
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们向邻家第户讨米一碗,称“兜夏夏米” 。挖上点笋,“偷”点蚕豆,用点蒜苗.立夏日将兜的的米与食材在露天煮饭,饭上放青梅、樱桃等 , 分送日前给米的人家,第家一小碗 。民间认为儿童吃后,可防中暑 。
立夏饭里加有雷笋、豌豆、蚕豆、苋菜等佐料,含有“五谷丰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饭,还有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 。
2、立夏蛋
长江以南汉族风俗 。每逢立夏,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认为立夏吃鸡蛋能强健身体 。立夏蛋是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 。立夏前一天,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 , 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 。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绍酒,内洒些许细盐 , 酒香茶香 , 又香又入味 。
3、立夏粥
立夏粥是湖南耒阳传统的小吃,属于立夏节食品 。此小吃是耒阳饮食一绝 。耒阳人历来重视农桑活动,对二十四个节气特别敏感 。比如立夏,正是插秧时节,农做辛苦,各家各户就熬制立夏粥 , 以表达对丰收的美好祝愿 。立夏粥是用大米做主料 , 伴以精肉、糯米丸子、粉丝、干笋、香椿、猪杂、红枣、豌豆、豆芽、鸡蛋等十几种佐料熬制而成 。
4、乌米饭
乌米饭原为中国民间节日食品 , 唐代即有 。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 , 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 , 已成习俗 。
农历四月初八 , 是中国传统的乌饭节 。民间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吃到饭,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 。母亲才终于的以饱腹,老百姓年年吃乌饭,纪念目连这位孝子 。《本草新编》记载: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 。
5、麦蚕
青麦团即青麦蚕,通东话中称为冷稹 , 属于沙地人家今江苏省海门市及启东市传统的小吃 。如今,这种小吃不多见,做的人也越来越少 。旧时 。农家普遍生活困苦,每到“神仙难过”的二三月间.家里的粮食差不多已吃光了 , 于是便把田里的青麦穗割回家去,用手搓下青麦籽,吹去麦壳,然后下锅炒熟起锅 。再次弄净麦壳因为麦壳一次去不净 。下锅炒熟后,趁热用石磨将麦粒磨成细细的麦条儿 。因其形似幼蚕 , 沙地人便称之为麦蚕 。
【做梦梦到上坟是什么意思 梦到上坟预示着什么】6、脚骨笋
立夏时节,宁波人最喜欢吃脚骨笋,这种细长的野竹笋,是希望和健康的象征 。宁波人叫“脚骨笋”,奉化人叫母笋 , 是一种野生山笋 , 味道特别好 。
传说立夏的时候吃 , 可以像竹笋一样日日生长,宁波有一句老话说的,“立夏吃脚骨笋,一年脚骨健健过” 。
7、七家粥
浙江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 。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 。
8、七家茶
杭州旧俗,立夏日烹新茶馈亲戚邻居 , 称七家茶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 , 谓之七家茶 。富室竞侈,果皆雕刻,饰以金箔 , 而香汤明目,若茉莉、林禽、蔷薇、桂蕊、丁檀、苏杏,盛以哥汝瓷瓯,仅供一啜而已 。”
9、光饼
在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也有一种炭火烧烤的“火烧馍”“烙馍” 。它是将面团和好、切块、搓圆压扁,然后刷水贴在炭炉烧烤 。有甜的、有咸的、有不甜也不咸的 , 外观、色泽、大小都与福州光饼一模一样,只是少了饼中心用以穿线的那个孔 。
唐代光州,中原南迁的福州人族谱记载其祖先来自光州 。可以推断,自从唐开始,福州便有了“火烧馍”“烙馍”,因来自光州而称“光饼” 。
“光饼”是福州传统名点 , 古时,福州书生晋京赶考,也往往身带“光饼”做为旅途充饥之物 , 由于它便于携带、便于就食、便于保存,故成了物美价廉的“三便干粮” 。
此外,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与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在众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饼”,它成了人们怀亲念祖的一种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
10、摊粞
立夏日,以金花菜或枣子猪油和粞灼成之粉,谓“摊粞”,立夏食之,防病驱灾 。
记录清代上海风俗的《沪城岁时衢歌》中讲:“立夏日,剪野菜 , 有所谓‘草字头’者 。磨米做粞,入草字头煎之,味甚脆香 , 名‘摊粞’ 。现在上海人把面粉或米粉调成黏糊状再放入锅中煎熟或烤熟成饼讲做“煎饼”,而旧沪语中就讲做“摊饼”;明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讲:“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或以面和?。灞?,名曰‘薰虫’ 。”这个“摊”就是均匀分摊成薄片状的意思 。草头在今日仍是上海人喜欢吃的蔬菜,不过大多是清炒为“酒香草头”,或用来做荤菜的铺垫,如“草头圈子”等 。
11、虾面
立夏日,常在农历四月上旬,公历五月中旬 。这一天,过去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做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 , 而红糟也帮助消化 , 有益健康 。此俗衍化至后来 , 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 。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
12、嫩蚕豆
在立夏绍兴人有吃豆、吃蛋、称重等习俗 , 均蕴含着古人祈祷平安度夏的美好期望 。
立夏以后正是青蚕豆上市的时节,在江苏不少人家会将蚕豆跟大米饭一锅煮,称为“蚕豆饭” 。蚕豆在王祯的《农书》上有“百谷之中最为先登之物 , 蒸煮皆可食,代饭充饥”之说 。在苏北那里的田地多为咸田土质含有盐碱,系黄海滩涂演变而成,地里种植的不是蚕豆就是棉花 。在每年五月份蚕豆成熟季节,许多人家拿蚕豆当菜又当饭 。苏北人对蚕豆更是情有独钟,在鲜蚕豆上市季节 , 常拿来炒咸菜、烧笋丝汤吃 。
13、豌豆糕
记录南京民俗的《金陵岁时记》说,立夏日南京人家“使小儿骑坐门槛,啖豌豆糕”,老南京人认为,让孩子们骑坐在大门槛上,再吃一碗豌豆糕 , 就能免除“疰夏”烦恼 。
14、三鲜
立夏尝三鲜又称为“立夏吃三鲜”或“立夏见三新” 。三鲜一般又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 。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蚕豆、蒜苗) 。树三鲜有樱桃、枇杷、杏子(一说是青梅、杏子、樱桃) 。水三鲜即海螺、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 。
此外立夏还有“立夏尝鲜”之俗 。人们品尝时令食物 , 以求健康吉祥 。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在吃以上美食的同时 , 不妨多食用时令食物 。
来源: 食为天性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