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冒险家论坛 冒险家论坛

中国的村落千姿百态,但有这么三个村落,却是别具特色 , 堪称奇观!
一个在高耸的悬崖之上,全部用石头建造:一个隐匿于地下 , 远看只见树不见村,进村却看到一个个院落藏于地下!还有一个,明明青翠古朴,村里却无一活物 , 被驴友称为“鬼村” 。
天上的郭亮村
太行山深处,有一座位于1700米悬崖上的村庄,这里的村民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愚公移山 , 每一个过往的人都会驻足惊叹,奇绝的山水、淳朴的人民、感天动地的故事 。
它叫郭亮村,太行山一颗璀璨的明珠 。
郭亮村位于河南新乡太行山脉深处,这里的山集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要、嵩山的挺拔、黄山的秀丽,山清水秀,让人望峰息心,有返璞归真的原始自然之美 。
这里虽没有珠穆朗玛峰的高海拔,但笔直的绵延不绝的崖壁足够震撼人心 。
郭亮村以秀美山岭,独特的石舍而闻名,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 。
这里的村民世代过着“山顶”的生活 。
远远望去,有触目惊心之感,不得不佩服这里的人民 。
它被称为绝壁上的世外桃源,也是中国第一影视村;
这是一个石头的世界,浑石到顶的农家庄院 , 里面是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头炕,一切都与石头有说不尽道不清的缘分 。

接触的均是大自然所恩赐,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是如此的纯粹无争 。
村子房屋的建筑依旧保持明清时代的风格 。

至今,郭亮村的村民仍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生活 。
【林肯冒险家论坛 冒险家论坛】
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奇绝的山、悬崖上的村庄,而是那条挂在悬崖的挂壁公路 。
这里有被称为世界的第九大奇迹的挂壁公路,而且不止一条;奇险峻美秀 , 既摄人心魂又让人疯狂着迷;
这是一条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历时五年完成的 , 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世界最险要十条公路之一”、“世界十八条最奇特公路之一”…全长1300米 , 高5米,宽仅4米 。
by 淡光浓影
这里,沿途有无数个峭壁观景台,你大可以在这里俯瞰两百多米高的绝壁,欣赏对面绝壁上的挂壁公路 。
当然这一路之前你首先会经过“崖上人家”,那里仅存几户真正绝壁上的人家,如今是一些农家旅馆,是俯瞰绝壁峡谷和郭亮洞的上佳位置 。
by 雪松
这里的风景自然称其为雄、壮、险、奇、古、秀,山水秀美,奇石名木,猕猴攀跃,谷幽崖高,枫叶吐丹,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为特色 。
这里一路是自驾客的天堂,也是摄驴的仙境,日出、奇峰、松涛、峡谷、瀑布……拍出来的都是好莱坞大片的即视感 。
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无不为之惊叹!
这样稀罕又极致的美景,只有这里才有 。
地下的庙上村
在河南三门峡市,有个千年古村落叫庙上村 。
这是一个神奇的村庄 。进村不见房 , 见树不见村 , 车从房顶过,闻声不见人;
△远望
△近看
这个古村落叫庙上,是因为原来村里庙宇多 , 以前村里只有300来口人,却有山神庙、马神庙、关帝庙、岳飞庙、文昌阁等十几座庙宇 。
有80多座地坑院,庙上村也因此成为三门峡市 , 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庄 。
地坑院又称天井院,无论叫那个名字都非常形象,从地平面往下挖六七米 , 是为坑,从挖好的院落网上看,是为天井 。
地坑院是四千年前老祖宗无房可住,被困难生活逼迫而研究出来的 , 这种“洞穴”民居,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
因为这里的土质是粘土,才能挖出这样的地下院落,其它地方则不行 。
进出地坑院要通过一条斜坡通道 。
小村十几户、几十户人家,大村上百户、成千户 。千百年来,鸡黍桑麻,绵延不断 。
这里的人们生活悠闲安逸 。
家里孩子放学后,直接将书包扔进庭院 , 然后从门洞飞奔而入……这些当地人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着实让外地访客吃惊不小 。
柴米油盐,舂种秋收 , 高堂弄饴,繁衍生息,此一院皆可矣!

与地上世界的热闹、喧嚣相比 , “藏”在地下的地坑院显得十分静谧,仿佛一个隐秘的世外桃源,家的安全感和私密性得到完美体现 。
如果你不能离群索居,那么 , 去就陕县探访神奇村落,来一场清净的旅行 。
神秘的“封门村”
“鬼村”,封门村 。位于河南沁阳市与晋城泽州县交界处的一座无名深山内,这里河岸青翠古朴,最开始这里一直有人居住 , 不知为何直到2007年这里再无一人,这个村子也被驴友称为鬼村,原因是探险者到封门村考察时发生了很多“灵异怪事”(传闻,无法考证) 。
在中国传统风水学中,房屋一般南北朝向 , 特别是在北方及中原地带,但封门村的房屋却要么东西朝向、要么斜向朝向,毫不顾忌风水格局,门窗相对,更不忌讳穿堂煞 。
全村只有一间是南北朝向的房屋,此房屋一层中间放置一把太师椅,被称为该村第一邪物 , 据说坐过太师椅的人都死于意外(传闻,不可考证),后被驴友损毁 。
由于各种灵异事件的传出,虽然证明是假的,但是还有一些旅游冒险者前仆后继的前来探险,而且这里还被不少电影取景拍摄鬼片 , 大家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当然大家相信科学,这只是别人传说而已 , 并无科学依据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