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将僧人乞食称之为化缘 和尚化缘是什么意思

于是在《西游记》情节的耳濡目染下,我们都知道了,僧人没有饭吃,出去“蹭个饭” , 一般都会说“化缘”这样一个雅名 。想必很少有人知道,“化缘”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这样称呼到底有何意义 。
之所以将僧人乞食称作“化缘”,首先 , 是跟佛门的理念有关 。
佛门是比较讲求“缘”这个概念的,同时也认同因果 。能布施斋僧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和佛门有缘 。
同时呢,没给僧人食物的时候 , 施主和僧人没有任何交集,也无任何缘分,而僧人募化乞食的过程,就是广结善缘 。
说起善缘,还容易联想到观世音菩萨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观世音菩萨是来世间普渡众生的 , 有缘则度化,无缘则离去 。与佛门结缘,向来都不是坏事 。
僧人的化缘过程 , 除了乞食 , 还为了教化 。因此 , 所谓的“化缘”,也指教化的因缘 。正是因为施主布施了斋饭,结了这样的善缘,所以才会被称为“施主”,所以才有被佛祖、观音菩萨度化的可能 。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 , 佛祖、菩萨以及一些得道高僧常常会幻化面貌示人,来普渡世人 。所以,一般有僧人来化缘,大多数人也都不会拒绝 。
就像艾芜《我在仰光的时候》所描述的那样:“每天都由在家人煮好鱼肉,等候和尚妮姑去化缘 。”很少会有将化缘的僧人拒之门外的,除非自己都穷得揭不开锅,这种就另当别论 。
但值得一提的是 , 并不是任何时候,僧人都要出去化缘 。就像《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他们是由于外出远行求取真经 , 路途太遥远,自带太多食物不现实,所以才要化缘 。
一般来说,在寺庙里有固定居所的僧人,几乎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
据史料记载,有部分寺院和僧人都有田产的 。譬如,明朝洪武十九年颁布的一条法令:“敕天下寺院有田粮者,设砧基道人,一应差役不僧应 。”
【为什么将僧人乞食称之为化缘 和尚化缘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有田粮的寺院还是比较普遍的 , 因为佛教名扬四海 , 信徒广布 , 一些有钱的信徒不仅会捐钱,还会捐田产给寺院 。
僧人们通过劳作,也会有收成,可供自给自足 。即便不够 , 也会有拜佛烧香的信徒来布施“香火钱” 。
另外 , 除了乞食,“化缘”还有别的意义 , 并不是“蹭个饭”的特指 。化缘还可以形容,佛门为了做佛事,所进行的所有募化活动,这个范围就比较广 。
比如,由僧人所起的募捐善款,一般用来建寺庙 , 方便佛陀对信徒的教化 。
在古代 , 和尚僧人外出化缘 , 相对是比较普遍的 。
近代以来,仍然有一些名僧高僧去远处化缘,除了宣扬佛门教义之外,还为了募款 。就比如上世纪20年代,宁波观宗寺的住持出于购置大藏经的目的,直接北上,专门到了北平化缘募款 。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或许不是为了作佛事而募款 , 可能是用作寺院的日常开销,会有一些较为富有的信徒定期捐款布施 。
到了现在,僧人出门化缘的情况,则更为少见了 。但这种来自佛门的文化,仍然是比较有经典意义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