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有什么答题技巧吗?

无论中考高考,都有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如下:
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
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
读懂古诗的写法 , 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
二、答题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
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列清单)
2、列清单: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
技巧:接物抒情 。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
三、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 方法是抓关键词语 。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 , 弄清它写了什么 。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
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语言、技巧
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
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 。
五、语言(炼字)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结合诗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态 。
“看“字 。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 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
六、答题思路
1、答法:研究题干
(1)、方向:
思想、气氛、形象、结构、手法、
(2)、层级:
填空(用词)、简答(问什么,答什么)、简述(温习议论文,观点+材料)
2、性质判断:
规范、半开放、开放 。观点,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逻辑 。
问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词 。注重意译的重要 。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高度重叠 。
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卒章显志、借物抒情、
特征与功能 。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 , 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 , 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
【中考古诗词鉴赏,有什么答题技巧吗?】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 , 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
归纳一下古诗词鉴赏场考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 ,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 , 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 , 大都 , 非常只有等):不行 。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 与事实不符 。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 ,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 , 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 , 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 , 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
记住这些 加以分析 绝对满分
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方法 。
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 。
考生在平时复习时 , 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 , 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 。
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 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 , 富有节奏感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分析时切忌空洞 , 要答具体 。
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 。
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
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
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有哪些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古诗词鉴赏详解古诗词鉴赏古诗词赏析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已出现多年,但笔者参加了几年本地中考阅卷工作,在古诗词赏析题的判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得分不太理想 。
原因是不少考生不了解古诗词赏析题的特点,没有掌握有关解题技巧,尤其是解答主观题找不到思路 。
其实,这类题有很多规律可循 , 赏析古诗词一般要从字词句、层次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感情抒发、意境创设、艺术风格等方面入手,有时还要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分析 。
首先,要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
诗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表达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按题材可分为写景(山水)诗、民生诗、边塞诗、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诗、咏物诗、闺怨诗等 。
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
其次,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
常见的有写景诗的寄情山水、民生诗的忧国忧民、边塞诗的奋勇报国、咏史诗的吊古伤今、送别情的思念劝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等 。
如:《春望》抒发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明确诗词体现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把握全篇 。
第三,要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 。
鉴赏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 。
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
诗人创造意境 , 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 。
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 。
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 , 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 。
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
第四 , 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
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
比喻为使形象更生动,如“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为把事物人格化,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代为使表达含蓄,如“应是绿肥红瘦”;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古典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到铺陈、象征等手法 。
描写方式则有:细节描写,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动静结合,如“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虚实结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借景抒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寓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情景交融,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等 。
有时还运用其他技巧:反衬或“以静衬动”“以动衬静” , 如“鸟宿池边树 , 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联想想象,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典 ,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 。
第五 , 仔细分析诗歌的语言 , 注意炼字、炼词 。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尤其讲究炼字 。
经典的例子就是“僧敲月下门”,作者“推”“敲”难定,最后请韩愈定为“敲字佳” 。
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认为:“就这首诗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 , 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
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 , 应该敲门 , 才和幽居相应 。
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
”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也有炼字故事,体现出非常好的表达效果:第一,“绿”比其他的字色彩鲜明 。
读到此,能为我们唤起一片江南春色;其他各字都比较抽象,没有这种作用 。
第二 , 用“又绿”唤起我们联想 。
让我们想到春草绿时容易引起思归的念头,这就跟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呼应 。
(周振甫《诗词例话》)所以,在赏析诗歌时特别要注意关键字词的作用 。
第六,还要了解名家的语言特点 。
如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晓畅、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清照婉约凄清、陆游雄浑悲壮等 。
总之,赏析古诗词时,既要从整体把握,又要从局部入手;既要抓住主题 , 又要关照形式;既要掌握诗内,又要了解诗外 。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达到最佳效果 。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例如赏析句子的作用或者加点词作用,理...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 ,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 与事实不符 。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 作者观点怎样 。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 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 ,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
答题时 , 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
易混术语区分 (八)“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 , 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
(九)“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
(十)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

如何做好语文诗歌鉴赏和阅读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 , 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
往往行之有效 。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 , 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 , 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 , 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
牢记:欲速则不达 。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 , 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 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
设置题干的目的 , 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 , 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 , 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 , 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 , 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 , 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
第三步,筛选组合 , 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 , 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 , 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 , 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 , 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 。
有的含蓄委婉 , 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 。
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 , 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 , 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
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 , 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
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
表达方式 ,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 ,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 , 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
高考古诗词鉴赏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 , 甚至幻想 。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 , 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 。
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 , 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如何复习?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第一 , 梳理汇总 。
这是基础知识复习首要的工作,把要掌握的字词以及成语俗语,还有要背诵的篇目整理到一起,这样把知识集中到一起 , 不仅能够做到一目了然 , 心中有数,又便于携带和记忆 。
第二,合理规划,循序渐进 。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量比较大,并且许多内容需要进行识记,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而言,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循序渐进 , 具体操作就是将这些知识进行分配,依据自己的具体复习情况合理地规划到每一天当中,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化整为零 。
第三 , 找出重点难点,区别对待 。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重点和难点,也就是那些自己没有记住或者记忆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错误理解的知识 。
复习中,可以先自己进行理解,然后再对照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对比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 , 那些理解准确的词语可以一带而过,理解上有问题的就需要重点记忆 。
如何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
在语文考试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多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 。
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 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 , 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 ,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 , 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 , 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 , 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 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
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 。
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
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 。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 。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 , 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
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 , 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
从环境看 , 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
2012年高考安徽卷古诗词鉴赏出现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一、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
芳树无人花自落 , 春山一路鸟空啼 。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 , 有花有鸟 , 可谓一句一景 , 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 情景交融(步骤二) 。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 , 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 , 北有中天百尺台 。
万物已随秋气改 , 一樽聊为晚凉开 。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
(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 , 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
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
(2分) 二、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 , 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答题示例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 , 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 , 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
秋空一碧无今古 。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
人间多少闲狐兔 。
月黑沙黄 , 此际偏思汝 。
[注]①堵:座 。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
③轩举:意气飞扬 。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
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 , 来衬托鹰的形象 。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 , 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
②“人间多少闲狐兔 。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
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清江一曲抱村流 , 长夏江村事事幽 。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 , 弥足可爱(步骤二) 。
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
四、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