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桃花为题的诗词歌赋都有哪些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桃之夭夭 ,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桃花(元?。?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
桃花庵歌(唐寅)
桃花坞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 , 他得驱驰我得闲 。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 , 无酒无花锄作田 。
以桃花为题的诗词歌赋都有哪些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之子于归 , 宜其室家 。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桃花(元?。┨一ㄇ成畲? ,似匀深浅妆 。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
桃花庵歌(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不穿 。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
...
以桃花为题作诗词,格式不限 亲情的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以桃花为题的诗词歌赋都有哪些】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平遥 浑浑噩噩如一梦, 传来慈母唤儿声 。
声声似有千均重,声声铭刻在心中 。
三九天,好大风,风中有个白头翁 。
七旬老父虽年迈 ,  依旧为儿去担惊 。
友情的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仑送我情 。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以爱为主题的古诗词亲情的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平遥 浑浑噩噩如一梦 ,  传来慈母唤儿声 。
声声似有千均重,声声铭刻在心中 。
三九天,好大风,风中有个白头翁 。
七旬老父虽年迈,依旧为儿去担惊 。
友情的有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仑送我情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
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关于爱情的诗词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天长地久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唐 ;刘禹锡《竹枝词》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李白《清平调之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宋;柳永《凤栖桐》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 。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玉楼春〉 天不老 , 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两情若是长久时 , 又岂在朝朝幕幕 。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 , 便害相思 。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
清;史清《溪佚题》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
曹雪芹《红楼梦》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宋;欧杨修《玉楼春》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思 日日相思夜未眠,笑问人间何处无,苦苦盼望能相见 。
笑看人生过一世 。
次次相见不相问,不必伤心不流泪,偷偷留下这首诗 。
悲欢离合人人有 。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相亲相见知何日 , 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 , 独眠人起合欢床 。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 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 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 , 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娉苫依崾几?晓镜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 , 怅望江头江水声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 , 半缘修道半缘君.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 替人垂泪到天明.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
多情只有春庭月 , 犹为离人...
中秋将至,描写中秋月的经典古诗词有哪些?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
傅 玄《秋兰篇》 秋兰映玉池 , 池水清且芳 。
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 。
双鱼自踊跃 , 两鸟时回翔 。
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
袁 淑《种兰诗》 种兰忌当门 , 怀璧莫向楚 。
楚少别玉人,门非植兰所 。
《望春诗》 叶浓知柳密,花尽觉梅疏 。
兰生未可握,蒲小不可书 。
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竹(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 无竹令人俗 。
咏竹(傅庞如)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
不流斑竹多情泪 , 甘为春山化雪涛 。
黄巢 《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黄巢 《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元稹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 , 南北总关心.【唐】 作者:白居易 眷眄情无恨, 优容礼有余.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酒熟心相待 , 诗来手自书.庾楼春好醉,明日且回车.答裴处士【唐】 作者:韦应物遗民爱精舍,乘犊入青山.来署高阳里 , 不遇白衣还.礼贤方化俗 , 闻风自款关.况子逸群士 , 栖息蓬蒿间 。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
(宋 刘过《书院》) 盛年不再来 , 一日难再晨 。
及时当勉励 , 岁月不待人 。
(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唐 《金缕衣》)行路难三首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
闲来垂钓坐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赤鸡白狗赌梨栗 。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淮阴市井笑韩信 , 汉朝公卿忌贾生 。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 , 拥彗折腰无嫌猜 。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
行路难 , 归去来 。
何用孤高比云月 。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 。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以水乡园林为主题的诗歌 。
如芊芊细手,托起船儿,飘飘摇摇 。
若飘飘青丝,卷起浪儿,起起伏伏 。
总是那一霎的绿影,如梦,如诗 , 或许是轻盈,或许是晶莹 。
那是一首水乡的歌,飘往了月亮,环绕着晨星 。
虽不见了骏马奔驰,却听到了流水叮叮 。
虽不能一望无垠,却可以细细品铭 。
求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
原字坦夫 , 改字幼安 ,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
与苏轼齐名 , 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 , 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
绍兴三十二年 , 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 , 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
有《稼轩长短句》 。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 , 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
在苏轼的基础上 , 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 , 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 , 有权书衡论之风”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