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迁新居时温锅是什么习俗 温锅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乔迁新居,在农村被视为一种值得庆贺的喜事,家有喜事,亲朋好友及邻居会登门庆贺 。有一些地方把这种登门庆贺称为“温锅” 。
农村乔迁习俗——入新居后第一件事 , 烧灶火
温锅在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称谓,黄河流域及长江下游的一些农村,又称暖锅、温居、暖房、温房、烧炕、添囤等 。
长江中上游农村因称乔迁新居,或者兄弟分家另立门户为“进火”,所以这里称之为“帮进火”、“给人进火”等 。
“温锅”习俗虽然在各地的名称不一致 , 但是其中的民俗愿望和讲究大同小异 。
1、“温锅”习俗产生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温锅”是旧时沿袭到现在的一种习俗,就得从旧时社会寻找这种习俗出现的原因 。
旧时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 , 大多不富裕,对于普遍百姓家庭来说,建房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农村有俗语说:“穷不起屋,富不迁坟”,就是怕比较贫穷的家庭 。
如果不顾家庭的经济状况 , 硬要建房,财力跟不上,房子建到中途就再也没有能力继续下去,成为半拉子工程 , 而家里就更加贫穷 。
传统村落
即使家庭条件比较好,建房子也是一件劳心费力、消耗钱财的事 。当房子盖好后,因花费太大,家里生活也可能陷入困境,日子有时候会过得比较艰难 。
我国农村民众素有亲帮亲,邻帮邻的传统,亲戚朋友以邻居在乔迁新居的日子里,带着粮食、食物、礼品和一些主人急需的东西登门 , 一是帮助主要缓解经济上的困难,二是来祝贺主人的乔迁之喜 。
主人在这个喜庆的日子,自然要摆宴席接待他们 。
这就是“温锅”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是与旧时农村生活水平不高,普通人家不富裕有很大的关系 。
2、“温锅”及其他相关名称的民俗含义 一、温锅和暖锅
温锅和暖锅的意思是一样的 , 只是文字上的差异 。农村乔迁新居 , 都是在自家新住宅内招待来客 , 这样主人就要做饭菜办酒席款待他们 。因此,这里面有两层含义:
农村传统乔迁新居习俗
一是主人乔迁新居时,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灶锅烧热 。客人来了,要做饭菜,主人就会不断给灶膛加柴火,把锅烧热这天的锅子一直保持是热的 。寓意主人进入新居后,日子过得红火 。
二是客人来庆祝主人乔迁新居,给主人带来粮食、食物及蔬菜等吃的东西,这些东西要通过灶锅煮熟或者温热 。寓意客人为主人厨房加财火(添财),烟火不断,灶锅经常是热的,今后的过得吃喝不愁 。
在农村,与“暖锅热灶”对应的是“冰锅冷灶”和“冷灶头” 。“冰锅冷灶”和“冷灶头” , 意思是家里的锅灶是冰冷的,形容家里经常无人,冷冷清清 。
言外之意就是这里非常贫穷 , 家里经常揭不开锅 。与此相反,“暖锅热灶”形容家里生活富足,一天三餐能按时做饭 。
二、温居、暖房、温房、烧炕
在农村,温居、暖房、温房、烧炕指的都是住宅内的人气旺 。
烧灶做饭待客
过去农村,乔迁新居 , 亲戚朋友和邻居会到新居来,这里的“温”、“暖”、“烧”含有两层意思:
一是亲戚朋友和邻居有参观主人新居的习惯,每一个房间都要走走看看 。按照我国农村的传统生活习惯,乔迁新居一般会安排在农闲的秋冬季 。
这两个季节天气转凉或者变冷,亲戚朋友和邻居有参观新居,就会把身上的热气留在房屋内,让房屋变得温暖 。
二是乔迁新居挽留客人住宿的习俗 。农村人家乔迁新居,一般要留亲戚住上一两晚,使每个房间都有人住 , 人越多越不吉利 。这样使新居显得人气很旺,否则就显得很冷清 。
温居、暖房、温房、烧炕的谓称 , 寓意主人新居会越过越红火,也是亲戚朋友对主人的一种美好祝愿 。
三、帮人进火和给人进火
“进火”是古时迁入新宅的说法,有进火的一套仪式,现在一些地方迁入新宅依然传承了这套传统仪式 。
乔迁新居传统习俗
比如,迁入新宅前,要把灶台砌好,把灶王爷从旧宅请到新宅,同时也要把家谱请到新宅 。迁入新宅那天,天未亮全家人就要从旧宅出发,打着火把,带着火种(木炭火子) 。
到达新宅放过鞭炮后,进入新宅的第一件事 , 就是把火把和火种放入灶膛(火塘),把火烧得越旺越好 。灶台上的锅里要装满一锅水,并把水烧开,寓意风生水起,入住新居后蓬勃兴旺 。
帮人进火和给人进火,说明主人入住新宅,不是一般的祝贺,因为主人在建造房屋时花费大量的财物,需要得到亲戚朋友的帮助 。
四、添囤
添囤黄河中下有一些地方的说法,通常指分家自立门户 , 在农村也被视为入住新宅(不一定是到新宅居?。?长江中上游农村,也将分家视为入住新宅,风俗习惯也相差无几 。
乔迁新居迎客
分家时 , 择吉日分灶做饭的日子,娘家亲戚相约一起,带着粮食、食物、生活用具等,来到女家里“添囤”,南方称给女儿“进火” 。
其中的用意是 , 女儿女婿独立门户,分家出来后,经济上不甚宽裕,娘家送来粮食,把粮囤(粮仓)添满 , 在生活上帮助一把,为以后过日子打好基础 。
在过去农村,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对于刚分家的小家庭来说,如同一场及时雨 。
3、农村“温锅”是传统中的寓意 我国农村“温锅”传统,客观上来说促进了亲戚朋友之间的亲感和感情 , 同时也融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农村一种互助互帮的优良传统 。
“温锅”送的东西 , 往往被赋予了美好的祝愿 。下面列举“温锅”所送东西的寓意 。
乔迁新居传统习俗——天未亮前进入新居
一、钱粮 。通常来说要用箩筐挑着,箩筐贴有红纸 。钱用红纸或红布捆起来 , 放在箩筐内的粮食上面 。象征主人乔迁新居后,进财进粮 , 生活富足 。
二、炊具 。包括筷子、盆、碗、锅等 。筷子代表“快快发家”;盆代表“聚宝盆”;碗和锅代表开锅添碗添快添人添财 。不过,有的地方只送筷子和盆,忌送碗和锅 。
三、肉食 。包括肉、鱼、鸡、豆腐、发面面食、油炸食品等 。鱼代表乔迁新居后年年有余 。
鸡表代表象征大吉大利;豆腐(通常要经油炸,有的地方忌送白豆腐,因为民间习俗办丧事才送白豆腐)象征发家致富;发面面食象征蒸蒸日上;油炸食品,如米花、油炸薯片、油炸干菜,寓意发家 。
四、对联和牌匾 。这是亲戚朋友对主人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同时也表示亲戚朋友对主人乔迁新居的重视程度,也是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 。
旧时农村,只有比较富裕的人家才做得起对联和牌匾,这又代表了送对联和牌匾的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送对联和牌匾,曾在农村普遍流行 , 旧时的说法也就不存在了 。
乔迁新居传统习俗——从旧宅举火把进入到新宅去
【乔迁新居时温锅是什么习俗 温锅有什么讲究和忌讳】以上只是对一些比较典型的地方习俗进行列举,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温锅”或者“进火”送的东西的讲究也不同,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