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格字的诗词

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古诗作品《已亥杂诗》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 , 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王力著诗词格律 只要你在“谷歌”输入“诗词格律”就可以得到大量的结果,然后根据需要你自己选择下载 。
先给你推荐几个网页,仔细读读,会有很大帮助的 。
这是王力的著作,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古体诗的写作知识 。
http://72616.bokee.com/2225849.html这是诗词格律简捷入门:http://culclub.news.sohu.com/read_art_sub.new.php?b=ancient&a=128378&allchildnum=20这是关于古体诗词的一些基本知识与词语解释:http://www.chinapoesy.com/ShiCiZhiShiIndex6.html下面再给你一个写古体诗的辅助工具《佩文诗韵》,用以检查诗的押韵是否符合古韵:http://bbs.zdic.net/thread-104882-1-1.html
写诗词的格律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 。
它规定诗有定句 , 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 。
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 。
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
”(《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 。
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 。
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 , 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
那么最难的 , 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
这里 ,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 , 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 , 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 。
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 。
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 。
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 。
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 。
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 。
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 , 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 。
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
诗词格律;平仄谱《平仄用韵歌》 一三五虽通融 , 句中防孤平 。
一三五虽不论,当防连三平 。
① 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当清 。
平韵奇句仄,仄韵奇句平 。
首句若押韵,一联末字同 。
若是偶字句,两字换仄平 。
奇字适掌握 , 偶字必分明 。
排律小律对 , 规则一般同 。
若用仄声韵 , 诗谱莫大动 。
每句倒一三 , 换换仄与平 。
再按这歌诀,处理仄与平 。
《五言绝句律谱歌》 首句双仄双平仄,二句双平双仄平 。
三句三平又两仄 , 四句三仄又两平 。
倘若想写平起式 , 两联颠倒成自然 。
两体首句若押韵 , 倒一倒三换平仄 。
《其他体式诗谱歌》 要得七绝谱简单 , 五绝句头两字添 。
平添仄来仄添平,五绝既把七绝边 。
五律七律谱不难,绝句诗谱重一变 。
首句不韵平仄起,各自重复诗谱现 。
两体句首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
倘若要押仄声韵 , 倒一倒三位置颠 。
《押仄韵律谱歌》 绝句若把平仄押,四三二一倒排法 。
原来一二三四序,四三二一来变化 。
首句若把仄韵押,倒一倒三换换也 。
律诗若把仄韵押,仍然可按排序法 。
八一呼唤二变三,四五六七字交叉 。
若嫌上法不好记,末字倒三换位置 。
*注:以上歌诀中的数字,皆为每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数 。
补充:①当防连三平,这里颇有争议,在标准诗谱中,有连三平现象是存在的,有网友指出,连三平应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现,称三平尾,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三仄尾 。
格律诗的产生,是为了使得音韵更美,是因美而生,并非因律生诗,因此我不提倡因律而害意 。
——————自刘茂芳先生《诗词格律集成》
诗词格律的起源介绍平常我们所说的诗词格律,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一、近体诗的格律二、词的格律三、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的格律在唐代,产生了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近体诗,包括全部的律诗和一部分绝句 。
由此 , 就把近体诗产生以前的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诗称之为古体诗 。
【含有格字的诗词】而在隋唐时候,由于西域音乐的传入中原,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燕乐,配合燕乐演唱的词则称为曲子词,或者直接叫曲子 。
曲子词是配乐演唱的 , 一开始并不太讲每一个字的平仄调配,但后来随着文人的介入,他们把写惯了的近体诗的格律引入到词中去,于是就有了小令词的格律 。
后来,又有懂得音乐的文人 , 按照曲子的旋律,选择与之相配合的字,后代文人不懂音乐,或者乐谱失传,只能根据古代这些懂音乐的词人所写的词的平仄,按照平仄来写词,这就是长调词格律的来源 。
后人为了便于填词,依照古代名作排比归纳 , 编辑成工具书,叫作词谱 。
常用的词谱类书籍有清代万树所编的《词律》、舒梦兰所编的《白香词谱》、王奕清编的《钦定词谱》等 。
比较实用的是现代词学家龙榆生所编的《唐宋词格律》 。
近体诗格律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近体诗格律来源于佛经翻译文学里的偈颂体式,梅祖麟、梅维恒两位教授在《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498-509页有详细的论述 。
近体诗产生以前,古体诗的写法比较自由,除了要求押韵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式要求 。
但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在写法上就要刻意避免近体诗的句法 , 这也可以说是古体诗的格律了 。
麻烦各位介绍几本关于诗词格律的书、 中华书局出过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包括有: 《诗词格律》,王力 著 。
《读词常识》,夏承焘,吴熊和 著 。
《词学概说》,吴丈蜀 著 。
《诗文声律论稿》,启功 著 。
王力的诗词格律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不知道其他几本怎么样,建议你去读读吧
当代人写格律诗词,难在哪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
格律诗并不像有些人说得那样难,只是大家对格律诗的规则了解得的少而已 。
一般的格律诗其实并不难,格律诗的律也无非就是平仄、对仗、押韵而已,另外注意尾三平、尾三仄就可以了 。
真正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短短的几个句子之中要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晰;当然,排律不限字,但排律却更难写 。
2、命题格律诗;3、限韵格律诗,这个有时比较难,有的韵只有十几个字 。
其实呢,对于阅读量少文学功底差的人来说,不要说格律诗,就是一篇记叙文都会写得乱七八糟、狗屁不通 。
关于叙事的格律诗诗句和作者和朝代《卖炭翁》唐代诗人 白居易卖炭翁 , 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 。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 , 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 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
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