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垂钓碧溪上典故是什么 闲来垂钓碧溪上

闲来垂钓碧溪上(闲来垂钓碧溪上典故是什么)1.闲来垂钓碧溪上典故是什么 【闲来垂钓碧溪上典故是什么 闲来垂钓碧溪上】引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个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
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 行路难三首(其一) 。
节选如下: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译文如下:
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 , 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 变相撵出了长安 。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
“行路难 ,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路难三首
2.闲来垂钓碧溪上一句引用了什么的典故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引用了两个典故 , 一个是姜尚 , 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个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 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
扩展资料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行路难三首
3.闲来垂钓碧溪上一句引用了什么典故 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引用了什么典 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 , 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 。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 , 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 , 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 , 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