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小见大的名句

名句:
1、小不忍则乱大谋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5、滴水穿石,绳锯木断
美文:
1、毕淑敏的《一厘米》
2、赵仲春的《一个馒头》
求诗句,向典型模范或者优秀的人学习,以小见大,整体的素质都普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
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 , 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 , 决心在艰苦中磨练 , 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
形容以小见大的四个词语1.凋零的美丽(一叶知秋)秋天多被人们认为是衰败的季节,因此秋瑾吟出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 。
是?。?秋天的确是凋零的季节 , 叶黄了花败了,迁客骚人们的心中涌起了淡淡的哀愁 。
一叶知秋,也许叶子是秋天的象征,告诉人们一年中无法逃避的衰败已随风而来了,但我认为叶子自有凋零的美丽 。
也许是秋风的呼唤使它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也许是大地的邀请使它风尘仆仆坠落人间 , 也许是它想乘着秋风去探究世间的美丽 ,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用生命中微存的一点力量成就了一段新的成长 。
叶子将原来本属于它的位置留给了下一代 。
叶子的离去保存了整棵树的能量,使它在来年更有力的生长,这就是凋零的美丽 。
残酷,无可奈何 。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永不停歇的世界 , 谁也无法停留在一个层次上不前进,每个人都是社会这棵大树上的叶子 。
我们必须不断吸取养料以做到生命的延续 。
就象叶子那样吸收阳光、雨露来充实随时可能枯萎的自己 。
叶子离开树无法生存,人离开社会无法发展,我们都不得依存着一棵大树 。
就像叶子总有离开树的一天,人总有一天会离开社会 , 不是社会遗弃我们,而是我们跟不上社会的速度了 。
于是我们无可奈何地退出,无可奈何地凋零——我们老了 。
我们应该试着去寻找美丽 。
离开并不代表什么都不留下,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还在人群中晃动,激励人们永不言弃,我们明媚的笑颜还时隐时现,在曾经走过的地方种下欢乐 。
人虽然走了 , 但鲜活地存在于社会的印记却烙在了历史中 。
我们的离开也提供了更多的位置给蓄势待发的人,同样的工作平台会是他们绚烂的舞台 。
【关于以小见大的名句】凋零是无可替代的必然,树叶离开树的悲哀,在巨大的失落中上演着美丽的情节 。
2.一天 , 我从少年宫出来,发现不远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人从背包里拿出一瓶水,咕噜咕噜地喝了一通后便随手扔到马路旁的树下,对几米外的垃圾桶视而不见,之后便扭头就走 。
这件事虽小 , 但它表现了中学生以致广大市民普遍有的坏习惯——乱扔垃圾 。
他们认为:南极上方的臭氧层空洞固然危险,但远在天边;全球变暖固然是个大危机,但每年也就上升那么零点几度,对生活不造成影响;环境污染固然对人类是个大考验,但就扔那么个塑料瓶,没什么要紧 。
这是多么不正确的观念?。〈蠹乙欢ǘ贾馈叭栈吕邸闭飧龃视锇桑恐痘俪啥啵?久而久之人就变得学识渊博 。
那么垃圾呢?也许,在科技极端发达的未来,地球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垃圾桶 , 地球也就不再是茫茫宇宙中那颗璀璨的蓝宝石;也许,那时人类能改变一切,但他们能让地球脱胎换骨吗?环境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还听到过这么一条新闻:一群来自韩国的游客在宁波景区捡垃圾,他们不分男女老少 , 人人都捡 。
从这条新闻可以看出 , 中国人乱扔垃圾的实在太多 。
外国就比我们做得好多了:比如新加坡,乱扔垃圾一次就要罚几千元呢?在德国,几乎没有人乱扔垃圾 , 他们还规规矩矩地分类投放 。
要是中国人去那里,还得准备几万元作罚款呢!我认为中国应该多开展“你丢我捡”这一类的活动,彻底改变中国人的形象
以小见大名言总以为母亲很唠叨,不忍双耳受罪,有时竟粗鲁地顶撞她 。
后来才知是自己错了 。
母亲的唠叨是一种爱,一种不一样的爱,一种切实的爱,那是关怀的体现,爱的象征 。
小时候,常常背着母亲跑出去玩,全不顾母亲在家着急、伤心 。
回来后 , 母亲先虽是一阵唠叨,后竟不住地在我额上吻了一下,之后只是静静的搂着我 , 母亲的怀抱是那样的宽大,那样的温暖 。
也许早已习惯了这一切,但却无法忘怀 。
也许母亲的唠叨已成了我心灵的乐曲 , 一日不听,似有所失 , 徘徊无助且不知所措;也许母亲的唠叨已成了我前进的动力,只有在母亲的催促下,我才走得更快、更有劲 。
现在 , 真的好想说:“母亲,想起你的唠叨时,很温暖 。
” 总以为母亲很小气 , 不忍母亲受苦,但有时竟找不到话来安慰母亲 。
母亲的小气原来也是一种爱,一种更伟大的爱 。
母亲家穷,从小失去了父亲,但母亲却很坚强,很乐观,也很热心 。
后来我竟发现母亲很小气,她三年不曾换过一件新衣,而我年年穿新衣,一年一样,从不为衣而发愁 。
也许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吧 , 舍己为子,心满意足 。
母亲曾在洗车场工作 , 无锡的冬天有点寒,可母亲就是小气那一双手套的钱,导致自己双手冻伤,以致溃烂,我无法言表那时的心情,伤心、难过、自责、懊悔……也许这一切的词都形容不了我的母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因此常常哽咽,甚至双眼湿润、模糊,无法用言语表达出心中的情感。
现在,真的好想说:“母亲,想起你的唠叨和小气时,很温暖 。
” 我并不是无法为了母亲而写母亲,我只是哽咽于春晖的无私,春蚕的无悔,想起母亲,真的很温暖 。
但我又怕因自己拙笨的笔头而毁坏了母亲伟大的形象——虽然她只是众多东方母亲中的普通一员 。
总以为自己已长大,总以为自己很坚强,总以为自己不易落泪,但一想起母亲,我就变得很脆弱,止不住泪水的涌动 。
在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在东方母亲身上共有的高贵品质,她们热爱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此 , 她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
我不得不说东方的母亲很伟大,很坚强!想起你,我的母亲时,我很温暖!
一篇短文章(托物言志,以小见大),400字左右人 生 如 萍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 , 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 , 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 。
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 。
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 。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 。
尔后,又是皱折 , 浮动不定 。
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 。
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 , 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
这 , 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 。
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 , 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 , 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 。
人生!浮萍!
什么叫以小见大?《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 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 , 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
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VGUUDfcYOzH0hDDnYmxxGRE-IG4gEKgnbXxAJYkw3DGcVcAg604Ne0mDM5OPDDv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