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是怎样用左右表示尊卑的 古代左右哪个为尊

国庆期间 , 左右为难 。出门煮饺子,还是在家困觉,这是个问题呀 。偶然看到专家们各展拳脚,为“左、右”谁为尊的问题弄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 。
有这么好玩吗?我来了兴趣 。翻出一摞书 , 捋了一捋,觉得基本是个视角问题 。我说说,你听听,就当解闷儿 。
李聃是个和稀泥的 , 他说了这么两句话 。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
【中国古代人是怎样用左右表示尊卑的 古代左右哪个为尊】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老子》)
他说的意思是居家左边好,干仗是右边好 。居家扩大一点,就包括了出门交游 。所以,信陵君才把左边的位置腾出来给侯赢,显得他礼贤下士 。
公子从车骑,虚左 , 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史记·魏公子列传》)
战国时代的车其实是两种:居家旅行一种,上阵打仗一种 。魏无忌的就属这第一种 。
右边是驾驶员位置 。左边是主位,可见,魏无忌的态度的确是诚恳的,最起码面儿上是 。
打仗时用的车就不是这样了,是这样的 。
打仗要保证发挥兵车的优点 。车要跑起来,驾驶员需要居中,专心赶车;左边主要负责保护驾驶员,捎带进攻;右边的是主攻手,勇士 。
因为一般来说,人的右手要比左手有力 , 站在车的右边,能更好的发挥勇士右手的力量 。所以车右是勇士的位置 。也就是老子说的“用兵贵右” 。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帅车 。主帅专用 , 那是另外一种位置,主帅居中,左边赶车,右边保卫兼进攻 , 还是勇士的位置,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樊哙是个屠狗的英雄,因为和刘邦的连襟关系,他必须作为一个勇士才有出路 。
右本来是右手,先天就比左手强 。右本来是个象形字,是右手的形状 。大约从树上蹦下来之前,右手的作用就超过了左手 。力量大 , 用处多 。反过来,就会被叫做“左撇子” 。
体力活,或者复杂的工种,都会自觉地交给右手完成 。这个扪心自问一下,就会有答案 。左手先天不足,难怪右手会出色 。本来仅仅表示方位,谁知混着混着,就混出了地位 。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要脸或不要脸的,都是以武力取胜 。显然,兵车右边的哥们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长期的习惯 , 和约定俗成的共识,“右”就代表了尊位 。于是就有了一个代表着极限的词:无出其右 。
历史课代表坐不住了:无知!要知道,唐代的尚书左丞可是正四品上 , 右丞是正四品下 。《南齐书》里明明白白写着左仆射要高于右仆射 。还有《明史》、《清史稿》 。这明明都是尚左的 。
尚左尚右其实是个视角问题 。我国古代官职基本上都是左高右低的 。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有左,没有右,这就必须左高 。汉初相国是萧何 。刘邦给他安排了副手曹参,职务是左相 。右相没有设置 。
一种是有左有右,左高于右 。文天祥是右丞相,大伙议事是在左丞相府 。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诸执政侍从 , 聚于吴左丞相府,不知计所从出 。(《指南录后序》)
明摆着是左高于右,怎么说是以右为尊呢?
脑筋急转弯:官位是谁给的?皇帝 。皇帝上朝,左右当然是皇帝的视角 。皇帝也是以右为尊的 。皇帝的右,就是朝臣的左 。所以,从皇帝的角度看来,以右为尊,没有毛病 。
再来说蔺相如的“位在廉颇之右” 。同样道理,朝堂之上,"左右"肯定是从赵王这儿看的 。
爱学习的同学马上举起了可爱的小爪爪,秦国,还有元朝是右职是大于左职的 。比如说:
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 , 十二左更,十三中更 , 十四右更 。(《史记·秦本纪》)
元代科举,蒙古人 。色目人是右榜 , 汉人、南人是左榜 。
这个......会不会是老秦人和蒙古人打仗打习惯了,君主经常和属下站同一个方向的原因 。
因为官场尚右,所以,在皇帝看来,从右边到了左边(左迁)就成了贬职 。所以历朝历代才对左迁没什么误解 。
(匡衡)坐前议不正 , 左迁钜鹿太守 。(《汉书》)
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 。(《三国志》)
(耶律术)及败,左迁银州刺史 , 徙咸州乣将 。(《辽史》)
(徐士林)坐在安庆失察私铸,左迁福建汀漳道 。(《清史稿》)
所以说,左职高于右职是尚右,贬职的左迁也说明了尚右,秦国和元朝的右职高于左职也是尚右 。只是左右是从君主的角度来看 。
从个人的角度看 , 尚右是一致的 。这个比较明显的是从住宅上来看 。比如闾左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史记》)
闾左,住在里门左侧的平民 。穷苦人只能住在左边,富贵的人自然要住到右边 。所以,闾右又叫豪右 。
以雩当三省往来之冲,为十邑腹心之地,遂区画兴筑,一时闾右竞出金谷以济 。(《雩都县修城记》明 袁端)
高眄邈四海 , 豪右何足陈?(《咏史诗》 晋 左思)
离开了朝廷,大家的左右就一致了,面对闾门的是同一个角度 。所以皇帝的左也就是大家的左,大家的右也就是皇帝的右 。误会消除 。
再说说左衽 。“披发左衽”向来是古代中原人妄自尊大 , 看不起周边民族的词汇,没想到被蒙古兄弟好好羞辱了一番 。披不披发是个人习惯,左衽、右衽也没个高低 。
关键是当时的蒙古军团军事实力上绝对没问题,文化上稍有那么点不自信 。也觉得左衽这个事儿好像不怎么光彩 。估计是让儒家文化给洗脑了 。
一统天下的元朝其实是右衽的 。尽管他们原来是左衽 。儒家的影响力还真大 。
子曰:微管仲 , 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 ·宪问》)因为这句话 , 铁木真改了服饰 。
最后总结一句:古代是以右为尊的 。不管是官场、服饰,还是日常的居住、生活 。如果有以左为尊的地方,看看是不是视角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