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的发展史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 , 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 ,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因此前人把“风,雅 , 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 , 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 。后来 , 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 , 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 , 但多数是五言的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 , 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 , 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 。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 , 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 , 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 。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 , 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 ,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 。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 , 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 。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 , 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 。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 。(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 。”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62370.html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 , 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
在中国文学史上 , 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
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 。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
因此前人把“风 , 雅,颂”和“赋 , 比,兴”称作《诗》的六义 。
在语言的句法上 , 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 。
后来 , 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 。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 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
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
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 , 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
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 。
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 , 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 , 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 , 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 。
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 , 用韵,平仄 , 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
【中国古诗的发展史】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 。
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 , 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 。
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 , 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 , 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 , 叫曲,也称散曲 。
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 。
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 , 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 。
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
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 。
(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 。
”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参考资料:http://student.zjzk.cn/course_ware/yuwen/yuwen/cankaozl/wenxueshi.htm
古诗的发展史你要问的是中国的诗歌发展历史吗? 中国诗歌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 。
《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 , 续竹 , 飞土,逐宍(肉) 。
”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 , 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 。
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 。
《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
《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 。
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
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 。
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 。
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 。
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 , 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 。
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 , 《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 。
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 , 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 。
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 。
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
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 。
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 。
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 。
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 。
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 。
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 , 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 , 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 。
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称“竹林七贤” 。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 , 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 。
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 。
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
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 。
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 。
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 。
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 。
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 , 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 。
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 , 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 。
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 , 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诗经表现是现实楚辞浪漫多比喻汉代乐府很灵活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陶潜首推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北朝边塞铿锵诗,唐代鼎盛两高峰 。
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数李煜词生唐代兴于宋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国恨家愁蕴笔底 。
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古诗源远一脉承 。
古诗词发展史 诗经 , 楚辞,汉魏六朝诗歌,隋唐诗歌 , 宋词,元曲 , 明清诗歌中国古诗词来源于春秋战国的《诗经》、《楚辞》 , 发展于汉魏时期的《乐府》和四、六骈文;兼收而并蓄,久锤而始成;波澜壮阔于唐、宋,余波激荡于明清;是中国汉语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早在远古时代,文字还不发生以前,在民间已经传播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诗歌也在其中酝酿而生.据说,中国最早的一首诗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歌唱原始打猎的英武;而《涂山氏女之歌》:“候人兮猗.”记载了中国原始歌颂中第一首情歌.据文字记录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涌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年龄中叶,约500多年间的305篇诗.它按音乐尺度分为“风”、“雅”、“颂”三局部.“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处所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域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奠时的乐舞曲.当时社会生涯的各个方面 , 特步运动鞋,以及劳动听民的思维情感,都在《诗经》中得到了逼真的反应.具备赫然的时代感和国民性.在艺术上,《诗经》声调流利,语言朴实,常用赋、比、兴的伎俩来表情达意.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造了拥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楚辞体诗打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句式以五言、七言为主,是非错落 , 机动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把偶字句变为奇字句,岂但能更好地表白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而且,其中充斥着神奇绮丽的设想,弥漫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诗人屈原,应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楚辞》..赋是两汉最流行的体裁,是一代文学的标记.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 , 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式;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尚大盛,产生了一大量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野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 , 《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以抒情为主,汉乐府擅长叙事铺陈,标志着古代叙事诗的完整成熟.《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第一叙事长诗.到东汉,文人在乐府民歌影响下试作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诗,写得质木无文 , 极少诗味,然而是现存最早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才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汉末魏初,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中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创造了“建安文学”的光辉.其作品 “大方任气”,其中曹操的诗歌 , 沉雄凄凉,反映了骚乱的社会事实,暴露了诗人盼望建功破业,同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胜利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辨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构成大固定的规律,只是由作者依照个人的内容须要和声韵感到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因为受到了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法则 , 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天然的声律发展到讲求寻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留神平仄和韵律的性质,造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唐帝国空前富强,国度从长期决裂走向大一统,封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充足发展,使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唐代诗歌应运而生,其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淘宝网韩都衣舍,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初、盛、中、晚唐都名家辈出,佳作一直,仅仅《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多位,诗作近五万首.初唐时期,靡丽软艳的“上官体”诗流行一时.“初唐四杰”及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端由宫廷走向社会,由艳情转向现实,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的歌唱.同时,宋之问和沈?期在诗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勇敢的摸索,他们共同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到了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上承陶渊明、谢灵运而别开生面.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五言绝句,如《鹿柴》、《辛夷坞》等,擅长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联合,意境优美,艺术精妙.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 , 韵味深长 , 唱出盛唐强音.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刻画雄奇的边塞景色和艰难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浑朴 , 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佳篇.另外,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史称“诗仙”.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感情色协调艺术个性.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抑扬.他用诗歌创作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像《三吏》、《三别》这样的诗歌,实录了唐...
古诗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古代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 , 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
“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 。
“雅”分大雅和小雅 , 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 。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 , 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 。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 。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 , 即汉乐府民歌 。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 , 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
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 , 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 。
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 。
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 。
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 , 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 ,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 。
长于抒情 , 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 。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 。
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 。
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 。
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 。
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 , 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 。
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 。
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 , 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
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 , 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 , 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
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 , 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
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
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闱槎嘤谛鹗?。
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 , 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 。
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 , 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 。
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 。
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 , 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 。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左右--466) 。
鲍照...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最早: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 , 诗歌发展《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现代诗 。
不懂可以追问 。
饮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篓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这些是最著名的,其余自己搜 。
诗歌的发展史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 , 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 约五百多年的历史 。
全集分风、雅、颂 ,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
”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 。
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 , 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 。
《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 , 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
全诗共373句 , 2490字 。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 , 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yue)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
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 , “感于衰乐,缘事而发 , ”具有现实主义传统 。
宋元之后,凡属合乐之,如词、散曲均可称为“乐府” 。
(二)汉乐府诗:它主要包括四类作品:1、郊庙歌辞;2、相和歌辞;3、鼓吹曲辞;4、杂曲歌辞 。
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 。
可以说《诗经》又向前发展了 。
三、魏晋南北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 。
在此不作详细论述 , 我们简略谈谈陶渊明 。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 , 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人 。
其诗的内容尤为丰富,通过对农村田园生活之吟唱 , 表现躬耕田亩的种种体验与坚持崇高理想的斗争精神,出污泥而不染,并向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提出抗议 。
他开创中国的田园诗,把田园看作是一片纯情的净土,歌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现其自然天籁与美好 。
陶渊明具有敏锐的领悟力,生存在那与大自然距离很小的环境中 , 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出见一辙 , 对它歌颂咏唱,以至于复归自然 。
如他的《归园田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表现一种深远的竟境 。
南北朝的诗歌形式 , 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 , 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
四、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 。
三百年间,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 , 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 , 百花争艳 。
(一)初唐时期——准备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
(二)盛唐时期——顶峰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 , 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 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 , 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
(三)中唐与晚唐时期——发展与成熟期 在中晚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 。
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 , 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 , 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 ,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
中晚唐诗人较著名的还有: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 。
五、宋代诗词 词起源于唐代 。
宋词是我国诗史上又一高峰 。
北宁著名的词家有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 。
苏轼(号东坡),北宋最有名的文学家 , 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 。
苏词题材广泛 , 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 风格亦多样 , 但其主体风格是豪放的 。
他不仅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而且也用来表现爱国激情和反映农村生活,代表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情古》,表现诗人对理想之执着与追求 , 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以及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向往,感情奔放,联想丰富,笔力豪迈,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豪放派词家的典范作品 。
南宋著名词人是张孝祥、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 。
宋代著名诗人是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文天祥,其中以陆游和苏东坡的成就最高 。
陆游是一个多产的诗人,一生写了9300多首诗,他的不少诗篇洋溢爱国主义豪情,激越悲壮,雄...
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是诗的国度 。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诗经》是公元前1l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
“颂”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 , 有祭天地山川的 , 也有祭农神的 。
“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 。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 , 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 , 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 。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 。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 , 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
在创作方法上 , 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 , 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
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 , 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 。
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 。
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 , 感情真挚 。
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 , 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 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怒昀感触 。
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丸首》最太的艺术特色 。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场、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遗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入诗歌的高潮 。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 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 。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 , 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 。
曹植(192~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 。
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 。
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 , 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 。
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 , 诗歌内容空泛 。
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 。
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 , 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 , 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
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
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 , 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 , 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
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
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闱槎嘤谛鹗?。
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 , 几乎都是情歌 。
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 。
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 , 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 。
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 。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
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中国诗歌的发展史:诗经-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民歌-汉魏元朝文人诗-唐代的古风 新乐府-格律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介: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句式为四言句 。
继《诗经》之后,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发展为五言句和七言句 。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多为五言诗 。
到了魏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 , 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分为:律诗和绝句 。
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 , 也叫长短句 。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 , 叫曲,也称散曲 。
近代出现了新文化的“现代诗”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