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包含信息的古诗

寄陆务观 杨万里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
花落六回疏信息 , 月明千里两相思 。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
送从叔赴南海幕 马戴
洞庭秋色起,哀狖更难闻 。
身往海边郡,帆悬天际云 。
炎州罗翠鸟,瘴岭控蛮军 。
信息来非易 , 堪悲此路分 。
寄远 杜牧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
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雕人未来 。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
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春歌 陆龟蒙
山连翠羽屏,草接烟华席 。
望尽南飞燕 , 佳人断信息 。
如何让信息技术促进古诗词教学 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 , 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
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必要的,也是艰难的任务 。
初二下册,有首古诗,我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才讲完;学生学完了大呼过瘾,并且主动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作者相关的那些古诗词来看,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 。
那节课讲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 。
学习古典诗词 , 要反复朗读 , 熟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慢慢品味 。
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要先自己理解、体味,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 。
有的诗词,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哪种注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 。
我的引导步骤如下:一、简单的回忆作者的简介 。
二、介绍更多关于作者的作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 , 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 , 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
三、朗读1、学生齐读,纠正注音 。
2、学生个读 , 自主欣赏 。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 , 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理解作者 。
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拿出劲头来学习 。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 , 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需要学生从更多的作品去体会 。
课堂中,对那些诗词中的典故,比如“蓬莱”“青鸟”,把这些故事都告诉学生,再去引入更多关于爱情的诗词,甚至可以拿现代的爱情诗对比 。
不拘泥通篇在抠某首词的字眼,反而让学生学的更快,更多,更好!通过上诗词鉴赏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启发学生应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 使学生感悟到上诗词鉴赏课更有品位 。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运用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 , 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语文课中的运用 , 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
例如应该如何减少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而不是“技术味”;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让他们成为形式上的“参与者” , 实质上的“旁观者”等等 。
其实 , 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 。
其次 , 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
综上所述 , 任何时候都应为了语文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 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
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 。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
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 , 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 , 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
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课程教学的目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这堂课的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却效果不佳的学习任务 , 然后才能决定用整合模式进行教学 。
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
如:2000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敬畏生命》,写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见到树不断飘送白色纤维种子的情景,及由此洞察到的生命的来之不易和为了延续生命所做出的无私的奉献 。
课文的主题是歌颂生命的,而题目“敬畏生命”这个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来说 , 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体会“敬畏生命”的含义,我就采用了生物学科,思想品德学科中有关生命知识的内容进行了多学科的整合教学,并用信息技术制作成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
2.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 。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上的具体任务 。
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 , 把信息技术作为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
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
如,在网络课《敬畏生命》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这个学习难点 , 设计需要学生上网查看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 。
这不仅能解决本文的学习难点,也从生物学角度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 。
在本课教学设计的“拓展”部分,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应“敬畏生命”,需要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有关学生**的新闻材料,看后,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方便大家讨论 。
这两部分内容,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 就无法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 。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要求,和其他课程整合一样: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我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首先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 。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思考并讨论写作思路 , 再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点拨,讨论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
其次,在多学科整合方面 。
借助互联网上生物学科中有关生命形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
联系互联网上一些学生**的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
再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 。
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语文课知识,也有了上网查寻语文方面的知识信息的意识 。
更有了网上也可获取其它知识信息的意识 。
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
新型的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
如何做好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但是 , 在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中,研究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并加以应用,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显得极其重要 。
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即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情境;以多样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瓶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活学习思维;利用创新的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应用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它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
语文教学要把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统一起来,它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因此,培养信息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核心领域中的应用也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
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实践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进行各种语文教学的有益尝试、探索 , 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 把学生培养成信息时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
近年来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迅速普及和提高,语文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时代,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 , 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 更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宽广途径 。
1,、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情境 。
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创造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 为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语文教学再不是填鸭式满堂灌,语文课堂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 充分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和热情,甚至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个别化教学,在一种创造性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春》一课时,首先利用声、情、图、文并茂的录音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欣赏课文录音并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以录音教学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聆听欣赏中走入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情趣 , 更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基础 。
接着我又利用投影、计算机动画并配上音乐效果等制作展示一幅幅春天的图画,让学生在一种有效的情境中走入朱自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让学生在一种极具形象的感官中获得对春的体验,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以较好的教学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2、以多样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瓶颈 。
传统语文教学有它良好有效的一面,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迫切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介入到语文教学中来 。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也改变了语文教学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使以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为主体的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成为常态,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 , 语文的课堂真正变成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师成了课堂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了知识的获得者、建构者,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模式的蓬勃发展,教师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利用多种计算机语言组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 , 利用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真正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 。
例如我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利用幻灯片、动画、动态三维模型演示云层的变化过程及天气变化状况,就让学生对如何看云识天气有了直观而形象的理解,我再配以通俗的讲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便迎图而解了 。
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一贯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文本资料,补充文本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从而让学生自如运用各种声像信息,有效突破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实现了教学模式的突破 。
3、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活学习思维 。
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教学的资源更丰富、教学的形式更多样,教学的内容...
写一篇题为“我与信息技术”的报告,报告不少于500字 。
急?。。。?..
也许是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 , 我们家就有了电脑 。
爸爸说我从小抱着奶瓶、玩着键盘、两眼直溜溜地盯着显示器长大的 。
爸爸在家的时候,总是在电脑前打文章、编程序或者玩游戏 。
在我的记忆里 , 家里的电脑在不停的换代,小的、大的、直的、扁的,还有各种设备如喷墨打印机、上网的 MODEM、各式音箱等 , 就像玩具一样 。
说实在的,开始我并没有把信息技术看得怎么重 , 我对电脑没有太大的兴趣,除了玩玩游戏、查查字典,也没有什么好干的 。
后来 , 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老师先把书本内容讲给我们听 , 再正正规规地开机实际操作 。
几节课后 , 我发现还有不少新知识,我了解到电脑是代替人脑处理信息的机器,它也和人脑一样输入信息、记忆信息、输出信息,通过网络,可以把全世界的信息联通起来 。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台电脑 , 还有许多处理设备,以及互联网,电脑也不仅仅是只能打字、游戏,功能大着呢! 在我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喜欢在电脑上画画,虽然线条弯弯曲曲,却也别有趣味,与后来在青少年宫学的画不一样,电脑里存下了好多篇作品了 。
上学后 , 电脑成了我的大词典,找近义词、反义词太方便了 。
后来学会了发邮件,给远在外地的姐姐、爷爷奶奶 , 还有身居美国的阿姨发贺卡,收到它们的回信时,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
再后来,我可自己可以上网查资料了,只要是作业本或课外书上出现的不懂的问题,我就会上网查查 , 写一些比较重要的作文时,也上网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参考的 。
我到网上查过唐诗,比翻书强多了 。
我从网上下载的钢琴教学曲 , 对我练习钢琴帮了大忙,这时电脑成了音响 。
我在电脑上学〈GOGO英语〉,连老师都夸我发音准确 。
学校组织办小报比赛,我用电脑排版的〈苹果报〉,有文章、有诗歌、有插图 , 可以横排竖排,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被放在学校大操场的橱窗内展览 。
为班里设计黑板报,先用WORD编辑一下,这样做出来的板报既好看又不会出差错 。
现在,我还开始设计网页,把我的作文、电脑画、照片、录音以及重要资料都录入进去,信息技术真是无所不能呀!我和电脑结下了友谊,电脑给我带来了快乐 。
尽管现在学习紧张 , 但只要有空都要打开电脑玩一玩,既可以复习已掌握的信息技术,又可以在紧张之余轻松一下 。
我爱信息技术,它能给我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学习增添色彩 。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 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 ,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
下面我谈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的优势 。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 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
例如:在教学《山青青》导入环节,利用课件显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图,同时配乐 。
多媒体的使用完全把学生带到了景色宜人的地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 , 有利于增加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并能长时间保持记忆 。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在板书重要内容时 , 要占用大量时间 。
如《五花山》第四自然段描写秋天的美景,是学生重点赏析的段落,利用课件或展台可以直接展示讲解这段,省时省力 。
此外,多媒体利用图、文、声、动并茂的特点,既能看得见 , 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
在多媒体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
例如:学生在学习《我是什么》了解到水的变化过程 , 作用和危害,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生在学习《小树谣》一致得出:要爱护身边的树木花草,那么它们都有什么习性呢?怎么爱护,怎么照顾它们呢?学生都可以自主查找学习 。
然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 , 忽略了教师主导的作用 。
例如:我在《教育资源网》中找到有关教学视频,就直接播放使用 。
由于没有对视频精?。?截取适合学生的重点片段,学生在学习后,小组讨论交流 , 也没有及时点拨 , 课堂上“放任自流” , 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
2.脱离文本,教师把精力花费在制作课件上 。
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后 , 有些教师由于课件制作不够娴熟,往往把很多精力放在多媒体课件演示设计上 。
而在教材上所下的功夫就少了,无形中课本被丢到一边,学生的眼睛盯着的不是课本,而是多媒体投影 。
一节课后学生课本上是“白茫茫一片”,没有任何记录 。
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是朗读训练和生字书写,以及通过朗读感悟所得到的情感熏陶,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
我们要备教具 , 备学生,备文本,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文本 。
3.语文课堂出现滥用多媒体现象 。
例如:我教学一年级语文,前段时间每节语文课都有“丰富多彩”的课件 ,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爱动,立刻被绚丽的图片吸引了眼球 , 气氛非常活跃,但实际上忽略了文本真正内涵的、需要学生用心体会和思考的东西,最终学习目标并没有达到,课堂效率低下 。
那么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呢?1.利用多媒体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突破重点,解答疑点 。
语文是让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感悟、 欣赏、评价语言艺术的过程 。
例如:《山青青》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是教学重点,在学习这一课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后,播放春天青山绿水鸟儿欢唱,树叶碧绿 , 花开盈盈,田里禾壮苗青,配上音乐《春水》,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再联系诗歌内容 , 激发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
伴着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诗歌,学生声情并茂,很快背诵了诗歌 。
多媒体的使用尤其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 , 使学生在欣赏美景,融情于景,兴致盎然地朗读课文后,很快将内容熟记于心 , 突破了重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
例如:“(短短的)尾巴 ”和“(透明的)翅膀”,学生将这两个短语混淆不清,这时多媒体显示蜻蜓的翅膀——薄而透明,学生顿时明白了原来是“透明的翅膀”;图片显示猪的尾巴,学生立刻明白了原来是“短短的尾巴” 。
多媒体教学解答了疑点 , 使学生豁然开朗 。
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 。
小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 。
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 , 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 。
如在教学《我是什么》,水的变化过程:水遇到太阳变成汽,升到空中 , 又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成为云在空中飘浮着,遇到冷风变成雨 , 雹子,雪 。
这一变化过程较为复杂抽象,教师通过flash动画,配上合适的音响效果,将这一过程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惊叹“小水滴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并辅助于板书,学生一目了然 , 并且熟记于心 。
再如:形近字 , 易错字,同音字,教师通过flash动画,设计摘苹果,炸汽球,找朋友 , 放鞭炮等小游戏,学生顿时积极性高涨 , 很快突破了难点 。
多媒体的使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吸引学生主动探索,突破难点 。
总之,教师要掌控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服务,应用一种新的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 使...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学习古诗词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 这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
尽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受到了颇多非议 , 但是也并不能完全否认多媒体课件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与促进作用 。
在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 , 我尝试将多媒体课件用于以下方面:一、展示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诗歌例如学习屈原的《涉江》,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
首先,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屈原遭放逐的原因,我向学生展示一幅《战国形势图》 , 这样秦国、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关系就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 。
《涉江》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 , 也是难点 。
通过一幅《楚王放逐屈原行程图》,并配有动画线路演示 , 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的梳理诗歌的线索,把握诗歌的内容 , 尤其是更利于学生理解诗人徘徊瞻顾,渐行渐远,眷恋故国,忧心君王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 , 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对整个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呈现在面前,使许多人的理想能够很快实现 。
而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更能发挥更大的效率 。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 。
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
我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 。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 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 。
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 。
三年级 , 我在讲授《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像很多课一样,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 。
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
这时,我不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海底世界的大门 。
学校的局域网里就提供了河北远程教育网关于本课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合成小组,自己到网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
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动物考察队”、“海底植物考察队”、“海底探险队”等不同的小组 。
在我给精心准备的网站中 , 学生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海底世界,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一种种姿态万千的的植物、一座座奇异的山峰、一朵朵盛开的珊瑚,就那样真切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 。
大家兴奋地浏览着,热切地交谈着,认真地记录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此时此刻,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 。
在这种氛围中 , 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自然而然地达成,何用教师再去枯燥地介绍海底的知识呢 。
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 。
因此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认真而详尽的汇报,其丰富程度连我都始料未及 。
汇报后,再结合课文的文字理解和感悟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物产丰富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 。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 。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 。
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解决了这个难题 。
如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江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
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 。
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动情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
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 。
在太阳缓缓升起,遍地开放着鲜艳的花朵,春光水碧,红花像燃烧的火焰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
同样的在讲授《桂林山水》时 ,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
讲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时 , 播放课件,画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的流淌,音乐响起 , 把学生带入到山水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逼真地体会到桂林的山水之美,上课时学生激情高昂,纷纷说将来要到桂林去旅游 。
这样,在一节课当中,溶入音乐、美育的欣赏 , 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 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被动地参与多 。
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 。
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 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
如在《夜莺的歌声》一文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我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以苏联卫国战争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 。
当学生坐在电脑前 , 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
【求包含信息的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