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清明节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秋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端午 日赐衣
(杜甫)
官衣亦有名 , 
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
元宵节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 , 兰红艳早年 。
缛彩遥分地 , 繁光远缀天 。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含有传统节日的诗句 与春节有关的诗句:元 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元宵节有关的诗句:元宵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 , 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人.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与清明节有关的诗句: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 ,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与中秋节有关的诗句: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与七夕节有关的诗句:七夕白居易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 , 年年并在此宵中.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句或名句中含有传统节日的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 春节;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 元好问 《京都元夕》,元宵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 清明节;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
——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端午节;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节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 。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最好多几个)1、《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
2、《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田家占气候 , 共说此年丰 。
翻译: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
3、《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翻译: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 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
4、《上元夜六首·其一》唐代: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
翻译: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 。
5、《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 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
6、《寒食野望吟》唐代: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
翻译: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7、《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
8、《已酉端午》元代: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翻译:已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 , 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
9、《端午日》唐代:殷尧藩不效艾符趋习俗 , 但祈蒲酒话升平 。
翻译: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
10、《秋夕》唐代: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翻译: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
11、《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
有哪些传统节日的诗句? 关于春节的诗句古诗 春节诗句1、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2、昨夜斗回北 , 今朝岁起东 。
——孟浩然《田家元日》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薛道衡《人日思归》 5、蜡鹅花下烛如银 。
——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6、事关休戚已成空 , 万里相思一夜中 。
——来鹄《除夜》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8、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
——皇甫冉《春思》 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
——戴复古《除夜》 10、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
——瞿佑《屠苏酒》 11、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
——戴复古《除夜》 12、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
——白居易《除夜》 13、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1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15、故乡今夜思千里 , 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习俗 传说[编辑本段]【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
“除”,本义是“去” , 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
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 , 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
“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 , 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 。
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
)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年: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
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 。
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 。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 , 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 。
“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 , 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
“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 。
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
)。
【演变】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 《说文 。
禾部》:“年,谷熟也: 。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 , 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 , 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 , 一直延续到今天 。
【元旦与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 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 , 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
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
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 , 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 , 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 。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
最迟在南北朝早期 , 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 。
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
) 【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
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 , 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
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
)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
”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 , 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
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 。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
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
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 。
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
) [编辑本段]【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 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
唐代...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清明节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 , 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 , 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端午 日赐衣(杜甫)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
元宵节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
七夕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摸素手 , 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 , 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春节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1.《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
2.《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
明月逐人来 。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3.《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4.《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5.《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
斫去桂婆娑 。
人道是清光更多 。
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h2>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2,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3,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4 , 九日明朝酒香 , 一年好景橙黄 。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5 ,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传统节日有关的经典诗词散文及朗诵配乐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 , 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4. 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
7. 关于中秋节的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
8.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 , 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 应非脉脉与迢迢 。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 , 钟发琉璃台 。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
明月逐人来 。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 , 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 何处闻灯不看来 。
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
晓寒料峭尚欺人 , 春态苗条先到柳 。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 , 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 , 挑灯夜未央 。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 , 更买雄黄酒一壶 。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
中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 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重阳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描写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
可怜江浦望 , 不见洛桥人 。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