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有何格律?

v 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李清照《词论》对词的音律提出很严格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有些词调既押平韵,又押仄韵 。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 。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 。传统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 , 字数、平仄、对偶都按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规定 。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说过:“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 。”倚声填词 , 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 , 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 。然而词体之所以为广大作者所乐于运用、成功地运用,除精审的格律外,更因其在运用时还有相当大的自由 。词律也有比诗律远为解放者 。
首先,词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调和体,作者可以在极为广泛的范围内选择符合创作需要的词调 。据清康熙时编的《词谱》所载,有 826调、2306体,还有好多尚未收入 。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哀乐交迸、刚柔兼济,均有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 。
再者,词调与体的变化和创造原是没有限制的 。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创调与变体 。康熙《词谱序》云:“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 。”然试看《词谱》所载同一词调诸体的句式、平仄、押韵、字数常颇有出入,可见古人填写时有着相当程度的自由 。词韵常比诗韵宽,有时平仄以至四声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音的 。如《满江红》词调,一般押仄声中入声韵,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激烈的壮怀,读来使人慷慨悲愤,押的便是入声韵 。然而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遐想湖上女神,却换押平韵,声情遂变作缓和舒徐,富有潇洒优游的情趣 。姜夔《长亭怨慢》自序云:“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该词中有句如:“阅人多矣 , 谁得以长亭树?树若有情 , 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写景抒情,卷舒自如,浑如散文 。但由于作者深谙音律 , 故虽随意为长短之句 , 而自然合乎律度,适应歌者口吻 。“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自由与规律高度统一的产物 。
词的格律宽严有一个发展过程 。唐到北宋前期还比较宽松,而北宋后期至南宋则越来越严密 。各时期不同作家对审音协律也有不同要求 。如有人认为苏轼的词不协音律,有则为之辩护 。陆游《老学庵笔记》云: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 。晁以道谓:“绍圣初,与 《跋东坡七夕词后》 又云:‘歌之曲终,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 。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跋东坡七夕词后》又云:“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从其他记载也可看到苏轼的代表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也都被“善讴者”歌唱或赞赏过,说明还是合乐可歌的 , 只是有些地方突破声律的束缚 。大凡过于不守音律也许失却词的韵味,遵律过严也会成为枷锁,重要的是运用音律为情意服务 。如《声声慢》调在李清照以前作者多押平韵,而李清照却选押仄韵,又用了话多齿音、舌音字,创造了情景交融的特殊艺术效果 。可见她要求作词的严辩音律,却正是自由地运用之以突破陈规进行创造 , 而不是作茧自缚 。宋代许多绝妙好词,虽然长短错落,自由卷舒,有的类同口语、散文 , 而吟诵起来的韵味盎然,富有节奏感 。个中奥妙是很值得我们体味的 。有些例子,则未必可取 。如张炎 《词源》 记其父张枢“作《惜花春早起》云:‘琐窗深’ 。‘深’字音不协,改为‘幽’字;又不协,再改为‘明’字 , 歌之始协 。此三字皆平声,胡为如是?盖五音有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故平声字可为上、入者此也 。”按“深”“幽”与“明”情景大不相同,竟如此改来改去,即使改得完全适应歌喉 , 遵律虽严,却并是值得效法的文学创作态度 。
苏轼《定风波》诗词1、原文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 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2、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 , 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 , 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 , 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
上片着眼于雨中 , 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
苏轼的经典诗词苏东坡最出名的是他的两首江城子 和 赤壁怀古 。
江城子中其一缠绵悱恻 其二志存高远 而赤壁怀古 又是那么的大气磅礴 。
一次呈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 ,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
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还有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脍炙人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 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东坡的诗词都很朗朗上口 但是这三首相信是经典中的经典 。
苏轼的诗词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 正梳妆,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 短松冈 。
译文】十年来我们人鬼殊途,纵然不去刻意想念 , 亦是难以相忘 。
你的坟墓孤单地立在千里之外,又有谁能同你聊起那凄凉的日子 。
即使我们现在能够相见 , 你大概也认不出我了吧 , 我已然尘土满面,鬓如寒霜 。
昨夜清冷的梦境中我突然回到了故乡,而你还坐在小窗前梳妆打扮 。
你我(纵有千言万语),相对时却只是默默无言,唯有涕泪千行 。
想来那年年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也就是你那明月映照,松树相陪的坟墓所在的小山岗吧 。
表现苏东坡旷达乐观的诗词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 归来仿佛三更 。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 倚仗听江声 。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夜阑风静縠纹平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
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念奴娇 苏轼 词牌格律 七绝·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七绝·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 , 仙风吹下御炉香 。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
七绝·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 , 却教明月送将来 。
五绝·守岁诗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
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 应似飞鸿踏雪泥 。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老僧已死成新塔 , 坏壁无由见旧题 。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七律·儋耳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
垂天雌霓云端下 , 快意雄风海上来 。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
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 , 苦雨终风也解晴 。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七绝·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篓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七绝·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七绝·饮湖上 , 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七绝·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 , 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词·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
停杯且听琵琶语 。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1] 。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
词·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雨具先去 ,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词·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 , 笑时犹带岭梅香 。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词·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
水殿风来暗香满 。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
金波淡 , 玉绳低转 。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
词·洞仙歌江南腊?。?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画?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
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
渐困倚、孤眠清熟 。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
又却是,风敲竹 。
石榴半吐红巾蹙 。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
【宋词有何格律?】 秾艳一枝细看?。夹那е厮剖?。
又恐被、秋风惊绿 。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
共粉泪,两簌簌 。
词·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
隔篱娇语络丝娘 。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买麨软饥肠 。
问言豆叶几时黄 。
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词·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
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 。
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
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断肠处 , 明月夜,短松冈 。
词·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
既相逢 , 却匆匆 。
携手佳人 , 和泪折残红 。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
背归鸿,去吴中 。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
词·江城子之三凤凰山下雨出晴 。
水风清,晚霞明 。
一朵芙?。?开过尚盈盈 。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
忽闻江上弄哀筝 。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
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
家童鼻息已雷鸣 , 敲门都不应 , 倚帐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词·满江红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
苏轼的思乡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我思君处君思我. ——苏轼细看来 ,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
苏轼诗词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宋·苏轼大江⑴东去,浪淘⑵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⑶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⑷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裂)岸 , 卷起千堆雪⑸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⑹公瑾当年 , 小乔⑺初嫁了(liǎo) , 雄姿英(yīng)发⑻ 。
羽扇纶(guān)巾⑼ , 谈笑间,樯橹⑽灰飞烟灭 。
故国⑾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ⅲ╢à)⑿ 。
人生⒀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⒁江月 。
【注释】⑴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
⑵淘:冲洗,冲刷 。
⑶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 , 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
)⑸雪:比喻浪花 。
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
⑺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
⑻英发:英俊勃发 。
⑼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 , 头戴纶巾 。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
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
⑽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
樯,挂帆的桅杆 。
橹,一种摇船的桨 。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 , 并没有所谓的对错 , 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
鄙人认为 , 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
现在人教是用“樯橹” 。
)(苏教版作“强虏”)⑾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
指古战场 。
指假战场黄州 。
⑿华发:花白的头发 。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ㄒ簧?,花白义 。
⒀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
⒁尊:通“樽”,酒杯 。
⒂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
苏轼写过的旷达的诗词,帮忙写出题目和原文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
已而遂晴 , 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诗词的风格是什么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诗词中,写人状生而以慷慨豪迈的形象与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
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诗词风 , 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
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诗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 , 也是对传统婉约诗词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
扩展资料: 风格不仅是作家思想、性格、气质、禀赋、才华等因素的综合体现,而且风格也是因人而异的 。
有什么样的人 , 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有怎样的作品就会有怎样的风格 。
即使是同一个人,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经历、心情、年龄等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往往一个作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
这都说明,风格不是单一的,风格具有多样性 。
同样,风格也不是唯一和排他的,而是相互包容、吸收的,甚至出现熔铸多样风格于一身一体的情况和现象 。
苏轼虽未对诗歌风格及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作过集中的专门的论证和阐述 , 但时常见之于他的诸多作品和评论中 。
苏轼在具有丰富创作经验且创作臻至炉火纯青的晚年,为自己一生的“成一家之言”的艺术追求与努力而颇感得意、欣慰、骄傲和自豪 。
显然,这种“一家之言”并非轻而易举所能形成的,没有诗人对前人的广泛学习、继承借鉴、变化生新及创造发展,没有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是无法在创作上取得“著成一家之言”的杰出创作成就的 。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