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创作技巧

直抒胸臆和含蓄委婉
直抒胸臆也称直接抒情 , 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节操 。
含蓄委婉是不把自己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 而是采用婉曲、象征、比拟、隐语、用典等手段间接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抒情方式 。古诗经常把要抒发的情感,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所描绘的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将依依惜别之情寓于帆影、碧空和长江流水的景物中了 。
景与情
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 。出现在诗歌里,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先景后情,情因景生 , 即触景生情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不少的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似乎已成常规,如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也有一些诗是先情后景 。还有一些诗 , 看上去完全写景,而实际上景物里面蕴含着诗人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王国维)] 。以上这些都属寓情于景 。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景,就生什么样的情,如乐景生乐情,哀景生哀情 。但有时,触景生情,生出的情与客观的景截然相反,这种情况叫情景相异 。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较为常见,以哀景写乐情比较少见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景写哀情 。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名句还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 。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赋、比、兴三者各有特点,又相辅相成 。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 。变抽象为形象,比兴为优 。
施肩吾的《夜笛词》“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用赋的手法写成,言东家妇闻笛而生思亲之情,误剪同心之花,别开生面 。还有古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动人佳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含蓄之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精警之句,均用赋的手法写成 。
比喻的手法在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运用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 , 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能把陌生的东西变成人们熟悉的东西;有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作用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运用比喻,把无形的音乐描写得形象鲜明,栩栩传神,仿佛就在眼前 。
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兴同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如《氓》的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和第四章开头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兴的手法 。前者既隐喻女主人公的貌美,又暗指女主人公的痴情;后者桑叶由嫩绿变为枯黄,既隐喻女主人公青春不再,又暗指“士贰其行,二三其德” 。兴经常有统摄下文,提纲撮要的作用 。
要注意,比和兴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 。运用比兴手法,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 , 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
动与静
自然界的事物 , 有的动 , 有的静;有时动,有时静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当然当动则动,当静则静 。一首诗,动静结合得和谐、完美,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首二句写,空山幽谷,只闻人语,不见人行 。是静中寓动,以动写静 。后二句写 , 林深杳冥 , 夕阳余辉反照 , 倏忽远去 。是动中寓静,愈见其静 。而这一切,正是诗人幽寂情怀的写照 。再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二句写静,静得寂寥,静得凄凉 。后二句写动 , 却以动衬静 , 更映现出深山的幽静 。又如苏舜钦的《淮中夜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前两句写白天行舟所见,是动中见静,以静写动;后两句是“晚泊犊头”所见,是静中见动,以动写静 。
烘 托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 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有以下几种类型:①人烘托人 。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②物烘托物 。如《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句以星光遥挂如垂来烘托平野的茫无际涯 , 用月光似奔涌倾泻来烘托大江的浩瀚渺茫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句以闹衬静 。③物烘托人 。如李清照词《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用重阳佳节这天室内外的景物来烘托此刻人物的心情 。物烘托人的写法在古诗中被普通运用 。
虚 实
这是古人论文章常用的概念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 , 未知为虚……采用虚实相结合的写法 , 可使作品的结构更紧凑 , 形象更鲜明,并可使作品的容量增加 。比如《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拟庐山瀑布,为虚写 。再如姜夔《点绛唇》一词 ,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 , 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 , 残柳参差舞 。”前面句子实写 , 最后一句“残柳参差舞”虚写 。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中,陆续介绍了贾府中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 。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登场亮相,为实写;贾赦、贾政等没出场,为虚写 。
反 衬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的手法叫衬托 。从反面来衬托就叫反衬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妙用反衬的好词 。作者用全词三分之二以上的笔墨,极力渲染元夕热闹的景象,但目的不在写景 , 也不在抒情,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 。而这个人,正是受到朝庭冷落,不肯趋炎附势,不愿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诗人自己 。再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 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极力铺排、渲染,正是为了反衬最后一句“只今惟有鹧鸪飞”的凄凉景象 。吊古之情伤今之感,虽不着一字,却表现得十分深刻 。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所描绘的辽阔雄奇的景象正是为了反衬诗人颠沛流离,孤苦伶仃的形象,“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天地如此之大 , 竟无诗人容身之地 。类似的例子还有杜甫的《登岳阳楼》 , 柳宗元的《江雪》等 。
用 典
即在诗文中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经史子集、民谣、俗谚中的语句或事实的一种手法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中的“后庭花”,即陈后主所作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曲 。用这个典故,意在讽刺晚唐官僚贵族沉湎于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将使历史重演 , 唐朝走向灭亡 。辛弃疾更是用典的高手 , 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五人的五个典故,他借助这些典故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
设 想
想象,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个方面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在古诗中,有时作者会对自己并不知晓的异地的情况或未来的情况加以描绘,这种手法就是设想 。运用设想手法 , 可使诗歌意境开阔,别具情味,并使作者的感情更深刻地表达出来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 ,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的前六句写远地妻儿在月夜的情景 。不说自己看月忆妻,却说妻子看月忆已 。不说自己看月忆儿女,偏说儿女尚不知看月忆自己 。这样写 , 更能表达出情之深,爱之坚 。又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完全是设想之词 。这种设想 , 既增强了环境的氛围和色调,又把“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主题渲染得更加深刻 。
对 比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 , 两种相反的情况,写在一首诗里,以便相互对照的一种修辞手法 。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正确与错误,光明与黑暗,坚强与脆弱……凡事一比,妍媸立见 , 泾渭分明,这就省去了许多笔墨 。对比,既可纵比,现在和过去相比;又可横比,两地或两种事物相比 。如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到县城,县民无口不怨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一方面是人民含冤无处申诉 , 一方面是恶人越来越富贵 。这就有力地揭露了封建政权的本质,喊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心声,再如欧阳修的《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欢愉,下阕写愁苦,对比鲜明:景物依旧,人事已非 。
夸 张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 , 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加以扩大或缩小的描写的一种艺术手法 。它可以使诗歌的语言形象化,创造出惊人的意境和阔大的气势 ,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其诗闪耀出璀璨的艺术光辉 。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手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缩小夸张的例子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只识弯弓射大雕”等 。
双 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语音或语义,使某词具有双种意义 , 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 。它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此是手段,指彼是目的 。恰当地运用双关 , 可以使语言精练,情趣横生;可以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双关可分两种:一种是语义相关 , 一种是谐音相关 。例如的《七律·送瘟神》:“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句中的“瘟君”指“瘟神”,更指“血吸虫” , 这是语义相关 。又如“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 这几句中的“清白”、“晴”、“丝”都属谐音相关 。常用的谐音双关字,还有“莲”双关“怜”,“仁”双关“人”,“藕”双关“偶”等等 。
作文中带有古诗词 带有古诗的作文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常被逼着背唐人的名诗名句;一背不出来,父母便不客气的一拍桌子:“你心放到哪儿去了?背!”我被父母那凶神恶煞的脸给吓呆了 , 但泪只能往心里流——“不准哭!背!”母亲的竹板“啪”的一声摔在桌子上.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恨李白、杜甫,甚至还“恨”屋及乌 , “为什么?焚书坑儒为什么不发生在现在?”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本能的对古诗文表示反感——“我永远也不要再看见你们!”上初中了,与我打交道的只有那么几个朋友——土气的语老头 , 洋气的英小姐,神秘的理先生.或许是由于语文功底厚的缘故吧,我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在班上 , 不,在全校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这回,我可爱屋及乌了,对文言文也特别感兴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记得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带着微笑面对着使我无数次难堪的“老仇人”.不,对不起,应该是“老朋友”.有了初一,就有十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带者一泻千里的狂潮 , 我一股脑儿地扎进了古诗词,像书虫那样咬文嚼字.望着儿时留下的痕迹,我的心猛地一酸,眼泪如同滂沱大雨般刷刷而下.《唐诗三百首》早已成了老鼠的肚中食,《民间诗词》也被蛀虫咬得千疮百孔……面对这“惨不忍睹”的情景 , 我无奈地摇摇头,喃喃地自言自语:“我爱你们,真的,百分之百地爱你们……”——平生第一次,我对诗文说出了藏在心底很久的话.岁月无情,我带着对童年的无限留恋步入了高中.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当然无暇顾及那些“老相识”了;不过“有缘千里来相会”,想不到我不仅有机会去接受“旧雨”的滋润,还有机会去接受“新知”的陶冶.“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 , 不过满腹.”我大声地吟诵着,沉醉于古人的精华词句中,“敝帏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 , 为埋狗也.”我又沉溺于先圣先贤们的治家之道中了……“装作漠不关心,不愿想起你……告诉我星空在哪头,那里是否有尽头……让你知道我爱你.”我默默唱着《星语心愿》,祝福着你——古诗文!你听到了吗?我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含有古诗 文章 “美”的真正涵义 “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 。
《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 。
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没来源于好吃、味美 。
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 , 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 , 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 。
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 , 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
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聚 , 四者熟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 。
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 , 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至于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 , 则说明了美在自然 。
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谚语,道出的是美在于关系 。
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以上种种,虽挂一漏万,却也说明“美是难的” 。
如美学家朱光潜所云:“美国人往往把美叫做‘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
” 其实 , 漂亮的形象引起人们感官愉悦,进而触发其爱慕甚至占有的情感,这里有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道德的、时代的、物欲的等多种因素作用于其间 。
包括体育竞技、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归纳起来,首先 , 是在于一种具体的形象(不是抽象的概念)作用于我们的感官 。
其次,感官把接受的形象作用于情感,引起了我们的爱慕和喜悦,给我们享受和陶醉 。
【古诗词创作技巧】第三,能够引起我们审美情感的形象 , 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他们都只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 。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美不是自然现象(如花的红和花的美有区别),也不是私有现象(美能分享 , 美有公认的标准) , 如少女能歌唱失去的爱情,而守财奴不能歌唱他失去的钱财(因为后者的歌唱不能和他人交流、共鸣,因此不会动人) 。
第四,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不是都美 , 即美除了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的特点外,还必须具备一个最根本的特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 即美的形象应当反映出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也即人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去改造世界,追求真与善 , 从而在客观世界取得自由这样一种能力和力量 。
如庖丁之出神入化的解牛,医生神奇熟练的运用手术刀,社会井然有序的和谐发展,神州飞船出入自由的遨游太空……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所以有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少女之心,美在无暇;志士之心,美在无心;壮士之心,美在无畏之誉 。
(选自《人民文学》2003.12)凝望生活(作者:蒋平) 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 , 是用来凝望生活的 。
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活的模样 。
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 。
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 。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先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 。
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墙壁,一座生动的雕像 , 之所以引人凝望神思 , 就是因为它们融会了生活的艺术 。
朋友之间的关切注视,爱人之间的脉脉含情,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久别重逢或冰释前嫌之时饱含千言万语的深情一瞥,则是生活艺术的经典 。
凝望生活,是一幅画廊 。
以沧桑的理性之笔,沿着人生的主线,给生命以崭新的诠释和生动的假设,于人于世界的纷繁芜杂中融入人性的至纯 。
年少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年轻的凝望是柔情,充满了蜜意;中年的凝望是平静,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 。
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 。
以愿望的翅膀为钩,系一线的浮子,让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赋予时光以全新的定义 。
屈子凝望汨罗江,是失意的时候;李白凝望月光,是思乡的时候;朱自清凝望荷塘,是孤独的时候;李商隐凝望乐游原,是黄昏的时候;弗洛伊德凝望墙壁,是寂寞的时候 。
那是种非同寻常的沉默,是伟大与成功诞生的前奏 。
凝望生活,是一支晨曲 。
在命运的每一次曲折跌宕、大起大落之后,一个个休止符开始了下一轮的自由组合;但休止符不是停止,而是一个起点;后面的乐章,必将成熟稳重、热烈奔放、荡气回肠 。
凝望生活吧,让思维和往事作一次坦荡的毫无遮掩的交流,总结经验,及取教训,积蓄勇气,满怀执著,放眼又一段长征 。
但生活的改变,仅有凝望是不够的,凝望只是一块跳板,是思想的铺垫;凝望者不是没有泪,也不是没到伤心处,因为人生豪迈不应有悔,醍醐贯顶不应用泪,在凝望之中与理想和成功牵手,共点江山迷津,把过去、现在、未来收进档案制成拷贝,作为教材和编年史,去纪念流金的岁月,去安慰不安的灵魂 。
这样,即使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我们也永远胸有成竹 。
凝望生活 , 生活也在凝望你 。
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平等的氛围里重新谈判 , 所有的生命都在不同的命运里重新洗牌 , 所有的一切都在蓝天白云里重新开头 。
...
需要一些带有诗句的作文 春天,似乎一切变得生机勃勃 , 充满了活力 。
你看 , 那随风摆动的柳枝,“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美!那春雨下正在快乐成长的小草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酷!那正在竞相开放的花儿,“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妙!你正在欣赏这一番美景时,或许会来一些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更像孩子一般淘气的毛毛细雨,“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
”奇!还有那轻轻的、凉丝丝的风,也和春雨登上了古运河畔这个舞台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爽!春天 , 没有了孩子是不可以的 , 看 , 那些小朋友们在快活地奔跑着,想要捉住那只蝴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趣!再看那边,有几位还在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乐
写三个历史诗人的作文,带有古诗词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
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刀仕娜栓D―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 , 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 。
这样说虽有失公平 , 但我仍然觉得 , 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 , 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 , 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 , 任清风涤荡心胸 , 随月辉起舞弄影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 , 大唐的江山史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oh100.com,请保留此标记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 。
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 。
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 。
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 。
当屈原纵身投江时 , 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 。
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 。
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 。
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
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 , 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 。
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
带有诗句的叙事作文身边的风景人们常说最远的风景才是最美的,我们不应该留恋路边的小风景,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句话是正确的,他鼓动了我们勇往直前,但凡事都有多种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 , 追求元的风景也是必要的但欣赏周围的风景也是不可缺少的 , 它可以让我们的眼界变得宽广 。
而那一个风景让我们的眼界变宽广了,他就是-----老师;是最美的风景,可能会有人说,老师有什么美的地方呢?他们长得很老,很难看 。
确实,那老师为什么会长得很土 。
很难看呢?可是每个人不会思考,不会想 。
因为老师的工作很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来用化妆品来掩盖自己逝去的青春,由于老师关心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成绩,本来已经苍老的脸上又添加了一条条皱纹,由于老师为我们备课,牺牲了太多的娱乐的时间 , 为我们看交上去的作业本 , 让我们把每一道错误的题都记?。?希望我们不要在这道题上摔倒第二次了,而他越看越认真,一看就是看到十一点钟,非常辛苦,所以老师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平凡的人 。
含有古诗的短文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 , 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 , 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 。
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 , 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 。
简而言之 , 是大势所趋 , 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 , 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 。
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
――李正
推荐一篇作文 里面带有超级多的古诗的在古诗中享受 指导老师 :正阳二中殷久慧学 生:八五班白金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 。
名篇佳作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也,在诗歌中享受着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观赏诗中的奇山异水和美好江山,等等 。
陶渊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饮酒》对田园生活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像一杯飘着淡淡香气的茉莉花茶 , 衬饮苦涩,细细品尝,却发现清凉中带着清香,全是语言清淡,不加雕饰,华美辞藻却流露出了厌倦官场腐败,决心饮世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人生追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我沉静在一位清高隐士形象中享受着他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真挚情感之间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激荡的呼号,李白,一位在自己生活都难以保障的情感下,还没身处地底为他人着想的浪漫主义诗人 。
一位坚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还是坚强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报复的智者,我们应坚信,树立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望,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下万物都尽收眼底,“我”不拍浮云遮望眼,只因“我”在最高层上面 , 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 , 抱和对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的最高境界 。
《水调歌头》通过写作者因为政处境界的心意以及和其苏彻的离别 , 中秋对月 , 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 但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 , 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时达的情怀,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是,人生并非没有感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
清水照应着霞光,独自坐在岸边,慢慢领悟,飘飘融化诗意之中 。
带有诗句的语文老师作文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赞美老师的诗句 。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斯大林也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人们也说:“教师就像园?。岩恢曛辍驶ā嘤孟恃薅?。
”我说:“老师是春蚕,也是园丁 。
但她更是一位母亲,她正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让我们茁壮地成长 。
”我,也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梁老师 。
梁老师很漂亮 , 苗条的身材 , 高高的个子 , 脸上时常挂在笑容 。
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充满了对我们进步的期盼 , 笔挺的鼻梁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每天都为我们讲课,旁边还有两个酒窝,不笑就有 , 一笑就更深了 。
最引人注目的 , 是那一头金黄的卷发,在阳光下更显得美丽 。
老师时常化点妆,让人觉得她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女呢!梁老师希望看到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 。
一天早读课,老师正在讲台上认真地批改作业,当她看到王小龙的作业本时,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 , 还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不错 , 你的字迹有进步,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
”王小龙听了以后,显然有点得意 。
老师也很通情达理 。
运动会上,一位同学因为没有进入决赛而伤心地哭了,梁老师看见了连忙安慰他:“没事的 , 只要你尽自己所能老师就满意了 , 有没有名次并不重要 。
”梁老师还是一个负责人的好老师 。
二年级刚转过来时 , 我们的成绩高低不同,就像是一盘散沙 。
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成绩,花了很长时间 。
但是由于长时间给我们讲课,老师的嗓子沙哑了,医生嘱咐她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要多说话 。
但梁老师并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做,依旧来到学校为我们上课 。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 我们班的成绩提高了不少 。
老师不但负责任,而且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小错误 。
一次上课时,老师正在朗读课文,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纠正了老师的一处小的错误,老师不但没有生气这位同学打断了她朗读课文,反而还对他说了声:“谢谢 。
”我的梁老师不像*老师,只要我们犯了错就让我们“挨板子” 。
梁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你们都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也要面子 , 我也不想伤害你们的自尊心 , 只希望你们能自觉对待学习 。
”记得有一次 , 一位同学作业没写完,老师把他叫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学习是给自己学,不是给别人学,你自己都对自己不认真,老师还有什么办法呢?老师只能教你学习的方法,作业本拿回去,把昨天的作业补齐了 。
”那个同学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从此他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
怎么样,我们老师厉害吧?不打不骂就把这个同学“治服了”噢,我亲爱的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对同学亲切、关心 。
你们说,她能不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吗?
关于赞美古诗词的文章赞美春天的古诗的文章 春是一纸写意渲墨吗?“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嫣红如火的江花星星点缀着碧蓝的江水,水流云在,春日的阳光淡淡洒在江面上,一抹微红粼粼而起 , 让人见了 , 都想拿起水墨画笔,把这幅美景临摹带回家 。
还是一卷工笔勾勒?“一树春风千万枝 , 嫩于金色软于丝 。
”春风轻柔,杨柳垂丝皆画,不知是谁的纤纤素手,将这千条万条的柳丝染上了青翠,嫩黄?信步雨后的古桥上,芬芳素雅,仰望斑驳的松枝间,月朗星稀 。
春,暖人心脾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
”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 , 莫待花落空折枝 。
”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 …… 呵,我试着要解读春天,可我发现她太绚烂,有没有这样一支笔 , 能画出柔媚欲滴的春色?我又发现她太短暂,有没有这样一扇窗,能留住一纵即逝的春光?一季季的春来了又去 , 去了又回 。
究竟春为何物,我想,你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
春天花会开 文: 长发迎空 也曾期待 , 也曾聆听 。
期待百花争妍的美丽,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 。
在每一个春天 。
随着三月的风潜入楹檐,一股温润的气息已悄悄临近,轩窗静倚,空气沁凉却已不带一丝寒意,轻盈地掠过青草地 , 掠过杨柳梢,掠过城边潺潺的小河,掠过路旁摇曳的花朵 。
冬日的沉郁正从那个阴冷的角落缓缓退去,随之而去的 , 是一如冬日的忧郁心情 。
时光流转,春天又至,院中的蔷薇又会再度织出满墙的锦绣,那一株桃树,也会再度晕上了一抹微红,牵引我所有的视线 。
而我,很想就这样以草色为帘 , 以花香为茶,手握一卷诗书,默默地品,静静地读,摈除了红尘里的喧嚣,世俗的浊气,让一颗浮躁的心片刻间沉静,在淡淡的春的花语中,将如花的心事汇成一条潺潺流芬的河,蜿蜒过将要干涸的心 。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 是水仙的淡雅,“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是桂花的清怡,“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 是月季的淡定,“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是蔷薇的缠绵,“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是梨花的脱俗,“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是榴花的娇艳,“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是桃花的风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牡丹的高贵……书中自有花如霞,书中自有香如故 。
想着百花婷婷绽放的模样,想着那份属于春的喜悦即将来临,我已经颇为迫不及待了 。
赞美春天的古诗和文章 经过一冬的沉寂,终于又盼到了花开的日子 , 终于又可以轻挽秀发,轻扬素裙 , 如儿时般轻轻哼着一首歌儿在星星点点的花丛中穿过,听百鸟婉转 , 闻百花飘香,让裙角洒满属于青春的芬芳 。
终于可以端坐抚琴,用如潮的思绪拨时光的琴弦,弹奏出泠泠如水的音韵 , 缭绕过手中的一杯清茗 。
“幽兰生庭前,含薰待春风”,植满新绿的岁月中 , 欣喜地发现这一个春天的早晨是怎样的明媚 。
抑或,细雨中梦回那一条童年的小溪,去倾听“时有落花至”的清音,去轻嗅“远随流水香”芬芳 。
让淡淡的春水在眼眸中荡漾,浓浓的春意在眉梢凝结,随着一汀烟雨一树杏花氤成一幅恬淡而又飘渺的山水渲墨 。
…… …… 就让岁月都随风影植成了花季 , 幽幽的花香,将弥漫在心间的年少轻愁吹散 。
而记忆也如同那些永不凋谢的花朵,在某一次个不经意的转身,某一个恋恋的回眸中,于心底某一处静谧的角落悄然开放,溢出浅浅的芳香,耐人回味 。
再次期待,再次聆听 。
期待百花争妍的美丽,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 。
在这一个春天 。
求写一首诗的600字作文最近,我读了《白居易诗进长安》这篇文章,令我深有感触 。
十六岁那年,年轻的白居易去长安应考 。
考试前,白居易把《赋德古草原送别》这首习作拿给主考官看,考官看后拍案叫绝,没过几天,白居易这个名字便家喻户晓了 。
这次应考,白居易不仅榜上有名,还蜚声全国,虽然是这样,但他仍然继续苦读 , 日夜用功,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 。
每每读到这儿,我就想:白居易埋头苦读,嘴唇与舌头上都生出了大大的水泡,胳膊肘也被书桌磨出了老茧,可见,这是一种多么勤奋的精神?。《宜〉贸晒蟛⒉唤景? ,而是继续苦读 。
在我们的学习上 , 有多少同学能像白居易这样呢?有些同学不想付出努力就想取得成功,在学习上不肯下苦功夫 , 一点都不勤奋,整天胡思乱想,满脑子都是怎么玩游戏,看什么动画片等,不付出实际行动,最后只能是两手空空 。
还有的同学取得一次好成绩后日夜兴奋,而且洋洋得意,趾高气扬,并不能像白居易一样在闻名天下的情况下不骄傲、刻苦读书,学习成绩却像过山车一样,很不稳定 。
因此,我们不仅要要学习白居易取得好成绩不骄傲的优秀品质,更要学习他的这种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参考资料:读《白居易诗进长安》有感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