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初学者调弦 吉他怎么调弦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自学吉他、作为一个吉他手、拥有一个好的吉他手感不仅可以帮助提高练琴的效率,还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花了两天时间总结了一些调琴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吉他需要调节的原因:
由于我们祖国土地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形成明显的干湿差异、吉他在干燥的地方容易造成木材收缩、面板下沉、弦距降低,琴颈朝后弯,琴弦打品等问题 。潮湿的地方,木材会吸收大量水分,造成木材扩张,面板鼓起,琴颈朝前弯 , 弦距变高,演奏费力等问题 。
其次是检测我们的琴是否需要调整、检测办法有三种1.目测:沿着琴头至琴体的方向观察琴颈两侧是否出现弯曲 。2.琴弦检测法:将琴弦调整到标准音(或者自己的特殊调音) 。用手指将琴弦分别按在指板第一品以及最后一品位置,观察琴弦和品丝之间是否有间隙,然后使用手指按压琴弦中间部位 , 看是否有空当量 。
3. 使用专业工具测量指板上的曲度调整方法:通常我们需要把琴颈钢筋全部调松,也就是说我们开始调整的时候是要放松琴颈 ,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两个基本情况1.琴颈钢筋的可调范围2.琴颈钢筋不会被一下紧坏 。琴弦放松的情况下,我们第一次把琴颈调直,使用六棱扳手顺时针方向调紧钢筋是琴颈平直;将琴弦调到标准音(百思特网或者特殊调弦),使用扳手继续沿着顺时针方向调整,直到琴颈再次平直为止 。

需要借助的工具:
1、把吉他调到标准音(如果经常特调 , 就调成常用特调中张力最小的调弦,比如low C) 。2、仔细观察一下指板是否平整,琴颈是否笔直 。如果指板平整,琴颈笔直,那么恭喜你可以直接进入步骤3 。如果指板是平整的 , 但琴颈是C型,就用六角扳手把琴颈调成笔直就可以了 。
【吉他初学者调弦 吉他怎么调弦】3、上琴枕关系着几个问题:1.演奏空弦音是否舒适或打品 2.空弦音音准问题 3.空弦
音是否有杂音
(1)琴颈在平直的情况下,上琴枕弦槽过深,会导致空弦音打品;上琴枕弦槽过浅,会导致琴
弦过高 , 演奏困难的问题 。
(2)空弦音的音准位置在指板上端边缘,如果上琴枕的指板一面不是琴弦震动的截止点 , 那么
空弦音的音准就会有问题,并且影响其他品的音准 。
(3)上琴枕弦槽的宽度也会造成问题 。弦槽太宽,琴弦会在弦槽内震动,产生杂音;弦槽太窄,
会卡住琴弦,推弦时弦很难恢复到原来的音准,甚至卡住 。
修正方法:
(1)使用专业测量尺测量琴弦底部距离第一品顶端的高度 。
(2)使用塞尺测量品丝高度然后叠加小于琴弦到第一品距离的高度作为标尺
(3)使用琴枕弦槽锉,修整弦槽,注意弦槽锉一定要保持水平,垂直

4、用变调夹夹住一品,如果此时你的吉他已经打品了,那么就需要换上新的下弦枕 。测量12品的弦距(琴弦到品丝的距离),记录这个数值 。如果很低(2.5mm以内)就可以直接进入步骤4了 。如果很高(或者你要求很高)就复杂了?。?)先把变调夹夹到7品上,然后把弦慢慢调松,最后把固弦锥拆掉,把弦的后端拆下来 。取出下弦枕 , 准备用砂纸打磨下弦枕的底部 。(如果下弦枕非常紧 , 可以借助钳子拔出来 , 注意拔的时候要按住琴桥而不是按住面板 。取出下弦枕的时候,如果发现是用胶粘上的拔不出来 , 那么恭喜你的吉他是一把如假包换的标准烧火棍 。请还原到步骤1,然后去疯狂的练指力?。?)打磨之前最好根据需要磨掉的高度先画个记号 , 要磨掉部分的计算公式是:(当前12品弦距-目标12品弦距)乘以2”,然后开始打磨并且反复百思特网测试 。(3)测试的方法是装好弦 , 用比你自己正常演奏更大的力度弹每一品,直到在这种力度下出现微微的打品 。(变调夹夹住7品的作用就是为了在保持琴头端的情况下拆掉另一端的琴弦 , 因为本步骤可能需要反复拆装,如果反复把琴弦完全拆掉再装上的话会非常麻烦 。)
5、在废掉几条弦枕之后,终于完成了冗长的步骤3 。请调好弦,拿掉变调夹 。
(1)如果一品很低,拿掉变调夹后手感上没有明显变化,并且不打品 。那么就成功了!如果打品,就需要换新的上弦枕 。
(2)如果发现一品很高 , 拿掉变调夹后手感立刻变差了 。那么看一下六根弦在一品的高度是否整齐 。
(3)百思特网如果高度整齐,只需要拆掉上弦枕,像步骤3一样处理上弦枕就可以了 。(4)如果不整齐,那么就需要用锉刀一个一个挫上弦枕的凹槽,直到每根弦在一品的高度都整齐并且很低 。注意处理上弦枕的时候一定要有极度的耐心,每次只磨一点点然后反复测试 。

6、控制好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环境湿度对琴是有影响的,好琴更需要注意控制好环境温度 。通常来说环境湿度在40%-60%是合适的,50%左右最好 。湿度过大 , 容易造成吉他面板凸起导致弦距过高 。2、如果前两步无法解决弦距高的问题,可以把琴弦松掉 , 琴箱内放两包干燥剂 , 装在琴箱或者比较厚的琴包里,静置2~3天看下 。(北方日常要用加湿器,南方日常要用干燥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