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字为主题的古诗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
青女素娥俱耐寒,月中霜里斗婵娟 。
以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有哪些?包括题目,作者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
仙人垂两足 , 桂树作团团 。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古人今人若流水 , 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
【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 , 人间月影清 。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
【月圆】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秋夕望月】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
【海上生明月】朱华 皎皎秋中月,团圆海上生 。
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
渐出三山岊,将凌一汉横 。
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 。
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 。
此时尧砌下,蓂荚自将荣 。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石壁千重树万重 , 白云斜掩碧芙蓉 。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
【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
四溟水合疑无地 ,  八月槎通好上天 。
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
夜深独与岩僧语 , 群动消声举世眠 。
【咏月】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
关于月亮的诗句,各写出诗的题目,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诗词似乎总与月亮有关的 , 而月亮情结应该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对中秋的一个直接体现了 。
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老实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总是喜欢吟这首诗,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阐述了人们在中秋时节最原始的思乡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让人喜欢 。
据说 , 曾经有媒体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中国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诗,这一首《静夜思》便在其中 , 可见其魅力 。
李白还有好几首关于明月的诗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还有另一首《关山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这两首诗都在孤独中写就,正因为孤独,所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 , 这种孤独也让许多远在异乡的人们心中有着很大的共鸣,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欢 。
除了李白,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也是很不错的一首中秋诗,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更是让千载之下的人读来心为之动,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觉来其水平也是蛮高的 , 绝不在李白之下,诗云:“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 , 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 , 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 更耐人寻思 。
同是望月 , 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 。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 , 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
唐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诗中有关中秋明月的诗中 , 真正是佳作不断,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写过这个主题的,可见中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 , 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 长河渐落晓星沈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别人都是一出来就看见了好端端的一轮圆月,陆龟蒙却要《中秋待月》:“转缺霜输上转迟 , 好风偏似送佳期 。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
何人为校清凉力 , 欲减初圆及午时 。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 。
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
这首词是东坡怀念弟****由时写的 , 这在序中有说 。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 。
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 。
同时 , 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 , 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 。
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
其他有关中秋的诗词实在是很多的,因为中秋与明月是属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共同拥有这轮明月与思念的 。
正所谓“千里共婵娟”嘛 。
大家有兴趣可以多找些出来读的 。
月为主题的古诗 。
五律
.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
.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 苏轼: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转朱阁 , 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
.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
关于月亮的五言绝句的古诗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唐朝 。
诗名:《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 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解释:小时侯,年少无知,误将月亮当作又圆又亮的白玉作的盘子!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宋诗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解释: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 , 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 , 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
在浮想联翩中 , 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 , 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诗名:静夜思解释:映照在井栏上的月光 , 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
ps. 床是井栏的意思,不是卧室的床4 , 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孟浩然 唐诗名: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 , 江青月近人解释: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
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 , 极目远眺 ,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 , 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
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
5 ,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诗名:枫桥夜泊解释:这首诗的题目就很精练 。
“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时间 。
四个字,该介绍的都介绍了,“吝啬”到了极点 。
然后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 。
“月落乌啼” , 有声有色有情 。
在古诗词中 , 凡用“月”“乌”者不外乎“凄愁悲苦”四字,太阴西坠 , 乌鹊哀鸣 , 张继的哀怨之气与郁闷之气贯注其中,不解人意的霜气偏偏充盈天地,为这浓秋之夜和张继心中洒下丝丝凉意 。
视觉、听觉、触觉三管齐下,恰如其分地现出了他的心境 。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觉 。
同样是秋夜对月独处孤舟,李白苏轼二人定是要“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了 。
但换了失意的人,不过是“独步漫长宵 , 风过花零 , 遥望月空鸣”而已 。
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 。
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渔火点点,再加上秋风的低吟,一片片枯败枫叶划过张继心头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 对前途的迷茫,他的心中仅剩下一种感情--愁 。
秋风送寒,独卧小舟,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对愁眠”甚至有几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伶仃了 。
一个落第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
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姜江水流:李白诗名: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解释: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所作,表现了对故乡山水与友人的依恋之情 。
首二句写月,以“峨眉山”修饰“月”,则月成为峨眉山独占之月,可见爱月缘于乡情,而将高悬于秋夜天穹之月同时引入平羌江水之流 , 则江、天、山、月互映,诗境顿生 。
平羌江,即今青衣江 。
后二句承江水写舟行,由清溪向三峡,明月相随,而思君不见,怀人之情顿生,未点月而月恒在,写怀人而月为媒 。
通篇写月,实亦写人,峨眉山月,亦即峨眉山人 。
此外,四句中嵌入五地名,却流畅自如,略无斧凿牵强之迹 。
有关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词名句晚上,闲来无事,实在无聊,于是一个人就漫步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中,独自去享受那夜色之美 。
抬头望着寂静的夜空,可爱的月亮从树梢后慢慢地爬上半空,光亮、圆润,像一块玉琢的盘子 。
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悦耳的琴声 。
置身于如此美好的月色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古诗中很多关于月的描写 。
《诗经》里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句子 。
皎洁的月光成了妆扮美人最好的饰品 。
“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灵月是美好爱情的见证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如顽童,惊碎了鸟儿的好梦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们寂寞时,月是我们忠实的伙伴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我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们对人类起源的遥遥揣测 。
当月出现在夜空时,它总能牵引我们的目光,激发我们的思维,绽放我们的情感 。
使我们为它痴,为它狂,为它欢呼,为它感伤 。
它是那样光彩夺目,它是那样令人神往 。
然而,当我们仰望明月时,有谁会关注它身后那默默给予它光明支持的太阳呢? 夜渐深沉,明月依旧当空照着,只是更圆更亮了,而我的眼睛却穿过耀眼的光芒,望向那“明月”背后遥远的夜空 。
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的原创诗句李白的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 。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 。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
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 。
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
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
作文《古诗中的月亮》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 。
《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 。
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 。
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 , 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
”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 。
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
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 , 木叶微脱 。
菊散芳于山椒 , 雁流哀于江濑 。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
”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 , 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 。
”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 , 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 。
写月的诗 , 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
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 , 因而“流霜不觉飞” , “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 。
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翩跹的身影 , 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 。
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 , 无数杨花过无影” , 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 。
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模糊不清的“朦胧色” , 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 。
“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 , 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戚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 , 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着雄浑高古之美 , 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 。
” 月亮意象的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 。
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诗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体 。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上下 , 触处生神 。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 , 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构成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 , 但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
全诗的意境是如此优美宁静 , 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一诗创造的优美意境是空前绝后的 。
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的风格是闲、静、淡、远 , 其诗作的意境也是十分优美的 。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此诗意境,不仅如施朴华评价,给人以 “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
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 , 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 。
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
整首诗的意境之优美,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 。
月亮不仅本身给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 。
翻阅《诗经》,我们会发现 , 月亮在诗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这从《东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证 。
其中《东方之日》中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创造性的 。
马瑞辰说:“古者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 。
”(《毛诗传笺通释》)这对以后的作家和民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
如宋玉《神女赋》写美女:“其始来也,耀乎白日初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光”,韦庄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名句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
它对我国以月喻美人、以月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传统具有开创意义 。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 。
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绍兮 。
劳心惨兮!”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 。
诗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貌 。
“月出皎兮 , 佼人僚兮”《毛传》注曰: “妇人有美白皙也” 。
皎洁的月光使人联想到美人的白皙明艳,高悬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 。
朱熹在《诗集传第七·陈风之十二》中评此诗曰:“此亦男女相悦而思念之辞,言月出则皎然矣,佼人则僚然矣 , 安得见之而舒窈纠之情...
表达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古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
昨风一吹无人会 , 今夜清光似往年 。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蚊恫?。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 , 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
--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
渐上远烟浮草际 , 忽依高阁堕檐前 。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
月明圆峤人千里 , 风急轻帆燕一行 。
--张煌言《舟次中秋》
【以“月”字为主题的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