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题词用的关于山水的诗词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
5、《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6、《绝句》
宋·李清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7、《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
生事且弥漫 , 愿为持竿叟 。
8、《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
9、《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10、《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12、《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1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
1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15、《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6、《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17、《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 , 一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1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1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
20、《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22、《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2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24、《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江上唱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
25、《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1、《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
闲上山来看野水 , 忽于水底见青山 。
2、《江上》
清·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
3、《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4、《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学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5、《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6、《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8、《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 , 天寒红叶稀 。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
9、《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10、《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11、《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2、《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
入夜分明见 , 无风波浪狂 。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
13、《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14、《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 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15、《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诗词题目大全及答案《赠梅处士》张籍早闻声价满京城,头白江湖放旷情 。
讲易自传新注义,题诗不著旧官名 。
近移马迹山前?。嘞蚺M匪吕镄?。
天子如今议封禅,应将束帛请先生 。
《和裴司空酬满城杨少尹》张籍圣朝偏重大司空,人咏元和第一功 。
拥节高临汉水上,题诗远入舜城中 。
共惊向老多年别,更忆登科旧日同 。
谁不望归丞相府 , 江边杨柳又秋风 。
《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张籍三朝出入紫微臣,头白金章未在身 。
登第早年同座主 , 题诗今日是州人 。
阊门柳色烟中远,茂苑莺声雨后新 。
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曲江春 。
《梁公子》李贺风彩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
南塘莲子熟,洗马走江沙 。
御笺银沫冷,长簟凤窠斜 。
种柳营中暗 , 题书赐馆娃 。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卢照邻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 。
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
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 。
无人且无事 , 独酌还独眠 。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
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 。
我有壶中要,题为物外篇 。
将以贻好道,道远莫致旃 。
相思劳日夜 , 相望阻风烟 。
坐惜春华晚,徒令客思悬 。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 。
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
天子何时问,公卿本亦怜 。
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 。
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 。
倘遇鸾将鹤,谁论貂与蝉 。
莱洲频度浅,桃实几成圆 。
寄言飞凫舄 , 岁晏同联翩 。
语文 诗词鉴赏题 怎么做好首先要大体理解诗词的意思,无外乎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之类的 。
一般都是通过对景物或者环境的描写 , 然后抒发作者的感情 。
所以,你首先可以把所描写的景致和作者的实际情况联系一下 , 然后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
要么就是怀才不遇了,要么就是背井离乡了 , 只要把大体上他的思想分析对,就大胆得往上面加词就行了,另外可以交代一下诗中用了哪些修辞,而写此的作用也无非是更加表现作者的情感 。
总之,这种题几年前上高中的时候经常作 , 只要知道作者的大体意思,就放心写好了
怎样鉴赏诗词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 , 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 , 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 , 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 , 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 , 一韵到底 。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 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
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 , 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 , 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
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 , 格调高昂 , 意境雄浑 , 感情激荡 。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
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 , 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
100题诗词名句填空,看看你能答对多少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5.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有何效果?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
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
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衬寂,如“日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 , 如“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
(2)联想和想像 , 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
(3)对比 。
(4)白描 。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
(2)比喻 。
(3)拟人 。
(4)夸张 。
(5)双关 。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
(6)用典 。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5.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改为: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 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
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为什么?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
语文诗词题~急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此生谁料 ,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有人说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请结合词句赏析 。
答: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 , 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 , 慷慨化为悲凉 , 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
“胡未灭,鬓先秋 , 泪空流” 。
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 , 说尽平生不得志 。
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
“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 , 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 。
“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 , 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 , 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
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 , 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 。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 , “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 。
词人没料到 , 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 “沧洲” 。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 而今识尽愁滋味” , 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 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 。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 , 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 , 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
求《送李瑞》 卢纶 高考题诗词鉴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
掩泣空相向 , 风尘何所期 。
【注释】 故关:故乡 。
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
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 。
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 。
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 。
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 。
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 , 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 , 基调悲凉 。
【国画题词用的关于山水的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