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纳凉》的全文是什么意思?

【释义】: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 , 绿树成荫 , 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
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 , 泌人心脾 。
出自:宋代 · 秦观 。
原文如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
【赏析】: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 。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 , 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 。这样 , 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
描写夏日烈日炎炎的古诗词有哪些?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 《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  麦花雪白菜花稀 。
日长篱落无人过 ,  唯有蜻蜓蛱蝶飞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 , 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
竹深树宻虫鸣处 , 时有微凉只是风 。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 , 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 , 槐树阴中野径斜 。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
叹息老来交旧?。此参珀辈?。
纳凉的意思【词义】纳:乘 。
纳凉就是乘凉的意思 , 指为避热而在阴凉处歇息 。
古文中细分的话,包含两种意思:(1).趁着凉爽的时候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花出,欲日日乘凉摘?。?不摘则乾 。
”唐 韩偓 《野塘》诗:“侵晓乘凉偶独来 , 不因鱼跃见萍开 。
”(2).热天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
《七修类稿·诗文·二僧诗累》引 元 德祥 《夏日西园》诗:“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 。
”《红楼梦》第三一回:“只见院中早把乘凉的枕榻设下 。
”[1]
炎炎夏日,在树下乘凉的诗句炎炎夏日,我们可以通过读诗,窥见古代夏天的模样,或者感受古人度过炎夏的那份诗情画意,舒缓因热气引起的躁动,便可做到心静自然凉 。
一起感受一下:1.《夏日山中》唐 李白懒摇白羽扇 , 裸袒青林中 。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
赏析:“诗仙”解暑的办法自然像他的性格那般随意洒脱:偶尔路过树林 , 于无人静谧处脱下头巾和上衣,迎着山间吹来的风,听着树叶沙沙作响,多么凉爽惬意 。
2.《销暑》唐 白居易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
眼前无长物 , 窗下有清风 。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
赏析:这首诗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夏日最好的消暑方法: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
通俗来说就是心静自然凉 。
3.《夏夜追凉》宋 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
赏析:这是一幅夏夜追凉图 , 画里有皎洁的月光,浓密的树荫,婆娑的竹林,悦耳的虫吟,以及诗人悄然伫立的身影,本已到睡觉的时间,却因炎热睡不着,倒不如借着屋外的凉风去月光下站一会儿 。
可以学一下古人 , 出门赏月纳凉 。
4.《纳凉》宋 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
月明船笛参差起 , 风定池莲自在香 。
赏析:为了寻找理想中的纳凉胜处,这位诗人颇费心机选址和布置,“画桥南畔”,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 。
“倚胡床”,听笛声 , 闻莲香 , 好一个纳凉的诗情画意 。
5.《忆王孙·夏词》宋 李重元风蒲猎猎小池塘 。
过雨荷花满院香 。
沈李浮瓜冰雪凉 。
竹方床 。
针线慵拈午梦长 。
赏析:夏天大雨过后的清爽之感,你可曾体会过?这首夏词里,描写了一幅雨后清爽图:扑面而来的凉风,引得水草猎猎作响,荷香满溢,这时候来一盘冷水镇的李子和瓜 , 躺在竹制的方床上,谁还有心思去想那恼人的工作?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该有多惬意!看来,古人也认为,夏日是个偷懒的好时节 。
读完以上这些诗,你心中是否多了一股清凉之感?供参考 。
古诗词中有藕的句子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如梦令》李清照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送人游吴》杜荀鹤白藕新花照水开 , 红窗小舫信风回 。
《白莲池泛舟》白居易池藕重生叶,林鸦再引雏 。
《归来二周岁》白居易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一剪梅》李清照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 。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杜甫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杜甫藕花雨湿前胡夜,桂枝风澹小山时 。
《最高楼 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辛弃疾得鱼已割鳞 , 采藕不洗泥 。
《泛溪》杜甫君家荷藕好,缄恨寄遥程 。
《送王十至褒中因寄尚书》杜牧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 。
《相和歌辞·江南曲》温庭筠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 。
《相和歌辞·懊恼曲》温庭筠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
《相和歌辞·采莲曲》徐彦伯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
《相和歌辞·采莲曲》张籍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
《相和歌辞·采莲曲》王勃鲛人织绡采藕丝 , 翻江倒海倾吴蜀 。
《琴曲歌辞·龙宫操》顾况藕丝挂身在虚空,欲落不落愁杀人 。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顾况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
《杂曲歌辞·竹枝》孙光宪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 。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杜甫藕绡纹缕裁来滑,镜水波涛滤得清 。
《上李益庶子》王建不分闲花并蒂,秋藕连根,何时重得双眠 。
《恨春迟》张先素藕抽条未放莲,晚蚕将茧不成眠 。
《定风波》张先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 。
《渔家傲》晏殊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 。
《鹧鸪天》晏几道藕丝衫袖郁金香 。
曳雪牵云留客醉,且伴春狂 。
《浪淘沙》晏几道腻玉圆搓素颈 , 藕丝嫩、新织仙裳 。
《满庭芳》苏轼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 , 又经岁 。
《水龙吟》苏轼藕步进新船,斗楫飞云速 。
《生查子》洪适种藕百馀根,高荷才四叶 。
《高荷》元稹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熏 。
《白衣裳二首》元稹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
《古意》韩愈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 。
《盆池五首》韩愈西风吹垂杨,条条脆如藕 。
《暮秋感思》孟郊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
《去妇》孟郊浪定一浦月,藕花闲自香 。
《静夜相思》李群玉千根池里藕,一朵火中花 。
《上乐使君救康成公》贾岛藕肠纤缕抽轻春,烟机漠漠娇娥嚬 。
《舞衣曲》温庭筠无事只陪看藕样,有钱唯欲买湖光 。
《寄怀南阳润卿》皮日休玉封千挺藕,霜闭一筒柑 。
《京口与友生话别》陆龟蒙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折野泥 。
《曲江秋日》韩偓
关于夏天的古诗 完整古诗 夏夜叹【唐】杜甫永日不可暮 , 炎蒸毒我肠 。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虚明见纤毫 , 羽虫亦飞扬 。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北城悲笳发 , 鹳鹤号且翔 。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
遮:遮盖,掩盖 。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 , 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注释]1.晓:早晨 。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 , 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
4.别样:特别,不一样 。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 , 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 , 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 , 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
全诗明白晓畅 , 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
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 。
光宗召为秘书监 。
工诗 。
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 。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
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
亦能文 。
有《诚斋集》 。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注释]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
2. 耘田:除草 。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
5. 未解:不懂 。
6. 供:从事,参加 。
[简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
“耘田”即除草 。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 , 晚上就搓麻线 , 再织成布 。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 “儿女”即男女 , 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
【注释】: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 。
菜花——指油菜花 。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
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 。
篱落——篱笆 。
曲院风荷【清】陈璨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
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
夏吟【宋】戴石屏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初夏绝句【宋】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
夹路桑麻行不尽 , 始知身是太平人 。
《水浒传》中的一首施耐庵赤日炎炎似火烧 , 野田禾稻半枯焦 。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
关于夏天的诗句古诗大全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____杨万里《小池》2、水晶帘动微风起 , 满架蔷薇一院香 。
____高骈《山亭夏日》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____王籍《入若耶溪》5、柳庭风静人眠昼 , 昼眠人静风庭柳 。
____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6、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8、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
____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9、漠漠水田飞白鹭 , 阴阴夏木啭黄鹂 。
____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1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____范成大《喜晴》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____赵师秀《约客 / 有约》1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____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13、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
____陈文述《夏日杂诗》14、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____高骈《山亭夏日》15、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
____陶渊明《四时》16、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
____蔡确《夏日登车盖亭》1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____司马光《客中初夏》18、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
____李商隐《赠荷花》19、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20、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
____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2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2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____王昌龄《采莲曲》23、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
____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24、小扇引微凉 , 悠悠夏日长 。
____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25、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____苏舜钦《夏意》26、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____秦观《三月晦日偶题》27、夜来南风起 , 小麦覆陇黄 。
____白居易《观刈麦》28、风蒲猎猎小池塘 。
过雨荷花满院香 。
____李重元《忆王孙·夏词》29、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
____苏舜钦《夏意》30、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
____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31、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____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32、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
____王安石《初夏即事》33、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
____秦观《纳凉》34、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____李商隐《晚晴》35、玉碗冰寒滴露华 , 粉融香雪透轻纱 。
____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36、楝花飘砌 。
蔌蔌清香细 。
____谢逸《千秋岁·咏夏景》37、午梦扁舟花底 。
香满两湖烟水 。
____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38、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
荷花芳草垂杨渡 。
____刘将孙《踏莎行·闲游》39、云收雨过波添 , 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
____白朴《天净沙·夏》40、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____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41、草萤有耀终非火 , 荷露虽团岂是珠 。
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42、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____杜甫《夏夜叹》43、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
____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44、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____曾几《三衢道中》45、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 。
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46、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 , 露迎珠颗入圆荷 。
____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47、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
____陆游《幽居初夏》48、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
____杨万里《夏夜追凉》49、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
____司马光《客中初夏》50、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____李白《渌水曲》51、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____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52、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____李白《别储邕之剡中》53、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
____谢逸《千秋岁·咏夏景》54、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 。
____薛昂夫《西湖杂咏·夏》55、梅子青 , 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
____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56、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
____李白《江夏别宋之悌》57、镜湖三百里 , 菡萏发荷花 。
____李白《子夜吴歌·夏歌》58、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____李白《采莲曲》59、圆荷浮小叶 , 细麦落轻花 。
____杜甫《为农》60、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
____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61、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
____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62、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____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6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____杜甫《江村》64、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____白居易《采莲曲》6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
____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66、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
____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一致六年级描写夏景的古诗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古诗《小池》《小池》 宋·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古诗静夜思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
举 头 望 明 月 ,  低 头 思 故 乡 。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2.疑:怀疑,以为 。
3.举头:抬头 。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
【赏析一】: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 , 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 , 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 , 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 , 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
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 。
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 。
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 , 信口而成 , 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
【赏析二】: 《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 , 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 , 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 。
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 , 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 。
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
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 , 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 , 这并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 。
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 , 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 , 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 。
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 。
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 , 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
他感到怦然心动,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 。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播动了他的心弦 , 从而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这时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顺着光线向上望去时,窗外那娟娟的月轮正静静地挂在夜空 。
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心弦,原来就是那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思乡之情呀,它无所不在,白日里,有事的时候 , 它就静静地蛰伏在心灵的角落里,而到了此时 , 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 , 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真是一首“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 。
胡应麟甚至认为此诗是“妙绝古今” 。
李白这首清新质朴、婉转如歌的小诗因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 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
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 。
【赏析三】: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
【古诗《纳凉》的全文是什么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