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所有描写山的古诗中,哪首诗是写的最好的?

李白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创作了很多描写山的古诗 , 很难说哪一首是写的最好的 , 下面介绍几首最经典最、广为流传的供楼主欣赏 。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追问
这些都读过,还有吗?
追答 建议你到平行学社看看http://xue.paralworld.com/shi/shan/ , 上面有很多描写山的古诗,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李白写的关于山的诗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赏析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县 。
山中多寺观 。
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诗 。
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登峨眉山》,这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 , 另一首是写于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一首则是写于作者二十六岁(726)离开蜀地时 。
如果说李白早期是为了访道求仙而登峨眉山 , 那么在他即将离蜀和离蜀后写的关于峨眉山月歌的诗 , 则主要是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 。
这首诗人们很欣赏,但理解却有很大不同 。
第一,是对作者写此诗时的心情说法不一 。
明高棅《唐诗品汇》卷四十七引刘须溪谓此诗“含情凄婉”,而程千帆《古诗考索·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则云:“李白的构思是在以孤悬空中的月与自己所要随着江水东下而经过的许多地方对比 。
来展现自己乘流而下的轻快心情 。
”如果我们联系李白出川的动机来分析此诗,对以上两种理解的正误便不难做出判断 。
作者当时抱着四方之志出蜀远游 , 犹大鹏将展其翅 。
此时没有什么“凄婉”之情可言,相反 , 倒是大有与明月争胜之心 。
峨眉山月本来随着江水东流,作者乘轻舟顺流而下 。
所经之处有时可以看到山月,有时看不到,明月时隐时现,仿佛在紧紧追赶自己 。
看不到时,就像远远地将山月抛在身后 。
假如把上述刘须溪所谓“含情”的“情”,理解为作者与山月相嬉的情趣或得以出川的喜悦心情,似乎比“凄婉”二字更接近原意 。
第二 , 是对“秋”字的不同理解 。
一种认为是指秋天,另一种认为“是指峨眉山月上弦或下弦呈半圆形的时候” 。
揆度其意,当然以后一种说法较合理 。
不过可以肯定,李诗中的“半轮”,不会是指上弦月,因为峨眉山此时在作者的西南方向,自然是指阴历月终的时候了.同时 , 将“秋”字解作“时候” , 可以在训诂方面找到根据,即“秋”字可训为“时期”、“日子” 。
此外,“秋”字还训作飞动的样子,或腾跃的样子,如《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之七:“飞龙秋,游上天 。
”据此,将这句解作弯月飞挂峨眉山,似亦说得通 。
第三,是对“三峡”的不同解说 。
一说这里的“三峡”是指鄂川交界的瞿唐峡、巫峡、西陵峡;一说指四川乐山县的黎头、背峨、平羌所谓小三峡 。
要辨别哪一个更合理 。
不妨先考察一下李白的出川路线 。
作者看到峨眉山月的倒影映在平羌江里,说明是从峨眉山的方面启程的 。
平羌江即青衣江,源出四川芦山县西北 , 至乐山县入岷江 。
第三句的“清溪”即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县 。
“清溪”在乐山三峡的下游,作者夜间从这里出发 。
目标是“向三峡气显然不是指乐山县的三峡 。
否则不仅“向”字失去了着落 , 行人便成了走回头路 。
所以.此处的“三峡”必定是指著名的巴东三峡 。
这里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也是由乐山经渝州(今重庆一带)出川的必由之路 。
第四 , 是对二联对句中“君”字的不同解说 。
有的说是指作者怀念的友人,或为其“送行之人”;沈德潜则云:“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 。
君字即指月 。
”(《唐诗别裁》)看来后一种说法更合情理 。
峨眉山是作者实际上的故乡 , 月是故乡圆 。
作者对峨眉山月的怀念 。
无疑也是对故乡的依恋 。
如果把“思君”解作“思友”,便嫌平直,倒不如看作以月拟人更有诗意 。
俞陛云认为:“以秋宵之残月,映青峭之峨眉 。
江上停桡,风景幽绝 。
无奈轻舟夜发,东下巴渝 。
回看斜月沉山 , 思君不见,好山隔面,等于良友分襟也 。
”(《诗境浅说续编》)所以“思君”不是单指对某一友人的思念 , 而是一种宽泛的乡情 。
以象征着故乡的山月为友,不是比指某一具体的友人更有深意吗? 古人论此诗,最称道它对地名的妙用 。
明人王世懋说:“谈艺者有谓七言律一句不可两入故事,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 。
此病犯者故少,能拈出亦见精严 。
然我以为皆非妙悟也 。
作诗到神情传处,随分自佳,下得不觉痕迹,纵使一句两入,两句重犯 , 亦自无伤 。
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然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 。
”(《艺圃撷金》)王世贞称此诗是太白佳境,并说:“二十八字中 。
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
”(《艺苑卮言》) 。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作者不仅擅用地名,不露痕迹,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对于绝句诗艺的娴熟 , 尤其是第三句,承转很见工夫 。
作者是从平羌江顺流而来,所以第三句的“夜发清溪”是实接,如果再是实转,由清溪直下渝州,则成了水上码头名称的罗列,便可能诗味索然,而“向三峡”却是在虚实之间,作为地名,“三峡”属实,但此时诗人尚未抵达 。
它又是在想像之中 。
由于第三句承转得妙,第四句便成了顺水之舟,并把一系列普通地名赋予浓郁的诗情画意 。
变成了诗中的佳境 。
全篇说来亦巧亦壮,不愧为古今绝唱 。
李白写的山水古诗词《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
回崖沓障凌苍苍 。
翠影红霞映朝日 , 鸟飞不到吴天长 。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黄 。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
好为庐山谣 ,  兴因庐山发 。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
遥见仙人彩云里 , 手把芙蓉朝玉京 。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 , 烟涛微茫信难求 。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天台四万八千丈 , 对此欲倒东南倾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千岩万转路不定 , 迷花倚石忽已暝 。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
列缺霹雳 , 丘峦崩摧 。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
【李白所有描写山的古诗中,哪首诗是写的最好的?】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忽魂悸以魄动 , 恍惊起而长嗟 。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 须行即骑访名山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描写山水的诗句古诗李白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
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
站在这里 , 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
李白描写大好河山的诗句望庐山瀑布年代:【唐】 作者:【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望天门山年代:【唐】作者:【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登金陵凤凰台年代:【唐】 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 , 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独坐敬亭山年代:【唐】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夜宿山寺年代:【唐】 作者:【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关山月年代:【唐】 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 , 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横江词其一年代:【唐】 作者:【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
炼丹井年代:【唐】 作者:【李白】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 。
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 。
宿无相寺年代:【唐】 作者:【李白】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 。
聊借金沙水 , 洗开九芙蓉 。
烟岚随遍览,踏屐走双龙 。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 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 。
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 。
钓滩年代:【唐】 作者:【李白】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 。
霭峯尖似笔 , 堪画不堪书 。
秀华亭年代:【唐】 作者:【李白】遥望九华峰 , 诚然是九华 。
苍颜耐风雪 , 奇态灿云霞 。
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崖 。
何当余荫照,天造洞仙家 。
满意请采纳
李白有哪些描写山水的诗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独坐静亭山》“众鸟高飞?。略贫廊ハ?。
相看两不厌 , 唯有静亭山 。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山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登太白山峰》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
太白与我谈,为我开天关 。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
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
寻雍尊师隐居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
登锦城散花楼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琼钩 。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
暮雨向三峡 , 春江绕双流 。
今来一登望 , 如上九天游 。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 引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秋下荆门霜落荆门江树空 , 布帆无恙挂秋风 。
此行不为鲈鱼鲙 , 自爱名山入剡中 。
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 , 菱歌清唱不胜春 。
只令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越中览右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
采莲曲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柳 。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
越女词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
新妆荡新波 , 光景两奇绝 。
碧荷生幽泉碧荷生幽泉 , 朝日艳且鲜 。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
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
太原早秋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
思归若汾水 , 无日不悠悠 。
描写名山的诗句 李白 孟子 杜甫的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山居秋螟[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 , 往来成古今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轻舟已过万重山 。
饮湖上初晴后雨[唐]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 , 故国东来渭水流 。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去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 , 连山到海隅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沁园春·雪》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行路难〉李白 唐白日依山?。坪尤牒A?。
〈登鹳雀楼〉王之涣 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山坡羊〉张养浩 元朝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王维《汉江临眺》)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赤壁怀古》)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
描写山的古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刘大櫆《西山》 西山过雨染朝岚,千尺平冈百顷潭 。
啼鸟数声深树里,屏风十幅写江南 。
...
李白描写庐山的诗句是?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诗文解释】 阳光照射下,香炉峰周围升起一片紫色的云霞,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挂在山前的江河 , 奔腾的水流从高处飞泻而下,简直使人怀疑是那条银河从九重天临空而落 。
【词语解释】香炉:指香炉峰 。
九天:天的最高处 。
【诗文赏析】诗人在赞美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的同时,也颂扬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力 。
庐山市,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是江西省第二个以景区命名的县级市 。
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 。
背倚庐山,面临鄱阳湖,东与都昌县隔水为邻,西与九江县、德安县、共青城市接壤,北与濂溪区(原庐山区)相连,南与永修县湖洲相接 。
境域东西宽35千米,南北长52千米,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城区南康镇系故南康军、路、府治所在地 。
...
描写山中景色的古诗词元好问的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声.树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略贫廊ハ?相看两不厌 , 只有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