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古诗全文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赤壁》
【明】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萧声夜月孤 。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
《赤壁》
【清】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
求一篇古诗《赤壁》的诗意! 赤壁 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诗意: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
古诗词赏析 赤壁怀古 念奴娇 的词解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Ч欧缌魅宋?。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注释 (1)大江:长江 。
(古时“江”特指长江 , “河”特指黄河) 。
(2)淘:冲洗 。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
【赤壁 古诗全文】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
) (5)雪:比喻浪花 。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
(8)英发:英俊勃发 。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
樯 , 挂帆的桅杆 。
橹 , 一种摇船的桨 。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 , 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 , 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
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
现在人教是用“樯橹” 。
)(现有教材作“樯虏”“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 , 当年的赤壁战场 。
指古战场 。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 。
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 。
这里作通假字“花” 。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
(14)尊:同“樽”,酒杯 。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
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 古时读音是 huán。
其实就是在现代 , 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 。
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huán” , 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仍然读作“huán” 。
事实上在古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 。
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 。
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
此外 , 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 。
试想,“人生如梦” , 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 , 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 , 醒来 。
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 , “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 辵部 还 复也 。
从辵瞏声 。
户关切 户关切 , 切出来就是“ huán”。
注:其他版本 。
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 。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长江朝东流去 , 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 , 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遥想当年周公瑾 , 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手里拿着羽毛扇 , 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 , 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 , 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 , 和我同饮共醉吧!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
“一尊还酹江月” , 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
讲解 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
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 , 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
上片写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 , 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 。
“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
关于古诗词《赤壁》的典故和历史背景典故:火烧赤壁 。
历史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懈杏谌贝挠⑿鄢砂芏聪碌?。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 , 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 , 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
...
古诗词赏析题鸟江亭与赤壁同属于什么诗从题材上看 题鸟江亭与赤壁从题材上看同属“咏史”诗 。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 , 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 。
“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 , 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 。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
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火烧赤壁 , 烧的是船,而三国时的赤壁(长江赤壁),以现在的地理划分应是在今湖北赤壁西北 。
与长江南北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
指的是孙权、刘备联军在这个地方利用东南风,以火船火战烧掉曹操的联船,大败曹军的战役,史称赤壁之战 。
这一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
杜牧的赤壁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 , 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
有情有致 。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40篇)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杂说(四)&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amp;宋濂 17关雎&《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见欢&李煜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高中部分(14篇)1.劝学(节?。?amp;《荀子》 2.逍遥游(节?。?amp;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节?。?amp;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娇搰壁怀古&苏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品名称】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姓名】苏轼 【作品体裁】宋词 【诗词原文】 大江(1)东去,浪淘(2)?。Ч欧缌魅宋?。
故垒(3)西边,人道是 , 三国周郎(4)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6)公瑾当年,小乔(7)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8) 。
羽扇纶(guān)巾(9) , 谈笑间 , 樯橹(强虏)(10)灰飞烟灭 。
故国(1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ⅲ?2) 。
人生(间)(13)如梦,一尊(樽)还酹( lèi )(14)江月 。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大江:长江 。
(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
(2)淘:冲洗 。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
公元208年 , 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
) (5)雪:比喻浪花 。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
(8)英发:英俊勃发 。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
樯 , 挂帆的桅杆 。
橹,一种摇船的桨 。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 , 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
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
现在人教是用“樯橹” 。
)(现有教材作“樯虏”“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
指古战场 。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 。
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 。
这里作通假字“花” 。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
(14)尊:同“樽”,酒杯 。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
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 古时读音是 huán。
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 , 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 。
也就是说 , 在用于“归还”的“还”时 , 读作“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仍然读作“huán” 。
事实上在古诗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 。
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 。
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
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 。
试想,“人生如梦”,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 , 从梦中回还 , 醒来 。
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 辵部 还 复也 。
从辵瞏声 。
户关切 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
注:其他版本 。
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 。
译文 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后人书法作品 长江朝东流去 , 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
故垒西遁,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
羽扇纶巾,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 , 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Ω眯ξ姨喑钌聘辛? ,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 , 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编辑本段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
“一尊还酹江月” , 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
急求!杜牧《赤壁》说课稿【说教材】 一、 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 , 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
原因如下: 1、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
2、 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
二、 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
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 , 讲楚词要讲到屈原 , 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
三、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本词 2、 熟记作家作品地位 3、 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4、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一、 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 , 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 。
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
二、 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
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盐杖室饩澄侍獠淮螅?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
【说教学过程】 一、 在导课时 ,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
二、 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 , 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 。
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 。
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 。
三、 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 。
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
四、 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 。
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 , 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 。
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 , 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 。
平时时间充足时 , 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
五、 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 。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 , 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
【说板书及作业】 一、 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 , 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
二、 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
(以上仅供参考 。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 不能把说课当成教学过程介绍,除了要简要地说你是怎么教的,更要说清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