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

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
3、回乡偶书(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回乡偶书(二)  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 近来人事半消磨 。
惟有门前镜湖水 , 春风不改旧时波 。
译文: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 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
5、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 , 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
关于“思想”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思想”的诗句有1.《满庭芳·见人错失》年代: 元 作者: 马钰见人错失,动我心肠 。
交予怎不悲伤 。
思想烯指然臂,顶上然香 。
假饶投崖喂虎 , 尽舍身、弃命非常 。
争知得,有些儿妙理,别是嘉祥 。
清静无为鼎内,觉心中真火,下降肾堂 。
肾水化为真气,气结红霜 。
常常熏蒸四大,便玲珑、响*叮铛 。
神光灿 , 得携云,归去蓬庄 。
2.《虞美人·晓莺啼破相思梦》年代: 唐 作者: 顾夐晓莺啼破相思梦,帘卷金泥凤 。
宿妆犹在酒初醒,翠翘慵整倚云屏,转娉婷 。
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袂轻轻敛 。
佳期堪恨再难寻,绿芜满院柳成阴,负春心 。
触帘风送景阳钟 , 鸳被绣花重 。
晓帏初卷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 , 思娇慵 。
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 。
绿荷相倚满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 , 恨悠扬 。
翠屏闲掩垂珠箔,丝雨笼池阁 。
露粘红藕咽清香,谢娘娇极不成狂 , 罢朝妆 。
小金鸂鶒沈烟细,腻枕堆云髻 。
浅眉微敛注檀轻,旧欢时有梦魂惊,悔多情 。
碧梧桐映纱窗晚 , 花谢莺声懒 。
小屏屈曲掩青山,翠帏香粉玉炉寒,两蛾攒 。
颠狂年少轻离别,孤负春时节 。
画罗红袂有啼痕 , 魂销无语倚闺门,欲黄昏 。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 。
黄鹂娇转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锁窗前 。
3.《晚秋江上作》年代: 唐 作者: 张祜万里穷秋客,萧条对落晖 。
烟霞山鸟散,风雨庙神归 。
地远蛩声切,天长雁影稀 。
那堪正砧杵 , 幽思想寒衣 。
4.《蝶恋花·懊恼娇痴情未惯》年代: 宋 作者: 赵令畤懊恼娇痴情未惯 。
不道看看,役得人肠断 。
万语千言都不管 。
兰房跬步如天远 。
废寝忘餐思想遍 。
赖有青鸾,不必凭鱼雁 。
密写香笺论缱绻 。
春词一纸芳心乱 。
5.《鼓笛慢/水龙吟》年代: 宋 作者: 秦观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 。
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阻游人来往 。
好梦随春远 , 从前事、不堪思想 。
念香闺正杳,佳欢未偶,难留恋、空惆怅 。
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 。
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 。
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 。
仗何人,细与丁宁问呵,我如今怎向 。
6.《木兰花/玉楼春》年代: 宋 作者: 晏殊玉楼朱阁横金锁 。
寒食清明春欲破 。
窗间斜月两眉愁 , 帘外落花双泪堕 。
朝云聚散真无那 。
百岁相看能几个 。
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
7.《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年代: 唐 作者: 岑参池上日相待,知君殊未回 。
徒教柳叶长,漫使梨花开 。
驷马去不见 , 双鱼空往来 。
思想不解说 , 孤负舟中杯 。
8.《精列》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
莫不有终期 。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
思想昆仑居 。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
志意在蓬莱 。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
会稽以坟丘 。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
年之暮奈何 , 时过时来微 。
9.《临江仙·服气咽精吞七耀》年代: 元 作者: 牧常晁服气咽精吞七耀 , 存思想化三车 。
飞罡*水散名花 。
词章勤奏达,吟咏酌流霞 。
外事何干于内境 。
有为功力何赊 。
饶君作福等河沙 。
不明玄牝窍,特地隔天涯 。
描写思想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思想的古诗词有1.《满庭芳·见人错失》年代: 元 作者: 马钰见人错失,动我心肠 。
交予怎不悲伤 。
思想烯指然臂,顶上然香 。
假饶投崖喂虎,尽舍身、弃命非常 。
争知得,有些儿妙理,别是嘉祥 。
清静无为鼎内,觉心中真火,下降肾堂 。
肾水化为真气,气结红霜 。
常常熏蒸四大 , 便玲珑、响*叮铛 。
神光灿,得携云,归去蓬庄 。
2.《更漏子·庭远途程》年代: 宋 作者: 杜安世庭远途程,算万山千水,路入神京 。
暖日春郊,绿柳红杏,香迳舞燕流莺 。
客馆悄悄闲庭,堪惹旧恨深 。
有多少駈駈,蓦岭涉水,枉费身心 。
思想厚利高名 。
谩惹得忧烦,枉度浮生 。
幸有青松,白云深洞,清闲且乐升平 。
长是宦游羁思,别离泪满襟 。
望江乡踪迹,旧游题书,尚自分明 。
3.《蝶恋花·懊恼娇痴情未惯》年代: 宋 作者: 赵令畤懊恼娇痴情未惯 。
不道看看,役得人肠断 。
万语千言都不管 。
兰房跬步如天远 。
废寝忘餐思想遍 。
赖有青鸾,不必凭鱼雁 。
密写香笺论缱绻 。
春词一纸芳心乱 。
4.《水龙吟·无情风掠芭蕉响》年代: 宋 作者: 赵长卿无情风掠芭蕉响,还是重门已闭 。
银缸独对,相思方切,教人怎睡 。
解叹从前事,解叹了、依前鳖气 。
想他家那里,知人憔悴,相应是、睡也未 。
且恁和衣强寝,奈无寐、依前重起 。
起来思想,当初与你,忒煞容易 。
及至而今也,半头天眼,不存不济 。
最消魂苦是,黄昏前后,冷清清地 。
5.《临江仙·服气咽精吞七耀》年代: 元 作者: 牧常晁服气咽精吞七耀,存思想化三车 。
飞罡*水散名花 。
词章勤奏达,吟咏酌流霞 。
外事何干于内境 。
有为功力何赊 。
饶君作福等河沙 。
不明玄牝窍,特地隔天涯 。
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诗句《旅程 》 汪国真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 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 , 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 , 最早可追源到清末 , 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 , 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
特点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 , 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 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
分类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 。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按照表达方式划分 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
叙事诗 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
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中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明哲的《美猴王》和《阿拉克涅》;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
抒情诗 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
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 。
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 , 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 。
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
按照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
格律诗 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 如 ,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
以及格律体新诗四言体,六言体,八言体 。
以后还可能又更多现代新诗也具有格律规则 。
自由诗 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 , 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
中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
散文诗 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
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 , 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篇幅短小 , 像散文一样不分行 , 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仅供参考的《忆锦兰珊》 。
韵脚诗 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诗的结尾须押韵,不论格律和音步 ,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 。
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韵式体新诗,规律押韵但音步(节奏)不对称的新诗 。
以汪国真最为代表性 。
目前传承这种诗体的有丁翔(北方浪人),丘勒,申洪洲等等 。
在理论方面 晓曲 和孙逐明等人组建的格律体新诗研究会对现代格律诗和韵脚诗的理论做出了详细研究阐释 。
关于诗词的思想内容有哪些 1、《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 , 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 , 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3、《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3、七言诗三首吕祖一日清闲一日仙,六神和合自然安 。
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
不负三光不负人 , 不欺神道不欺贫 。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
莫道幽人一事无,闲中尽有静功夫 。
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 。
4、道教"游仙色彩、想象、夸张、神化色彩"思想,李白的诗句: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
(李白《夏日山中》)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 。
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 。
(《题情深树寄象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
尔来四万八千岁 , 不与秦塞通人烟 。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地崩山摧壮士死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难》)“…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尝称人意 , 不能鸣笳按鼓戏泡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
(《江夏赠书南陵冰》)
说有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诗歌?道德是潺潺的流水,川流不息,永不干涸 。
道德是凛立的大厦,威严端正,庄严肃穆 。
道德是朴实的镜子 , 客观真实,毫无虚伪 。
道德是坚固的桥梁,连接沟通,相辅相成 。
道德是人们的规范,是行为的准则 ,  是衡量人们自身的标设尺!
有思想感情的诗句?。。。。。。。。。。〖庇茫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 。
《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 , 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 , 续竹,飞土,逐宍(肉) 。
”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 , 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 , 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 , 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 。
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 。
《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 , 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 , 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
《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 , 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 。
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
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 , 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 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 。
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 , 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 。
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 , 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 。
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 , 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 。
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 。
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 , 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 。
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 。
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 , 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
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 。
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 , 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 。
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 。
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 , 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 。
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 。
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 , 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 , 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 。
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称“竹林七贤” 。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 , 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 。
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 。
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