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曾采取单边行动 沙龙

前以色列总理阿里埃勒·沙龙,曾经被称为“强硬派中的强硬派”,强行出兵,屠杀了不少阿拉伯人,占领了很多阿拉伯人生活的土地,被阿拉伯人认为是屠夫 。可是,他在担任第二任总理的时候,却强迫犹太人从占领的土地上回来,把他们在那里建起来的各种房屋给拆了,产业给毁了,把土地让给阿拉伯人,使得很多阿拉伯人转变态度喜欢他 。那么,沙龙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沙龙的父母,原来是生活在俄罗斯的富裕犹太人 。沙龙的父亲和母亲,都毕业于第比利斯州立大学,父亲学的是农学,母亲学的是医学 。他们的家庭生活,原本是比较富足安逸 。但是1922年的时候,由于苏联强势介入格鲁吉亚,格鲁吉亚被强行要求并入苏联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对很多反对加入的格鲁吉亚人,进行了残酷的杀戮 。沙龙的父母为了避免迫害和大屠杀,放弃了在格鲁吉亚的一切,逃到巴勒斯坦,在特拉维夫附近的沙龙山谷定居下来 。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存在了600年的强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解体,巴勒斯坦地区被英帝国托管 。这时候,全世界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犹太复国运动 。因为犹太人在世界上饱受欺负,没有自己的国家,所以沙龙的父母,自然也就加入到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之中 。沙龙的父亲复国的情绪还极为强烈,为了表明他们准备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的态度,沙龙的父亲,甚至抛弃了原来的姓,把自己的姓改为他们生活的沙龙山谷的名字 。意思就是说,这里就是我的国家、我的地盘、我的祖居地 。
1928年2月26日,沙龙出生 。沙龙在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就交给他一根大棒,让他用这个来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 。而且如果沙龙不听话,他也会用棍棒和沙龙说话 。这也使得沙龙从小就养成了彪悍的性格,并积极加入犹太复国运动之中,成为犹太复国运动的一个坚定的支持者 。
1938年,10岁的沙龙加入了犹太复国主义青年运动组织劳工青年运动 。1942年,14岁的沙龙加入了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个军事组织哈加纳,这个地下军事组织,就是想用暴力的方式,实现自己复国的梦想,后来这个组织,就发展成了以色列的国防军 。
1945年,17岁的沙龙初中毕业以后,沙龙就走进军营之中,参加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各种战争 。在战争中,沙龙打仗勇敢,奋不顾身,为犹太人打赢几次中东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
不过,沙龙在部队里的成长并不顺利 。由于犹太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军事势力,大家互相之间的主张也不一样 。虽然大家都知道应该促成犹太人复国,但是怎样复国,采用什么方式,大家的意见根本就不能统一 。同时,沙龙性格异常火爆,因此,他和军官们经常发生矛盾,他在军队中也多次受到排挤 。一度被解除职务,到大学里去读书和做研究 。比如,他到西伯来大学研究远东国际和中东文化问题,后来又到特拉福大学攻读,获得了法律学学位 。总之,沙龙因为性格的问题多次受到排挤,跌入人生的低谷,但是在这些低谷里,沙龙得到了很好的充电,使得他在军队里面反而更具有话语权 。


1967年,沙龙获得少将军衔,成为了将军 。
1973年七月,沙龙从军队里面退役,参与组建了利库德集团,并被选入利库德集团的议会,从此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 。
当利库德集团执掌以色列权力以后,沙龙先后出任过农业部长、国防部长、内阁商业和工业部长、住房部长、国家基础设施部长、外交部长等多种职务 。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人脉,让他在利库德集团里获得了极大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沙龙在担任政府各个职位的时候,对以色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在农业方面的贡献最大 。以色列生活在沙漠中,但是他们的无土栽培,农业科技水平,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 。咱们中国也向以色列学了不少 。1997年,沙龙曾经以国家基础设施部部长的身份,到中国访问 。在访问期间,他还考察了中国北京通州区示范农场,而那个示范农场,里面汇聚的各种农业科学技术,正是从以色列那里学来的 。
1999年,沙龙出任利库德集团的领导人 。
2001年,沙龙在竞选中获胜,担任以色列总理,成功组建了以色列第29届联合政府 。2003年,沙龙第二次担任以色列总理 。
沙龙的整个政治生涯,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
最开始的时候,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加上身处军营之中,因此沙龙的手段极为强硬,被称为是“强硬派中的强硬派” 。他坚决反对巴以和谈,对阿拉伯人进行强硬的打压,强行的占领阿拉伯人的土地,并在这些土地上搞各种建设,完全把占领的土地当成了家园 。他甚至提出了修建受到广泛争议的西岸隔离墙 。对于西方国家的多次斡旋,沙龙也是经常置之不理,
比如2003年5月,美国、俄罗斯、欧盟以及联合国联合推出了一个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个计划本来使得巴以局势一度出现了缓和的趋势 。但是沙龙顺应国内民意,继续坚持修建隔离墙,并对巴勒斯坦实施定点清除,使得巴以局势继续走向恶化 。沙龙甚至提出了单边行动计划,也就是以色列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实行单方面的行动 。
沙龙前期的这种做法,虽然让国际社会不满,尤其让巴勒斯坦人愤怒,对沙龙充满仇恨,把沙龙当成了一个屠夫 。但是,沙龙却极好地在国内获得了很大一部分民粹主义者的支持 。他们觉得沙龙这样做,是在积极维护以色列的利益 。因此,沙龙才会获得很大的支持,才会在2003年1月28日连任总理 。


沙龙的转变,就是在他担任第二任总理以后 。那时候,沙龙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这个“强硬派中的强硬派”,居然单方面要求犹太人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撤离 。那些犹太人在那里有住房,有产业,不愿意撤离,但是沙龙强行把他们拖走,给阿拉伯人留出地盘 。
沙龙之所以这样做,显然是他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看出来了,如果一味采用强硬的态度,没有任何意义,根本不能确保巴以和平 。所以他才会主动做出姿态,努力推进巴以和谈的进程 。
不过,沙龙的做法让利库德集团的成员大为不满 。利库德集团是以色列的右翼集团,他们的政治主张都是比较激进的,所以,他们批评沙龙背叛了国家,背叛了犹太教,背叛了犹太人 。虽然沙龙是党魁,但是大家都反对他,和他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
沙龙一怒之下,退出了利库德集团,自己成立了一个以色列前进党,并且担任该党的党魁 。
由于沙龙的这个政党,采用比较温和的政策,积极推进巴以和平,因此,沙龙的政权得到了以色列民众的普遍支持 。阿拉伯人也开始转变态度,认为沙龙会像当年的总理拉宾那样,将会给中东带来和平的希望 。
可惜的是,2006年1月,沙龙这时候78岁,本来大家都认为,他将第三次出任以色列总理,可他突然中风,从此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直到2014年1月11日,以及已经中风长达8年之久,一直躺在病床上没有苏醒过来的沙龙,在医院不幸去世,享年85岁 。
【沙龙曾采取单边行动 沙龙】可以说,沙龙在人生的最后岁月,政治态度的转变,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巴以冲突的局面,但是他给巴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同时也体现了沙龙在处理巴以问题上的政治智慧,尤其是他和阿拉伯人和解的一种智慧 。虽然他曾经伤害过不少阿拉伯人,但是这种仇恨,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沙龙不但要面对来自于巴勒斯坦的压力,也要面对来自于以色列的压力,包括利库德集团的压力 。要知道,当年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就是被以色列激进分子打死的 。所以,沙龙做出那样的转变,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为世人留下的这份政治遗产,是十分有意义的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