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背后的侥幸与恐惧心理 讳疾忌医

(图文无关)危险,不会因为你害怕,就不发生了;讳疾忌医,或曰恐惧……只会使危险更加危险 。(视觉中国/图)
前几天,给朋友帮忙送其老人就医,老人家近90岁高寿了,疝气发作,疼痛难忍、寸步难移 。一位老人病倒,几个中年人精疲力竭,老人骨质疏松、体弱多病,儿女、媳婿、朋友等中年人有力不敢使,手忙脚乱、折腾得够呛 。
医院的医生面面相觑,却爱莫能助:你们咋想的?为啥不早些年来就医?若是50-60岁,做疝气修复手术,大约95%概率解决问题(复发率约3%-6%) 。现在如此高龄,哪个医生敢给做手术?上了手术台还能下来吗?打了麻醉还能不能醒过来?切开的刀口还能愈合么?唉,保守治疗,吃点药缓解下症状吧……要么,你们去试试中医?
忽然想起,他们家祖孙三代,都有右侧髂窝疝气病症,发生在同一部位,可见明显的遗传性:右侧髂窝的肌肉发育不良,易于撕裂,导致肠壁外凸,造成疝气 。
约30年前,朋友的祖辈,在最后1-2年,疝气疼得难以行动,非常痛苦 。因为人老了,肌肉更加薄弱,更难以支撑疝口部位外凸的肠壁组织,腹腔内组织移位更严重,当然疼得更厉害 。
现在,朋友的父母一辈已到耄耋之年,果然,疝气发作,也疼得难以行动 。
祖辈已经作古,父母辈也已回天乏力,只能“保守治疗”了 。遂劝朋友(他作为孙辈,也已经快60了):知道你在相同部位也有疝气,趁现在还不到60,身体基础尚好,赶快做手术吧,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后果现在就能看到……疝气修复术只是中小手术,难度不大,成功率非常高 。
其实,因为是好朋友,关于这问题先后劝过多次了,每次得到的答复都一样:手术总会伤身体元气的、术后还可能复发、西医不可信、中国人的身体还是应该信中医、说不定不会发展到那么严重……
再劝:你看遗传率,你家祖孙三代都在同一部位发生疝气,明显有遗传因素,100%中招率,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您都是亲自经历,100%要受几年晚期折磨……说到这里,见到朋友脸色不太好看 。毕竟,多数人都不喜欢听结果不好的预测,就像买了股票的都忌讳“爹、哥、套”等字眼 。
马上往充满希望的“正能量”上转话题:疝气修复手术的复发率仅3%-6%……这意味着你有94%-97%的概率,避开祖辈父辈那100%的晚年痛苦 。修复好了,还能再嗨二三十年啊,咱一起去骑自行车、游泳 。
接下来,就是沉默……日语谓之“默の杀”(用沉默来表达拒绝),就像1945年夏季,盟国用《波茨坦宣言》规劝日本,现在投降,100%避免吃核弹 。日本不听,默の杀,然后100%吃核弹(还连吃两颗)再投降 。
讳疾忌医,似乎是人的普遍特点;面对灾难,很多人普遍存在“再拖一拖、再等一等、再瞧一瞧”的侥幸心理 。普遍不愿听取不同见解、反面意见、不好的预测,真是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
讳疾忌医,很大原因是出于恐惧心理,想到医院里那消毒水味道、那些银光闪闪的手术器械,正常人的心里确实感到紧张 。
而危险,与恐惧,尽管经常结伴而来,却是不同的概念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因素 。而恐惧,是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时,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被强烈压抑的情绪,通俗地说叫“害怕” 。
但危险,不会因为你害怕,就不发生了;讳疾忌医,或曰恐惧……只会使危险更加危险 。预测到大概率的危险,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理性的、勇敢的策略,战胜恐惧、排除潜在的危险 。
能冷静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预见未来的是智者;发现问题后,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是勇者;能预见到未来可能的危机,并敢于主动改变自我人生轨迹的,是智勇双全 。
【讳疾忌医背后的侥幸与恐惧心理 讳疾忌医】智者少,勇者更少,智勇双全者,少之又少……在职场、商场、市场,莫不如此 。相较之下,疝气手术真的是很小的事情 。事情虽小,但对类似潜在的健康问题拖延、侥幸、不作为,却可能耽误自己或他人的健康与福祉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