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的用途?电磁阀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文章目录

  • 直动电磁阀
  • 步进式直接电磁阀
  • 先导电磁阀
那么什么是电磁阀呢?电磁阀是依靠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驱动阀门开启/关闭控制流体的控制元件,是管道控制中常用的执行机构之一 。当电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引力,克服弹簧的压力,带动阀芯运动 。只有一个电磁线圈,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只能通断 。电磁阀主要用于液体和气体管道的通断控制 。它们是两位DO控制,一般用于小型管道的控制 。
电磁阀有很多种,原则上可分为三类:直动式电磁阀、步进式直动式电磁阀和先导式电磁阀 。一般最常用的有止回阀、安全阀、方向控制阀、调速阀等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不同种类电磁阀的特点 。
直动电磁阀 当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将关闭构件从阀座提起,并且阀打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将关闭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 。
步进式直接电磁阀 这是一个直接行动与引导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当进出口没有压差时,电磁力直接将先导孔和主阀活塞依次向上抬起,阀门开启 。当进出口达到启动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首先打开先导孔,主阀活塞上腔压力下降,主活塞受压差和电磁力拉动,阀门开启;断电时,先导孔被弹簧复位关闭,主活塞上腔受压,推动主活塞下移,阀门关闭 。
先导电磁阀 通电时,电磁力打开先导孔,主阀活塞上腔压力下降,在主活塞上腔和下腔之间形成压差 。流体压力推动主活塞移动,阀门开启 。当断电时,弹簧力关闭先导孔,对主活塞的上腔加压,并在主活塞的上腔和下腔之间形成压力差 。流体压力和弹簧力推动主活塞向下移动并关闭阀门 。
电磁阀的种类很多,有两位两通、两位三通、两位五通单电控、两位五通双电控、三位五通中封、三位五通中泄、三位五通中压等 。它们都有不同的图形符号 。以下是电磁阀图形符号的含义:
(1)用方框表示阀门的工作位置,几个方框表示几个“位置”;有几个接口连接到盒子外面,表示几个“连接”;
(2)方框中的箭头表示油路接通,但箭头方向不一定表示液体流动的实际方向;
(3)方框中的符号“┻┻”或“┳┳”表示访问被阻止;
此外,电磁阀有其相应的铭牌,然后举例介绍电磁阀铭牌上符号的含义:
DC24V/AC110V为输入电压,50Hz/60Hz为频率,6.0VA为线圈6W的功率;Voltagerange是电压范围;安培 。58mA为最大输入电流;温度上升35℃意味着温度上升35℃;100%ED表示线圈可以24小时通电;IP是指这个线圈的防护等级,6是防尘,5是防水 。
我们以两位五通单电电磁阀为例,看看它的端口描述,分别是A、B、R、P、S,所以是五通,所以这就是两位五通电磁阀 。P代表进气口,即输入端,A和B都是出气口,P和A是长通,P和B是常关,R是A的出气口,S是B的出气口,电磁阀线圈不通电时,将P孔接到气源上,A孔排气 。当A孔排气时,B孔与S孔相通排气;B孔排气时,A孔与R孔相通排气 。
在工业生产控制中,气动电磁阀和气缸经常一起使用 。以双作用气缸为例,它有两个气室,工作时只有一个气室通风 。通过不断切换进入气室的气源方向,配合两位五通电磁阀,可以实现阀门的开启和关闭 。电磁阀接气缸时,P接气源,A孔的风琴接开阀接口,B孔的气管接关阀接口 。为了消除排气时产生的噪音,可以在两个排气孔上连接消音器 。下图是电磁阀的气路装配图 。这样连接后就可以使用了 。
电磁阀
电磁阀是一种流体控制装置,通常用于自动控制回路中 。它由控制系统(也叫输入回路)和被控系统(阀门)组成 。实际上是一种“自动开关”,用很小的电流和电压电信号来控制流体管道的通断 。电磁阀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开关速度快、接线简单、功耗低、性价比高、经济实用等显著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的各个方面 。
1.电磁阀的组成
阀体部分封闭在密封管道内,由滑阀芯、滑阀套、弹簧座等组成 。电磁阀的电磁元件由定铁芯、动铁芯、线圈等元件组成,电磁线圈直接安装在阀体上 。这样,阀体部分和电磁部分形成简单紧凑的组件 。电磁阀有很多种 。常见的电磁阀有液体电磁阀、气体电磁阀、油类电磁阀、消防专用电磁阀、制冷电磁阀等 。
2.两位双向电磁阀
两位两通电磁阀主要用于自动洗衣机、花洒、洗碗机等产品 。普通两位两通电磁阀
洗衣机进水电磁阀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就像上图一样 。当进水电磁阀的线圈不通电时,不能产生磁场,铁芯在小弹簧推力和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被压下,使橡胶塞堵住泄压孔 。此时,从进水孔流出的自来水通过加压针孔进入控制腔,使控制腔内的水压逐渐升高,阀盘和橡胶膜压在出水管的管口上,阀门关闭 。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磁场克服小弹簧的推力和铁芯本身的重量,铁芯被吸起,使胶塞上移,泄压孔打开 。此时,控制腔内的水通过泄压孔流入出水管,使控制腔内的水压逐渐降低,阀盘和橡胶膜在水压的作用下上移,从而打开阀门 。这样就可以实现注水功能 。
【电磁阀的用途?电磁阀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