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兮兮的“鼻涕虫” 鼻涕虫

或许你不认识“鼻涕虫” , 即使见到了还以为它是蜗牛 , 只不过没有“小房子” 。


鼻涕虫 , 实际上是“蛞蝓” , 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 和蜗牛、海螺是亲戚 。通常说的蛞蝓是指陆上生活的 , 海里的“表亲”叫海蛞蝓 。乍一看蛞蝓 , 黏黏软软的一滩 , 被称为“鼻涕”还真是恰当!然而仔细研究一下它的身体 , 从头到脚 , 却颇多神奇之处 。


触角
蛞蝓和蜗牛一样头部生有两对可自由伸缩的触角 。除了负责探触身体周围的事物 , 顶部的一对长触角末端各有一个眼点 , 也就是结构非常简单的感光系统;底部的一对短触角有嗅觉功能 , 主要采集蛞蝓留下的黏液轨迹中的性激素及身旁事物发出的化学气味 。
【脏兮兮的“鼻涕虫” 鼻涕虫】齿舌(口)
蛞蝓口内有一个独特的舌头——齿舌 , 顾名思义就是舌头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小倒刺 。不同种的蛞蝓倒刺排列的方式不同 , 这大概和它们的食谱比较繁杂有关 , 毕竟有的吃素 , 有的吃肉(吃其他蛞蝓、蜗牛和蚯蚓) 。进食时蛞蝓伸出舌头 , 利用细密的倒刺切割传送食物入口 。


盾板(外套膜)
蛞蝓背上的盾板是壳(qiào)壳(ké)退化未完全的残留 , 有的种突出来 , 有的种则不是很明显 。比较突兀的是呼吸孔 , 就那么大剌剌地开在身体一侧(一般在右边) 。其实蜗牛也有 , 只是人家背着个壳 , 不容易看到 。
腹腔(外套腔)
盾板下遮蔽着蛞蝓的腹腔内脏和生殖系统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蛞蝓的排便孔和生殖孔并不在身体的尾部下部 , 而是顶在头上向前或体侧开放 。这是为什么呢?
Torsion 这个词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指器官的的扭转 , 比如卵巢和睾丸都可能发生扭转症状 。腹足纲动物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幼体发育过程中出现腹腔组织、盾板和外壳180度的扭转 。为了更为清楚、形象 , 笔者借用了蜗牛的腹腔扭转示意图(图中标注A、B、C处) , 从进化的角度来解释为何会产生这个现象 。扭转后的一个好处是身体可以更方便、快速和完全地缩入蜗牛壳中 。当然对于蛞蝓来说 , 由于壳的退化 , 这个扭转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实际选择优势了!


蛞蝓身体结构示意图


生殖孔
腹足纲陆上的种类绝大多数都是雌雄同体 , 这就意味着在交配、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上可以存在多种选择 。有些可以自给自足 , 有些可以选择交配 。交配也有多种方式 , 有的分工明确 , 雌雄分明;有的则平等交换精子 , 双方同时受孕 。其中 , 豹纹蛞蝓的交配过程最让人叹为观止:两位主角会爬上同一棵树 , 用黏液将自己悬在空中 , 它们在半空中摇晃身体 , 从“脖子”的右侧伸出生殖器相互缠绕在一起 。另外 , 一些种的蛞蝓则会在交配后出现一方雄生殖器被另一方吞食的奇特场景 。
黏液
既然叫“鼻涕虫” , 自然是黏黏的 。这黏液对蛞蝓非常重要 。除了上面提到的留痕觅踪和用来表演“吊威亚”特技 , 黏液还有保湿功能 。另外黏液中还有一种神经麻痹毒素 , 可作为防御武器 。


蛞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 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 , 耐饥力强 , 但面对强光 , 在2-3小时即死亡 , 在食盐或白砂糖作用下 , 数分钟之后蛞蝓会因身体大量脱水而导致死亡!

    推荐阅读